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建设中教师参与意愿提升的研究

2016-08-30 06:29郑旭辉
关键词:意愿大学建设

郑旭辉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创业型大学建设中教师参与意愿提升的研究

郑旭辉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高校教师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核心力量。提升教师的参与意愿有利于创业型大学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影响教师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环境、学校层面因素、个人特征、家庭背景特征以及个人经验/技能特征等。政策制订者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参与意愿的提升。

创业型大学;高校教师;参与意愿;创业意愿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界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少高校及一些省份都明确提出了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战略目标,众多学者也分别从政府、企业、高校等视角给出了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亨利·埃兹科维茨教授将创业型大学定义为 “经常得到政府政策鼓励的大学及其组成人员对从知识中收获资金的日益增强的兴趣正在使学术机构在精神实质上更接近于公司,公司这种组织对知识的兴趣总是与经济应用紧密相连的”[1]。可见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其“组成人员”广大教师的参与度及参与意愿的重要性。然而在知网上几乎找不到有关高校“教师创业意愿”、“教师;产学研合作”、“教师;创业型大学”等相近方面研究的文献。本文试图以政策需求方——教师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结合高等教育相关理论,探讨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影响高校教师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一、提升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必要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杨国安在其著作《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中指出:“组织的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只有当组织能力匹配了正确的战略,组织才能持续发展。而组织能力是一个团队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它需要三根支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和员工治理方式。”[2]广大的教师群体正是建设创业型大学这一战略目标的核心员工。

(一)教师是大学提升科研实力确保科技成果产出的主力军

科研实力是成功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基础条件,而教师是大学科研的主力军,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大学整体的科研水平,其成果产出情况决定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寡。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

市场竞争意识,是否明确市场技术需求的趋势,是否具有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意愿,直接影响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二)教师是实现创业型大学服务产业三大形式的核心力量

创业型大学为产业服务主要有三种形式:企业咨询、专利技术转让和直接参与创办高科技企业,这三种形式都需要教师的参与,特别是创建衍生的高科技企业。创建衍生企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投入大、风险高,需要创业者对技术成果非常熟悉,同时要具备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管理能力。教师作为科技成果的研究者,在直接创建高技术衍生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是实现大学技术转移的核心力量。再者,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离不开创业管理,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来识别并抓住创业机会,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创业价值,而这个强大团队的核心组成成员必然是教师主体。

(三)教师是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引领者

创业型大学的教学已不再是传统孤立的、理论的教学,而是需要与研究、服务社会两大职能更为密切地结合,需要培养高层次创业型人才。这一教学转型离不开教师的支撑,没有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市场信息的吸收和转化,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教师作为引领者,通过自身思维的变革,将创新创业理念不断地向学生传递,并主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创业的冒险精神,对创业型大学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是大学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者与传播者

创新创业文化在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中具有凝聚力量、引导所有人员朝着同一目标努力的作用,但创新创业文化并非行政命令就能形成的,是所有成员在认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建设的结果。教师作为大学的中坚力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大学组织层面,教师是组织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组织理念的落实者,是组织企业文化的实践者与建设者;而对下,教师通过其创业型人才培养引领者的角色,将大学所提倡的创新创业理念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创业的意识以及提高其参与创业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并时刻影响着大学内所有成员的行为,最终促进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杨国安教授同时指出:“一个组织的员工具备了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并不意味着组织具有了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因为员工会做不代表着愿意做。”[3]因此,当大学确定建设创业型大学为战略目标后,能否有效地提升广大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参与意愿,直接决定着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成败。

这里所谓的创业活动是指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入股、社会培训或创建新企业等活动,因此,本文所界定的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核心方式即为教师的这种创业活动。换言之,即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这种创业意愿。

