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会忠,吴 朋,丛旭辉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互动关系研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董会忠,吴朋,丛旭辉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摘要: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互间的影响路径和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却不能立即显现;城镇化的提升会立刻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但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需要一定的滞后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具有惯性特征,而是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因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
关键词:城镇化;第三产业;VAR模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8.011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地区经济的发展【1-2】。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而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又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城镇化发展与其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Messina(2004)研究指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城镇化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地区经济,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3】。也有学者指出,工业化是促使城镇化形成的原始动因,而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所起到的核心推动作用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将逐渐被第三产业所取代,使第三产业转变为推动城镇化继续发展的核心引擎【4-6】。城镇化通过稳定的梯度扩散空间发生动态演变,使城镇群内部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促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的平稳转移,从而推动区域经济提升式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7-8】。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由于城镇化的发展会带来消费率的显著提升,因此,城镇化通过对消费率的影响可以间接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变【9-10】。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取和城镇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着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并将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产生直接影响【11-13】。新型城镇化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来扩大城乡就业市场,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最终带动城乡就业市场的一体化发展【14】。
上述研究观点分别从不同视角解释了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现有研究成果中针对区域城镇化、产业结构以及城镇消费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始终没能达成一致的观点,且现有研究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就业和第三产业产值间的动态互动关系以及三者在短期和长期内的相互影响机制,并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平稳、协调发展以及城乡就业问题的解决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VAR模型设定
为有效反映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内在互动联系并进行定量化中长期研究,本文将通过VAR模型进行测算分析。
设P阶VAR模型为:
其中,yt指m维非平稳向量组;xt指d维确定型变量;ξt指信息向量。
(二)变量确定与数据直观分析
1.变量确定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处118°30′E-119° 20′E、37°35′N-38°10′N,地域范围包括山东省的滨州和东营两市全部以及自然环境相似、与其相毗邻的烟台莱州市、淄博高青县、德州庆云县、乐陵市、潍坊北部寒亭区、昌邑市和寿光市,共包含19个县(市、区),海陆面积达2.65×104km2。本文根据该区域所涉及的县(市、区),通过山东省统计年鉴和东营、滨州、潍坊、淄博、德州以及烟台各市统计年鉴获取2000-2014年该区域人口总数、城镇人口数、GDP值、第三产业产值、劳动力总人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并以城镇人口数占区域人口总数的比值(Urban-Rate)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以第三产业产值与GDP的比值(Third-Ing)、第三产业就业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值(Third-Inp)作为衡量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各变量的观察值、均值、JB统计量等具体统计值见表1所列。
表1 变量统计描述
2.直观分析
以城镇人口数占区域人口总数的比值(Urban-Rate)、第三产业产值与GDP的比值(Third-Ing)以及第三产业就业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值(Third-Inp)为纵坐标,以年度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各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基本上是同步的。该区域随着城镇化率的稳步上升带动了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而城镇化率的提升在15年间也显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伴随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始终围绕其上下波动且保持向前发展的趋势,但2012年以来,随着区域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却呈现出相反的增长趋势。这说明随着区域城镇化的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没能紧跟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图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间的变动趋势
(一)VAR模型检验
1.ADF单位根检验
由于VAR模型中要求各变量为时间平稳序列,而通过ADF检验可以考察各变量是否具有平稳性。根据表2(ADF平稳性检验)的运行结果显示,由Urban-Rate和Third-Ing以及Urban-Rate和Third-Inp所组成的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但各变量经过一阶差分(DUrban-Rate、DThird-Ing、DThird-Inp)后所组成的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可以采用各变量的一阶差分项进行VAR分析。
表2 ADF平稳性检验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检验VAR模型中各时间序列变量间是否存在互相因果关系,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见表3所列。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于Third-Ing与Urban-Rate所组成的系统1,在Granger检验模型滞后1期时,Urban-Rate是Third-Ing的原因,但在滞后第5期时,Third-Ing才显现出对Urban-Rate的影响。这表明,城镇化率的波动对第三产业产值变动的影响会立即显现出来,而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动对城镇化的影响过程则具有滞后性。同理,对于Third-Inp与Urban-Rate所组成的系统2,在Granger检验模型滞后1期至7期时,Third-Inp与Urban-Rate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同时在滞后1期与滞后2期时,Third-Inp就是Urban-Rate的原因,而直到滞后第7期时,Urban-Rate对Third-Inp的影响才显现出来。这说明,第三产业就业的波动对城镇化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城镇化带动第三产业就业的上升则需要一段滞后期。
3.滞后阶数选择
由于受样本容量的限制,需要确定出合适的VAR滞后阶数,本文综合考虑HQ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AIC信息准则、FPE最终预测误差以及LR检验统计量这5种VAR滞后阶数确定方法,最终确定为1阶,具体结果见表4所列。
表4 VAR模型滞后阶数确定
(二)VAR模型分析
1.VAR短期分析
在对VAR模型的中长期结果分析之前,通过回归模型中各时间序列变量间的滞后—领先关系,以实证检验Urban-Rate、Third-Ing和Third-Inp的结构特征,结果见表5所列。根据回归后的拟合优度Adj. R-squared检验以及反映整体显著性水平的F-statistic检验结果,可以确定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所得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表5 短期滞后—领先关系
