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先行 联动发力 助推幸福荔湾建设
——广州市荔湾区“三社联动”探索

2016-08-31 09:30李延甲
中国民政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社联动荔湾荔湾区

刘 伟 李延甲

三社先行 联动发力 助推幸福荔湾建设
——广州市荔湾区“三社联动”探索

刘 伟李延甲

荔湾,旧称西关,这里有百年老埠上下九,有曾经“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的十三行,有被郭沫若称为“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逾”的陈氏书院和“木趟栊”“满洲窗”的西关大屋。荔湾区面积5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31万,下辖22条街道、186个社区居委会、划分网格1363个。

近年来,荔湾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立足区情、超前谋划,发挥社会管理工作的品牌优势,集“三社”之力,谋发展,惠民生,呈现出崭新的活力。

“三社”各结硕果联动根基稳固

集本土优势,社区建设开创先河。荔湾区自2008年在逢源街、海龙街、金花街开启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至2010年构建“一队三中心”管理服务格局,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荔湾经验和荔湾模式,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一是凸显幸福理念,着力打造有“人情味”的社区。围绕“123”幸福工程,即每条街道创1个品牌,打造2个亮点,扶持3个基础相对薄弱的社区的总体目标,全面启动幸福社区创建。自2012年10月起,全区共有92个社区参与广州市幸福社区创建活动,目前,金花街蟠虬社区等66个社区已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获得“广州市幸福社区”称号。二是结合西关特色,着力打造有“本土味”的社区。2011年,时任区长唐航浩提出“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昌华街西关大屋社区、冲口街杏花社区率先起航。至2015年底,荔湾区基本完成特色社区创建任务,打造出22个品牌社区和173个亮点社区。逢源街、金花街更是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蟠虬社区、耀华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三是围绕以人为本,着力打造有“主人味”的社区。积极推广冲口街杏花社区“街道-社区-片区”三级居民议事会议制度、白鹤洞街“义务楼长聘任计划”等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定期召开居民民主评议,鼓励社区居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和心态,“打开门”来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社区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融香港精华,社工服务引领全国。荔湾区社会工作服务起步于2007年,目前已有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2个,介入开展社工服务的机构17家。2011年2月,荔湾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2014年1月,又被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一方面,“两引入”,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一是引入香港新经验。事实上,荔湾区逢源街早在1997年就率先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合作开办了“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荔湾区进一步学习香港、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历经8年的发展,形成了“政府购买为主导、社区家综为平台、民间运作为主体”的社会工作服务运行模式。二是引入专业社工人才。自荔湾区家综成立以来,共引入社工人才335人,其中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65人,取得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资格179人,社会工作员57人,心理咨询师34人。截至2015年9月,荔湾区本土社工及进驻服务的社工人数达913人。并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荔湾区的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新跨越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荔湾区逢源人家服务中心,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之一。另一方面,“两打造”,推动社区服务深度发展。一是打造项目品牌特色。紧贴社区特色和居民需求,建设和推广服务品牌。如金花街家综的“爱心送餐服务”,华林街家综的“医院社工站”服务,白鹤洞街家综为残障人士设计的“彩色园艺计划”等,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内涵。二是打造转介服务平台。重点关注失独家庭、孤寡独居、低保困难等特殊群体,以家庭档案的形式提供“一条龙”跟踪服务。如2014年启动的“荔湾区失独家庭服务项目”,为失独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功能重建、资源链接等深度、系统的服务。

聚各界之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荔湾区按照“政策牵引、项目搭台、街区联动,厘定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目前,荔湾区共有社会组织608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287家、社会社团285家、社区备案类36家。一是定方向。荔湾区相继制定了《荔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和《荔湾区进一步培育发展城乡基层群众社会组织实施方案》,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四有四要”的工作思路,即:有规划,但要适度放开;有引导,但要创造条件;有数量,但要注重优化;有组织,但要沉到社区。二是建基地。荔湾区不断完善培育基地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集社会组织孵化、公益活动、政策宣讲、业务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共建立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1个,入驻了8家社会组织;建立街道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2个,56家社会组织入驻。三是搭平台。荔湾区积极发动辖内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2014年首届公益创投活动,共有10家社会组织获得创投项目资金资助,共130万元;2015年有6家社会组织获得项目资助,共77.5万元。通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植入了养分,注入了活力。

“三社”联动共融老区活力焕发

“两结合”——三社助力互通互荣。一是以发展为基,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随着荔湾区人口结构日益复杂,社区治理的难度随之加大。因此,荔湾区始终坚持将“三社联动”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部分社会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接,重点扶持发展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参与建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嵌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大传统领域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以和谐为本,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立足荔湾区老年人口多、“双低”人口多、残障人口多的区情,将“三社联动”的主要工作范围定位于关系民生的社区服务领域。力求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养老服务等领域取得突破,通过鼓励社工机构、社会组织介入,大力发展居民最迫切需要的社区服务项目。