二、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关于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者Bird最早提出意愿的概念,认为意愿是一种心理状态,引导个人的注意力甚至是经验和行动,为了获得某件东西或某种方法,而指向一个特定的目标(目的)或是道路[4]。意愿的范围很广泛,如购买意愿、学习意愿、投资意愿等。最近几年学者也纷纷展开了创业意愿的研究,如学者Katz&Gartner将创业意愿定义为能被用来帮助达成创业目的的信息搜集,Bird则认为创业意愿应有两个维度,其中之一是学者Katz&Gartner所指出的创业者意愿 (内生力量)和利益相关者、市场等意愿(外部推力),还包括另一个维度,即理性或直觉[5]。在此基础上,大量的学者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的研究,比如学者Ajzen[6]和Shapero[7]提出了关于创业意愿的理论模型。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比如李永强提出了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机制模型[8],莫寰研究了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的路径[9]、冯鹏朋研究了学生创业学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10]等。在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因素,包括:1.个人的性格特征或心理因素,如风险倾向、追求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等;2.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文化、行为榜样、社会资本、鼓励政策等;3.个人认知因素,如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4.家庭背景,如家庭收入、家人朋友支持等;5.其他人口统计变量的间接影响因素等。而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创业意愿的研究仍是空白。

(二)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影响因素

综合目前学者对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教师主体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影响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入股、社会培训或创建新企业等创业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特征、家庭背景、个人经验/技能、学校层面因素以及区域环境等五个方面。

1.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包括了人口统计变量如性别、年龄等基本的信息,还包括了个人对风险偏向的喜好、创新创造意识以及自我控制力等个人特质。大学教师与其它创业者又有较大的差异,其自身教育者的角色相对稳定,所处的环境也相对稳定,若无创业追求,安稳地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样在创造价值,只有当教师个人对接受教学与日常科研工作以外的挑战具有浓厚的兴趣时,才有可能开展如技术咨询、到企业兼职或创建新企业等创业活动。因此个人特征对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

2.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主要是家庭及亲戚朋友对教师的支持、家庭收入情况。开展创业活动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更多的精力投入,没有家人及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在遇到困难时,作为创业者的教师很容易放弃,继续享受较为安稳的工作生活状态。而家庭收入的高低对教师开展创业活动也有较大的影响,部分教师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开展创业活动的。可见,家庭背景对教师是否愿意打破现有安稳的工作生活状态、开展创业活动、积极支持创业型大学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

3.个人经验/技能

创业活动是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或技能作为基础,即使拥有再高的创业热情或再好的创业机会也仅是空中楼阁。教师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相对较为封闭的“象牙塔”工作,与市场的距离较远,对市场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且抵御市场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只有逐步积累与市场打交道的经验,如产学研合作经验,提高对市场的敏感性,同时提高自身应对市场各种状况的能力,才会有更高的创业意愿。也唯有如此,教师才会将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积极参与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中。因此,个人经验/技能对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

4.学校层面影响

教师作为大学的组成成员,学校为建设创业型大学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必然对其具有直接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教师开展创业活动支持创业型大学建设战略目标实现的意愿。具体包括学校对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理念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与外部企业紧密合作、工作绩效体系改革、科研成果利益分享制度改革、举办创业模拟活动、提供技术转让各项服务、设立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器、开展创业培训等等。

5.区域环境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推动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这个创新体系的主体包含了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政府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通过宏观调控及政策引导促进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使得大学科技创新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为鼓励个体创新创业,各级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出台了各项支持创业政策,包括设立专项的创业支持基金、创业风险资本企业补贴政策、大学科研管理体系改革政策、鼓励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产学研合作政策、设立孵化器,等等。这些政策的引导,对于大学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技术入股甚至创办企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区域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对大学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合这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以用以下关系图来体现各自对教师开展创业活动意愿的影响。

三、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文共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1)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转向创业型组织基本情况调查;(2)高校教师对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态度及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关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转向创业型组织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针对其科研项目、产学研项目、衍生公司及激励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等相关情况,获取学校或学院、研究所等组织层面因素的相关信息。高校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调查问卷则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个人技能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本研究按照学院或研究所的属性如工科、理科、农学等,选取了6个研究组织作为样本点,然后对其教师主体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41份,其中有效问卷430份。

