陈莹 归来 牛峰 乔嘉 王梦 刘剑锋 俞冰 游远榕 徐史兴
·论著·
半侧颜面短小中颏部不对称畸形的手术治疗
陈莹 归来 牛峰 乔嘉 王梦 刘剑锋 俞冰 游远榕 徐史兴
目的 探讨半侧颜面短小患者颏部不对称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0年8月到2015年9月,对14例半侧颜面短小患者进行术前影像学测量和术前设计,采用颏部水平截骨的方法,对偏斜的颏部予以矫正。结果 患者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唇麻木,1~6个月内均自行恢复。结论 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精确的手术设计,可有效改善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颏部不对称畸形。
半侧颜面短小 颏整形术 不对称畸形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Hemifacial microsomia)是较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可累及多个解剖部位且严重程度不一,须按畸形程度进行综合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矫正下颌骨的不对称畸形。对于不严重的或已行下颌骨延长的患者,颏部的偏斜是比较典型的症状,纠正颏部的偏斜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外观。本文旨在探讨半侧颜面短小患者颏部不对称畸形的治疗方法,从而使下面部达到比较对称的外观。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到2015年9月,共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8~24岁,均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设计
术前均拍摄X线头颅正、侧位片及下颌曲面断层片,判断正侧面颏部位置,通过测量判断颏部偏斜的程度,评估颏部需要在三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2.2 手术过程
经鼻气管插管,沿患侧下颌前庭沟偏颊双侧第一双尖牙间,切开黏膜骨膜至骨面,切口长约6 cm,利用“脱套”技术骨膜下分离,暴露颏部,注意保护颏神经,剥离颏部肌肉,然后根据术前设计进行截骨手术。给予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分层缝合颏部切口。加压包扎。术后常规抗感染,流食,7~10 d拆线。
1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唇麻木。术后随访3~6个月,外形满意,下唇麻木1~6个月均自行恢复。
典型病例1:周某某,22岁,诊断为半侧颜面短小,拟行颏部水平截骨术。术前测量显示左右方向需移动0.25 cm,上下方向需移动0.3 cm,前后方向需移动1.61 cm。术中根据术前设计旋转骨块,术后效果良好,2个月后随访,患者外形满意,切口无明显瘢痕增生,下唇麻木基本恢复(图1,2)。
图1 典型病例1:术前测量Fig.1 Typical case 1:preoperative measurements
图2 典型病例1:正侧面观Fig.2 Typical case 1:frontal and lateral views
典型病例2:许某某,25岁,诊断为半侧颜面短小,拟行颏部水平截骨术,术前测量显示左右方向需移动0.65 cm,上下方向需移动0.07 cm,前后方向基本符合审美平面无需移动。术中根据术前设计旋转骨块,术后效果良好,6个月后随访,患者外形满意,切口瘢痕无明显增生,下唇麻木基本恢复(图3)。
图3 典型病例2:正面观Fig.3 Typical case 2:frontal views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又称半侧颅面短小,第一、二腮弓综合症、耳-下颌发育不良、下颌-面发育不良、单侧面部发育不良等,是发病率仅次于唇腭裂畸形的常见先天性颅面畸形,主要与胎儿第一、二腮弓的发育受阻有关,且于出生后双侧持续不对称发育而逐渐加重,发生率约为1/3 500~1/5 600,家族性不明显,多为散发,无遗传性基因变异,男女发病率及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该病存在多样性及不对称性,患者出生后畸形随生长发育加重。病变多在单侧,个别累及双侧,涉及颅面骨骼、肌肉、软组织、面神经及外耳的发育不良。由于畸形可累及多个解剖部位且严重程度不一,须按畸形严重程度综合治疗。
面下1/3是颜面整体结构中最富于变化、最具特征的部位,颏部由双侧下颌骨水平支的连接部构成,为面下1/3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形态位置以及与上中面部的比例关系,是构成面部美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影响唇部的形态和功能[2]。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下颌骨双侧发育不对称,导致颏中线与面中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颏部偏向一侧,需手术矫正。
临床上可通过对半侧颜面短小的患者X线进行测量,判断患者的畸形程度,从而进行手术方法的选择[3-4]。对于轻微的颏部不对称伴颏部后缩的患者,如果不接受截骨手术,可以局麻下通过假体植入进行改善,通过调整假体的形状,包括双侧的厚度、长度及高度,来改变颏部的偏斜和突度。对于没有明显前后方向畸形,并且拥有较长颏部的患者来说,去除一侧的颏体部可以改善偏斜的外观。
而颏部水平截骨为颅颌面外科经典手术,截骨后能够进行三维方向的移动,适应症相当广泛,为目前矫治各类颏部形态异常最常用的术式。对于半侧颜面短小中颏部畸形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使用颏部水平截骨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来改善颏部的外观[3]。颏部高度正常、双侧颏结节基本对称,且位于同一水平的颏部偏斜患者,同时标记面部中线和远心骨段中线,此两线之间的距离即为拟水平移动的距离;如果颏部偏斜,双侧颏结节位于同一水平,但前后方向不一致时,可在左右移动同时,行前后旋转;如果颏部偏斜,双侧颏结节前后方向一致,但不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在行颏部左右移动时,应同时作上下旋转,并可根据颏部长度去除一条骨块。
[1] 张智勇.关于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命名问题[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4):255.
[2] 张震康,张熙恩.正颌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1.
[3] 谭骛远,归来.半侧颜面短小患者的头影测量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2):207-209.
[4] 王梦,归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的三维测量[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97-1799.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n Asymmetry in Hemifacial Microsomia
CHEN Ying,GUI Lai,NIU Feng,QIAO Jia,WANG Meng,LIU Jianfeng,YU Bing,YOU Yuanrong,XU Shixing.Plastic Surgery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4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GUI Lai
(E-mail:laiguiplastic@tom.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n asymmetry in hemifacial microsomia.Methods From August 2010 to September 2015,14 patients with hemifacial microsomia were enrolled.Preoperative measurement were done by using Uniweb Server,and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genioplasty following accurate design to correct chin asymmetry.Results All incisions healed by first intension without severe complication.Good appearance was achieved.Lower lip numbness was observed and all back to normal after 1 month to half a year.Conclusion The right choice of operative method and accurate desig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hin asymmetry deformity in hemifacial microsomia.
Hemifacial microsomia;Genioplasty;Asymmetry deformity
R622
A
1673-0364(2016)04-0236-02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4.007
100144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归来(E-mail:laiguiplastic@tom.com)。
(2016年3月18日;
2016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