“三转化”——三社一体互联互动。一是社区人才队伍社工化。为进一步加大社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印发了《荔湾区关于调整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的方案》,凡获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员职业资格职称的社区专职人员,分别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补贴。目前,通过考试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共有533人,其中,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406人,全国社会工作师(中级)127人,提高了社区基干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二是社工力量组织化。大力培育多层面社会工作服务类民间组织,目前介入荔湾区开展社工服务及在册登记社工服务机构共60家。这类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建立构建起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多层次、多元化主体体系,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了成长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舞台。三是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化。依托社区基层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供给、党建引领和调解矛盾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在荔湾区608家社会组织中,社区社会组织占了54.6%,其中,民非类社区社会组织103家,社团类193家,街道备案登记的36家。在提供社区服务上,荔湾区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类、社工类社会组织,面向青少年、家庭、老年人、残障康复等群体开展14类184项专业服务。逐步打造出“长者饭堂”“家长俱乐部”“康龄社区大学”等多个具有荔湾特色的服务品牌。在社区党建引领上,按照“提炼-培育-提高”的基本思路,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参与慈善救济、环保、教育等领域建设,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先达70%。涌现出省劳动模范、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优秀社会工作者何幼君以及区环保产业协会党支部等先进典型。在调解社区矛盾上,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加强诉控联调的指导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性调解组织,在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等多发领域率先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切实提高社区维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融合”——三社融合共管共治。一是共享共赢,提升社区幸福感。荔湾区依托专业化的项目孵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以及多元化的服务延伸,通过实践“三社联动”,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如冲口街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连同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推行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核心的老年人孝心服务、以增强能力为核心的残康人士信心服务、以关注成长为核心的青少年欣欣服务等,打造社区幸福品牌。二是共商共议,深化社区自治。发挥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作用,定期召开社区居民议事会、公共政策听证会等,邀请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社区治理氛围,推动居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轨,为社区居民打造既民主文明、管理有序,又幸福祥和、充满活力的家园。三是共建共融,延伸服务触角。建立“社工+网格员”联动服务模式,利用社区内的社区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点、星光老人之家、家庭综合服务点、社区卫生服务点等场地和设施,让居民就近享受便捷的专业社工服务。通过社工联动社区居委会,回应社区诉求,主动联系辖内企业、医院、学校、居民等,协助社区开展文体文化活动、关爱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社”加力助推社区治理全面开花

荔湾区在三社先行探路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三社联动机制的延伸,探索发展“3+N”治理模式,鼓励除社工和社会组织外,多方融入、齐抓共管,推动社区由“自治”向“共治”和“善治”转变,群居群治的“社区共同体”逐步显现,社区成为幸福和谐荔湾的美丽缩影,社区治理创新成效显著。

平台作用日益彰显。通过“三社”共建和多方联动,为社区居民搭建起互帮互助平台。一是文体娱乐平台。结合“邻里活动月”“敬老月”等特殊节日,联合有关部门、经联社、小区物管、业委会共同组织开展公益嘉年华、游园会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了居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专业服务平台。通过引导各部门将社区工作中分散独立的资源重新整合并优先投放在社区建设和服务等方面,社区资源更加集中,部门力量更加下沉,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三是志愿参与平台。把社区志愿者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队伍时,与居委会专职人员、社区民警一起下放至网格,培养和发挥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了社区管理自治创新。

部门联动日益紧密。动员各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实际,共同关注社区问题。如联合有关部门建立了心灵直通车志愿服务队,队员由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推荐的法律工作者,教育局、关工委推荐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卫计局、广州市脑科医院推荐的心理医务工作者,政法委、团委、妇联推荐的社会工作人才等组成,现有队员144人。通过部门联动社区,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发挥主心骨和引领作用。

义工力量日益凸显。按照“社工+义工”“社工带义工”的理念,把社区居民中的各类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吸纳到社区义工团队中来。截至2015年9月底,全区各街道家综中心共有义工15783人,共组织专项服务活动6462次,社区义工开展关爱和慰问老人活动71287人次,包括上门探访独居孤寡老人、上门提供家政服务等,义工参与服务的总时间达27.4万小时。义工队伍已成为社区服务管理中不可小觑的一支新生力量。

社区精神文化日益发展。广州岭南特色的私伙局、粤剧表演队以及荔湾花键表演队、花式羽毛球队、各类文艺表演队等群众性组织活跃在大街小巷;荔湾书画协会、西关文化商会走进社区为居民奉献文化大餐。通过各群体之间的联动共融,形成了丰富的社区精神文化,提升了社区生活品质,构建起人际和谐的“社区共同体”。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

猜你喜欢
三社联动荔湾荔湾区
童画荔湾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荔府征房〔2020〕3号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童绘荔湾
读迷作品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广州荔湾 擦亮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探索苏北特色农村社区的建设新路
高校融入“三社联动”社区建设创新发展探析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