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路径选择

2016-08-31 08:45高东辉
当代教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现实问题路径选择

●高东辉

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路径选择

●高东辉

摘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水平整体层次不高、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生源质量整体不高等现实问题是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确保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应构建西部高校多元投资体系,增强西部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强化师资队伍梯队管理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实施稳定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策略,吸引高水平人才;改变传统科研观念,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建设,重视“培养”和“输送”两模式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现实问题;路径选择

跨越是指落后者的一种发展形式,跨越的结果和目的是缩小与领先者的距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赶上甚至超过领先者,即实现赶超(catching—up)。[1]跨越式发展是指特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所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赶超[2]。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应从这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西部高校发展速度高于历史平均发展水平。第二,西部高校发展速度高于东部高校发展的平均水平。第三,西部高校能用较短时间走过东部高校用较长时间走过的阶段。本文基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内涵,分析探讨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为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一、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几个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活力和改变社会、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的能力”。[3]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高校正成为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不仅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平台,而且也为西部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西部高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其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国家在政策方面有所倾侧,但是由于西部地区高校基础的薄弱以及地理位置的劣势,仍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总体发展水平相对缓慢

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对一些东部地区高校的教育投入远超于西部高校。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提高对西部地区高校经费的投入,但是由于西部高校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缓慢,且西部地区地方财力严重不足,对高校的投入难以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全国高校都进行了大规模扩招,西部地区高校也不例外。由于高校在校生数量的骤然增多,经费投入增长的速度并未随学校规模的扩大而迅速增长,西部高校的师资力量、生均拥有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校舍、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从表1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可以看到,西部地区高校生均教育经费相比较全国平均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由于多年来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导致了西部高校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又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导致了东西部高校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合理

表1 西部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一览表(单位:元)

由表2和表3可知,2012年,东部专任教师人数达到了 649490人,西部高校专任教师人数则为337707人。东部高校正高级教师总数为85960人,副高级教师总数为191921人。而西部高校正高级教师总数为35340人,副高级教师总数为93315人。[4]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西部高校教师数量、正高级教师数量以及副高级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无职称的教师数量差距不明显,西部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青年教师在西部一些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他们大部分是毕业于本校的研究生,“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明显。此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骨干青年教师偏少。

(三)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引进人才困难

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动力。西部高校正高级职称教师所占的比例偏少,特别是年轻的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更少。从表2可以分析出西部高校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整体教师的比例低于东部高校。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人才的外流。虽然中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较高,但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面对国内外软硬件优异的环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跳槽的现象比较明显。人才外流总体上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数量大;二是人才外流与引进的质量和数量比例失衡;三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外流严重。人才外流使西部许多科研机构和高校成为“重灾区”[5]。另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导致西部高校难以引进高水平的人才。人才外流和人才难以引进导致了另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才断层。人才断层是高校发展的致命伤,将会影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科的建设以及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四)高校科研水平较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

长期以来,西部高校仍只重视科研成果的获奖等级、论文的水平,忽视了研究的应用价值的发挥。研究还仅只是满足于鉴定或停留在实验室的水平上,大量科技成果无法向生产转化,导致科技与经济的严重脱节,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的任冬林、黄燕琳对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十四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的研究表明,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8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有效的,而其余包括青海大学在内的6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均为无效[6]。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尚且有6所是不达标的,其余地方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更低了。

表2 2012年我国东部普通高校教师情况表(单位:人)

表3 2012年我国西部普通高校教师情况表(单位:人)

从现今的发展趋势来看,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已经成为高校科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而且我国现阶段其他类型的研究结构较少,高校有必要也有责任为企业科研需求服务。然而西部高校科研长期多为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的课题很少能解决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应用性研究的长期不足使得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长期脱节,科研成果很难转化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五)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生源质量整体不高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大多地处偏僻地带,受其地域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仍然相对缓慢,教育发展的速度也较慢。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较为艰苦,教师待遇较低,很多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因此在对于教师队伍的选拔上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况且现有的教师队伍也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理论学习不足、缺乏入职后的岗位培训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基础教育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具有战略地位,承担了人才培养的“培养”和“输送”的双重任务。基础教育为儿童的正常发展奠定了基础作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其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招生工作作为学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学校能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保障。生源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学校内部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学校综合实力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国家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不断降低其高考考试分数线。在此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但是,这种靠降低分数线来扩大少数民族的高校入学率的措施,并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其受教育水平,这种措施考虑的只是人才培养的“输送”环节,并没有围绕本质的“培养”环节来解决问题。

二、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如前文所说,由于西部地区高校基础的薄弱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西部高校快速发展的因素,导致西部高校发展滞后。相反,恰恰是这些原因又使西部高校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因此,西部高校必须立足西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树立以快于以前的速度发展和在发展上要有加速度以及在加速度上要有新思路的跨越式发展理念,解决阻碍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难题。