根据表5运算结果可知,滞后1期的Third-Ing和滞后1期的Third-Inp对当期Urban-Rate的影响于5%显著性水平时都是显著的,这说明,在短期内无论是用Third-Ing来衡量产业结构抑或是以Third-Inp来衡量产业结构,最终产业结构的优化都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然而滞后1期的Urban-Rate对当期Third-Ing的影响以及滞后1期的Urban-Rate对当期Third-Inp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表明,在短期内城镇化的推进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带动作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为在短期内,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城镇化,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通过农业高科技产业和工业的聚集才能最终实现。因此,通过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短期的作用过程。
2.VAR中长期分析
通过回归VAR模型中各变量间的滞后—领先关系,可以反映出Urban-Rate、Third-Ing以及Third-Inp间的短期结构特征,但基于对宏观政策的考虑,需进一步分析各变量间的中长期效应。因此,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对变量间的中长期冲击机制与冲击路径进行描述和刻画,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脉冲响应函数
根据图2可知,首先,Third-Ing对Urban-Rate的正向冲击在初始阶段就显现出来,并且在整个时期Third-Ing对Urban-Rate的冲击路径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向递增的态势。催生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第三产业产值是劳动成果的最终显现,而产值成果的创造需要相当数量人员的聚集,而且能够带动配套行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教育、保险、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就需要住宿、餐饮以及修理等行业的同步配套式服务;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有娱乐、休闲等生活需要,而这些所需必然会促进周围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所以,Third-Ing对Urban-Rate的冲击路径显现出持续稳定递增的趋势。而Third-Inp对Urban-Rate的冲击效应在整个时期内显现出先递增后逐渐递减的类抛物线趋势,并且始终维持在正向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镇化的发展会拉动相应消费率的提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1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第三产业主要以教育业、保险业、金融业等服务行业为主,这些行业发展的同时又会带动周边一般性服务业(修理、餐饮、旅馆等)的发展,而从事上述服务业的员工不仅需要在城镇经营,同时也需要在城镇居住,因此Third-Inp对Urban-Rate具有长期的正向冲击效应。另一方面,伴随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及服务业本身所具有的强辐射性,导致服务业人员和机构达到一定量之后处于饱和甚至是过饱和状态,进而导致第三产业的降速发展或者停滞发展。所以,Third-Inp对Urban-Rate的冲击效应显现出先递增后逐渐递减的类抛物线趋势。
Urban-Rate对Third-Ing以及Urban-Rate对Third-Inp的冲击效应在中长期都显现出持续的正向态势,但Urban-Rate对Third-Inp的正向冲击在初始阶段就立刻显现出来,而在滞后3期之后,Urban-Rate对Third-Ing的正向冲击效应才逐步表现出来,由此说明Urban-Rate对Third-Ing的正向冲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农业高科技产业和工业的集聚效应,在农业高科技产业和工业在城镇有效集聚并初具规模之后,城镇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才会突显出来,进而刺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产值的积累,只有当第三产业的需求量足够多时,第三产业产值才会有量的蜕变,而社会对三产服务业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Urban-Rate对Third-Ing的正向冲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方差分解
在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变量间的冲击机制进行刻画的基础上,通过对预测方差分解的计算来比较变量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见表6所列。
表6 方差分解
前期Urban-Rate对当期Urban-Rate的冲击份额在整体上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虽然该冲击份额的占比在前20期中始终最高,但随着时间的滞后,该冲击份额逐渐从第一期的100%递减到第20期的46%左右。这是由于商品市场消费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造成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惯性特征表现不明显,进而导致前期Urban-Rate对当期Urban-Rate的冲击份额显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城镇化所具有的后发优势只有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村小集镇才能够突显出来。
Third-Inp对Urban-Rate的冲击份额在整体上显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态势,由滞后1期的1.4%逐渐递增到冲击份额最高的第8期的20%左右,但从滞后第9期开始该冲击份额出递减态势,并在滞后第20期时递减到14%左右。这是由于Third-Inp的提升是城镇化发展的结果,而城镇人口的增加又是Third-Inp提升的必然结果,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会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消费需求会逐步得到满足,最终导致Third-Inp对Urban-Rate的冲击份额越来越小。
Third-Ing对Urban-Rate的冲击份额在整体上显现出持续递增的态势,从短期来看,Third-Inp对Urban-Rate的推动作用要大于Third-Ing,但是从滞后第10期开始,Third-Ing对Urban-Rate的冲击份额开始大于Third-Inp对Urban-Rate的冲击份额,并且此后Third-Ing保持持续递增的趋势,而Third-Inp却显现出持续递减的趋势。因此,从长期来看,Third-Ing 对Urban-Rate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Third-Inp。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在短期内,随着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增加,相应的生活配套需求会突出显现出来,进而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城镇配套服务稍加完善之后,第三产业人员的生活需求很快就会得到满足,因此从长期来看,Third-Inp对Urban-Rate的推动作用较弱;另一方面,Third-Ing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第三产业服务于第二产业的质量好坏,当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较大时,折射出城镇服务业较发达、居民生活便捷,也标志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消费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其他工业企业又会因此而入驻城镇,进而助推城镇化发展。
通过以上VAR模型设定、数据直观分析、模型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可得结论如下:
(1)2004-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与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体上是同步的。根据Granger检验结果可知,由Urban-Rate与Third-Ing所组成的系统1以及由Urban-Rate与Third-Inp所组成的系统2在分别滞后1~5期和滞后1~7期时,系统内各变量间互为因果关系,说明第三产业与城镇化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同样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在短期内无论是用产值占比来衡量产业结构抑或是以就业人数来衡量产业结构,最终产业结构的优化都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根据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自201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产产值占比的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城镇化的增长速度,究其原因在于:该区域近年来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和配套政策不够到位,导致城镇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企业更多地选择进驻大城镇而并非小城镇发展。因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移,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培育对象,特别是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拓展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结合该区域各地区的传统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突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产业。
