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痞方辅助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6-08-31 06:55姚丹萍赵炳法孟鑫鑫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诸暨311801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服西医功能性

姚丹萍 赵炳法 孟鑫鑫(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 诸暨 311801)



自拟消痞方辅助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姚丹萍赵炳法孟鑫鑫
(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 诸暨 311801)

目的 观察自拟消痞方辅助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消痞方内服辅助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全身症状。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腹烧灼感、泛酸暖气、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失眠多梦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5)。结论 自拟消痞方内服辅助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自拟消痞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出现恶心、呕吐、早饱、食欲不振、上下腹胀痛等症状,有时又叫消化不良[1]。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可能出现持续或者反复性的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肠胃病。近年来,以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程又长而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观察自拟消痞方内服外敷辅助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西医诊断标准为:1)必须包含腹部疼痛、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感、早饱感等消化不良症状中的1条或者1条以上;2)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经过详细检查排除由于器官疾病而导致的可能;3)必须同时符合1)和2)的条件,并且至少有6个月的消化不良症状,近3个月持续出现消化不良症状[2]。西医分型标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两种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症状(EPS)。中医诊断标准:严格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主要症状为患者出现连续的脘腹胀满或疼痛症状;次要症状为嗳气泛酸且恶心呕吐、疲惫无力且失眠梦多、胸闷烦躁进食少以及大便不爽;此外,患者舌质淡或者淡红,微微发黄或者出现苔白。凡是出现主要症状,同时出现3项或者以上的次要症状,结合舌头脉象,即可以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3]。中医分级标准:症状计分少于10分为轻度,症状计分处于11~19分为中度,症状积分大于20分为重度症状[4-5]。纳入标准:1)经详细诊断确实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在20~70岁之间,性别不限;3)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经过本院伦理部门同意。排除标准:1)不符合消化不良诊断标准者;2)具有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等者;3)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4)有精神病史者;5)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2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从2014年7月到2015 年4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经多项诊断结果均判定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选取作为调查的60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3~65岁,平均(40.94±3.89)岁;病程2~14年,平均(69.96±31.0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自拟消痞方内服辅助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禁忌抽烟、喝酒、饮茶、喝咖啡饮料等,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注意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锻炼活动。观察组予以消痞方内服辅助西医治疗,消痞方:柴胡、陈皮、槟榔、白术各15 g,枳壳、苏梗、茯苓各20 g,木香、法半夏、大麦、厚朴各10 g,甘草6 g。水煎,分3次服用,每日1剂,每次100 mL,疗程为5周。同时接受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西医治疗。

1.4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体症状、治疗后复发率以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疗效标准:当患者主要症状全部消失时,疗效指数>95%,为痊愈;当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时,疗效指数>70%且≤95%之间,为显效;当患者主要症状减轻,疗效指数>30%且≤70%时,为有效;当患者主要症状并没有减轻,疗效指数≤30%,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体症状比较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上腹烧灼感、泛酸嗳气、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失眠多梦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症状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体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烧灼感 餐后饱胀  早饱纳差  嗳气泛酸  恶心呕吐  胸闷心烦  大便不爽  失眠多梦观察组 治疗前 3.89±1.79 2.81±1.62 3.90±1.69 3.26±0.81 2.32±0.78 1.43±0.77 1.22±0.52 1.88±0.69 1.99±0.79 (n=30)治疗后 0.89±1.11* 0.85±0.51*△ 0.77±1.02*0.52±1.01*0.56±0.59*△0.22±0.45*△0.14±0.60*0.44±0.65*△0.48±0.55*△对照组 治疗前 3.91±1.64 3.14±1.73 3.71±2.21 3.25±2.01 2.76±0.59 1.45±0.84 1.73±0.88 1.72±0.88 1.67±0.92 (n=30)治疗后 1.37±1.30* 0.84±1.13* 1.23±1.31*0.91±1.13*0.73±0.58*0.44±0.59*0.33±0.50*0.69±0.74*0.81±0.74*

2.3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见表4。对两组患者治疗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病因有两种:1)进食后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出现紊乱,胃底容舒张发生障碍[6-9];2)环境、社会以及心理因素[10]。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程又长而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n,%)

据资料统计,我国消化不良患病率近年来在逐渐上升趋势,在7%~24%之间[11-13],但是现在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以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西医对症治疗[14]。常用的一些药物与抗焦虑抑郁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大的缺陷性,患者恢复缓慢以及反复发作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对患者的生活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5]。

统计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证型为肝郁气滞和肝郁脾虚,其中主要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这一结果与我们临床观察的结果相统一。此外,研究发现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比健康人群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更大,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等方面。而患者经历负性事件直接可导致诱发焦虑、抑郁等,而且呈现正相关,而患者的这种精神方面的障碍又会间接影响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所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在治肝,而治肝主要应该从调节气韵入手。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因为胃气上逆导致,胃气要降则需要合用降逆之药,目前主要是服用西药治疗,但是单独长期服用西药对患者胃部损害较大,虽然见效快但是治标不治本,患者一旦停止服药,复发率较高。研究表明消痞方中,柴胡、白术、木香能够有效促进肠胃的活动,有助于胃液分泌;茯苓、甘草等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陈皮等兼具双向的调节功能。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腹烧灼感、泛酸嗳气、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失眠多梦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说明消痞方内服外敷辅助对患者病证的恢复作用良好。

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的致病机理为肝郁脾虚,导致水湿不运,中焦气机不利进而胃气上逆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诸多病证,所以本研究观察组所使用的治疗方式为自拟消痞方内服辅助西医治疗方式,主要针对肝郁脾虚、胃气上逆以及湿浊阻滞等,消痞方切中病机,同时西医治疗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以及和胃化湿的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67%,说明自拟消痞方内服辅助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此外,对两组复发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复发率仅为6.67%,而对照组复发率高达43.33%。

综上所述,自拟消痞方内服辅助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患者泛酸、失眠多梦、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发病率低,安全性好,效果良好。

[1]安丽,曹国强,张照兰,等.张照兰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278-281.

[2]王宇亮,党中勤,牛学恩,等.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 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 (17):1480-1482.

[3]徐寅,郭璇,弭艳红,等.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P物质与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206-209.

[4]王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748-2749.

[5]梁晓梅,赖永海.保济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3(5):144.

[6]吴启斌,谢崇凡,冯晓霞,等.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1):2149-2150.

[7]徐彦龙,熊俊,杜元灏,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属针灸病谱等级的分类依据及其思路[J].中国针灸,2011,31(2):189-192.

[8]席玉红,党中勤,张莉莉,等.加味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3):202-204.

[9]朴雪花,刘宝海.疏肝消痞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61-2962,2965.

[10]何东凌,顾红祥,林春霞,等.盐酸伊托必利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化指标及胃电图和胃动力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2):123-125.

[11]马朝阳,黄琪,万文俊,等.辨证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2):125-129.

[12]李景新,邱国海,唐荣德,等.20年新会陈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C].第三届中国·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165-172.

[13]张桐茂,刘炜,赵博,等.藿香正气软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湿盛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草药,2014,45(15):2214-2217.

[14]刘娟,吴巧凤,孙博,等.利用气质联用方法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代谢谱的变化[J].军事医学,2011,35(6):454-458.

[15]李建武,张雯.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00-1602.

R574.4文献标志码:B

1004-745X(2016)06-121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6.093

(2015-08-27)

猜你喜欢
内服西医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