(一)构建西部高校多元投资体系,增强西部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

对于高校建设,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中央部属高校主要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地方高校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建设、部分地方高校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方式。而西部高校大多是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并且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地方政府应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但从我国现行经济状况看,地方高校从地方政府获得的投入远远低于部属高校从中央获得的教育经费投入。因此,单单只是过于依靠地方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西部高校要立足于西部,不仅在人才的培养及科研方面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应准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利用科研专利筹措办学经费,加强校企合作,弥补经费不足。另外,还可以发挥西部的资源优势,开办校办产业,努力寻求自我发展和独立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都取得备受瞩目的发展,世界各地也都掀起了“中国热”的浪潮。西部高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走民族化、国际化的道路提供了可能,中亚、东南亚、东亚等周边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与我国相当,并且中国文化在这些国家也都得到了很大的认同。由此看来,西部高校可以相应地扩大留学生教育的规模。招收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西部高校的经济收入,而且留学生的生活支出也可以给当地经济带来直接的效益。

(二)强化教师队伍梯队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国家为支持西部地区高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更好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西部高校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学科实现了快速调整和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以及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富有成效的优化等。

西部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政府战略性支持和帮助外,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思想,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视培养本土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梅贻琦先生曾经这样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位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所大学必须要有学术成就知名的学者作后盾、作支撑,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师群体,才能带动大学的整体发展。同时,要广纳国内外社会良才,特别是年轻的国内外优秀学者。国内外优秀学者不仅仅拥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带动周围其他青年教师队伍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要重视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努力拓宽青年教师进修学习的途径,深化校内教师进修制度改革,加大与高水平高校合作的力度,从而为青年教师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更优的条件和平台。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主要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以消除“青黄不接”的现象。以共享资源平台为纽带,提升教师的教学交流质量。一方面,高校可通过网络、简报、邮件等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教师发展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与建立网络学习项目来实现资源共享[7]。除此之外,应坚持全面统筹和重点发展的战略,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三)实施稳定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策略,吸引高水平人才

高校的发展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在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才流失是导致西部高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目前形势而言,西部高校应当首先考虑的是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优待现有人才,为他们的发展着想,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空间。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稳定人才的作用,只有稳定了人才队伍才能为下一步吸引人才夯实基础。

西部高校人才的流失是不争的事实,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发挥管理水平和智慧,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的制度;提高师资质量,精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为西部高校出特色、上水平、快发展提供实力保障。众所周知,人才引进作为“兴校强校”的战略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西部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还是远不及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不高、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西部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仍是困难重重。高校各项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出现人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缺少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管理能力出众的人才。人才引进是学校发展的保障,西部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引进更优秀的海内外人才作为支撑,才能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建立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学术科研激励体制,应尽可能地用较高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其次,更要注重用非经济手段来吸引人才,例如自我发展、住房、家属的安排、晋升机会、交流的机会、参与决策、创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最后,利用高校自身传统学科建设的优势,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四)改变传统科研观念,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适应性

高校的科研活动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更不是为了发文章、完成量化的任务而科研。在对课题的选择上不仅要注重研究的理论价值,更要强调研究的实际效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也要做到专家鉴定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全面衡量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用;职称的评定要坚持学术价值和实际效用并举的原则,以防课题的选择与成果转化相脱节,科研成果无法发挥其实际效益。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后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研究者,不仅要对其进行精神上的嘉奖,更要在经济上给予奖励,真正做到使其“名利双收”,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适应性,首先应从高校科研人员的观念抓起,高校科研人员必须要转变以往的关起门来搞研究的错误观念,在课题的选择上以及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应努力满足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有效的市场中介,加强科技信息情报的网络建设。我国高校科研成果在应用价值上的局限性以及与市场和生产的脱节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建立起一个切实有效的市场中介。

(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建设,重视“培养”和“输送”两模式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要特别注重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大事。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少数民族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而且还能为西部高校输送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方面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纠正过分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办学环境,使其能够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最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教师收入,提高教师招聘门槛,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且还要加强对中青年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给予其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

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对人才进行层层筛选的过程,在“输送”的环节上不应一味地依靠降低分数线来完成。要从人才培养的本质出发,建立以“培养”为本质,“输送”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质量。另外,在国家降低少数民族入学门槛的同时,还需要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要严把质量关,使其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的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生贵.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运行机制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1-2.

[2]梁超.新疆高校跨越式发展能力的构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Vision and Action)[Z].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文件.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45.

[5]郭淑兰,罗冠炜.西部高校科技创新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

[6]任东林,黄燕琳.基于DEA的我国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以国家重点建设西部十四所高校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7]陈时见,李英.高校教师发展的机构建设与实施途径[J].教育研究,2013,(6).

(责任编辑:冯永刚)

高东辉/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跨越式发展现实问题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新课标的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