(2)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与城镇化水平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由Urban-Rate与Third-Ing所组成的系统1中,当模型滞后1期时,城镇化率即是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格兰杰原因,而模型滞后第5期时,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才显现出来。这说明,该区域城镇化的发展对三产产值占比的带动作用会立刻显现,而三产产值占比的提升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第三产业就业与城镇化水平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Urban-Rate与Third-Inp所构成的Granger检验模型,在滞后第1期时,第三产业就业即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在滞后第7期时,城镇化率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才显现出来。这表明,第三产业就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会立即显现,而城镇化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正向带动效应却需要一定的滞后期。究其原因在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低,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差距更是明显,虽然该地区每年向城镇输入的农村劳动力很多,但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学历低、缺乏就业技能,导致这些人员在城镇的就业层次很低、收入较少,同时由于户籍制度改革落实不彻底,造成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公平地享受城镇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险政策,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无法就地安置。因此,为缓解该区域城镇就业增加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在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适当引入部分劳动密集型技术产业,以促进非农就业机会,降低农业人口比重;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市场的有效引导来提高其就业层次,实现三产产值贡献率的提升,降低城镇失业率;采取信贷支持、政策规划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努力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完善覆盖全体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人口的自由流动创造便捷的社会环境。
(3)根据方差分解结果可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惯性特征并不明显,虽然前期Urban-Rate对当期Urban-Rate的冲击份额在前20期中始终最高,但随着时间的滞后,该冲击份额逐渐从第一期的100%递减到第20期的46%左右,整体上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由此说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具有惯性特征,而是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其后发优势的显现需要通过社会其他层面的不断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基础较弱,整体城镇化水平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而这些经济较发达地区正是有效利用了城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12):70-81.
[2]Ho Samuel,George Lin.Emerging Land Markets in Rural and Urban China:Policies and Practices[J].China Quarterly,2003,175:681-707.
[3]Messina J.Institutions and service employment:panel study for OECD countries[R].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2004.
[4]周战强,乔志敏.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12-15.
[5]王文峰,郭纹廷.后工业化时代的城镇化发展问题——基于生产要素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4(10):35-41.
[6]Acemoglu D,Guerrieri V.Capital Deepening and Non-Balance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8,116(3):467-498.
[7]潘锦云,姜凌,丁羊林.城镇化制约了工业化升级发展吗——基于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4 (9):41-49.
[8]陈立泰,梁超.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城镇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11):178-186.
[9]Davide Gualerzi.Towards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Growth Relationship[J].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2012,24(1):33-50.
[10]韩瑾.城镇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增长——来自浙江省分县数据的经验验证[J].经济地理,2013,33(10):61-67.
[11]曾湘泉,陈力闻,杨玉梅.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4):36-46.
[12]Au Chun-chung,Vernon Henderson J.Are Chinese Cities Too Small?[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6,73(3):549-576.
[13]张红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1(6):4-14.
[14]刘雪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2):81-86.
[15]张晓波.中国城镇化与扩大消费增长一个结构主义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4(2):40-45.
[责任编辑:余志虎]
吴朋(1991-),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营管理;
丛旭辉(199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64.1;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6)08-0067-06
收稿日期:2016-0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1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2GM020)
作者简介:董会忠(1968-),男,山东烟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 Case of the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ONG Hui-zhong,WU Peng,CONG Xu-hui
(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1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impact laws betwee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according to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the employment and output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2000 to 2014,the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path and shock effect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by using the change trend chart,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analysis of VA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re mutually affected;In the short term,the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ut the urbanization cannot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s employment;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can be apparent immediately,but the impact of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on the urbaniz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ag;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does not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ertia and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Therefore,the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eeds to further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develop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vigorously,exp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 of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urbanization;the tertiary industry;VAR model;the Yellow River Delta;the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