(二)变量的选择

本文选择了性别、职称、年龄、所在院所属性等作为个人特征变量。性别上看,男性更愿意接受冒险活动,而女性更倾向于追求稳定以方便照顾家庭,因而预期上男性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更强一些;年龄是教师个体的主要特征,预期为年龄较低者其冒险精神较强,更愿意开展创业活动;职称与年龄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职称越高者,其追求稳定性的愿望越强,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则越低;所在院校的属性主要分为工科、理科、农学、文科等,从实际看工科在此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工科院所的教师具有更强烈的意愿。

家庭背景特征则选择了家庭收入情况、家人朋友支持及周边同事参与情况等作为变量指标。从预期看,家庭收入越高其对冒险创业的意愿则越低,越趋于追求稳定的工作状态,因此经济收入是教师选择开展创业活动支持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家人与周边同事朋友的支持对教师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肯定,支持程度越高其意愿则越高。

个人经验或技能方面,本文选择了拥有的科研项目及成果情况、科研成果国内外获奖情况、获得的发明专利数以及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四个指标。预期结果上看,当教师拥有越多的科研项目,且科研产出获得更多的认可,其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意愿就越高,否则无这些成果支持很难获得创业资金支持;而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对教师接触市场、培养其市场敏感性以及了解企业运作的情况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产学研合作经验越丰富,其开展创业活动的自信心越足,意愿就越高。

区域环境方面,本文从政府宏观政策、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情况以及产业界对教师开展创业活动资金支持情况三个方面来细化。理论上看,政府政策越完善,给予的创业资金支持越高,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也越高,就越愿意支持创业型大学建设;而风险投资机制越完善,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便利性、成功率越高,其意愿则越高;产业界的资金及经验支持对教师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产业界支持程度越高,教师的意愿就越高。

学校层面因素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因此本文从政策、科研管理、绩效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支持等多方面选择了变量指标,以期能够了解学校层面哪些因素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最深,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预期结果来看,学校创业氛围越浓厚,政策越宽松,绩效考核倾向于创业活动,科研管理关注科研成果转化的程度越高,则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就越高,就越愿意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具体的变量指标及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变量指标选择

四、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在分析影响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因素过程中,由于反映其参与意愿的数据为离散型数据,所以采用概率模型是理想的估计方法。且本文的分析对象为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其存在两种选择的可能,这种只有两种选择的因变量模型被称为二元选择模型,因此本文拟选用二元选择模型中常用的Probit模型对影响样本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因素进行评估。

二元选择模型的理论模型如下:

矩阵形式定义为:y=xB+ε y=0,1

此时,将因变量与自变量作简单线性回归是不正确的,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模型残差项有一些假定条件不能确定,另一方面y的拟合值不可能限定在0和1之间。因而,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如下定义:假设一个与X有关的指标变量y*,用y*是否超过一个临界值决定y取0或1,通常取0作临界值,y*>0则y取1,否则取0,即为:

二元选择模型的经济计量一般模型:

其中,对于模型yi=F(XiB)+εi

式中,y是虚拟变量,表示教师是否愿意参与,取值为 [0,1];XiB服从标准正态分布;Xi为可实际观测的自变量,主要包括教师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区域环境、学校层面的组织结构与制度环境、教师个人能力等变量;B为Xi的系数,是待估计参数;ε表示误差项。

(二)样本统计分析

本文将因变量——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分为愿意与不愿意两种,其中选择愿意的占比为64.2%,而根据本文的样本调查数据,关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统计特征描述,如表2所示。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在性别指标上显示男女的差别不大,且呈现年龄越大者其参与意愿越低的状态;而家庭收入5000-10000元/月的教师选择愿意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比例最高,达45.8%,月收入20000元及以上者仅有2.3%的选择愿意参与。在学院或研究所属性上,工、理、农、文类的教师选择愿意参与的比例分布在50%-60%之间,其中工科为59%;职称上看,讲师及助教(含助理研究员及实习研究员)选择愿意参与的比例最高,达73.9%,与年龄分布规律较为一致。

表2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统计特征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采用Stata12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利用二元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模型估计结果表

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方程回归结果由表3给出。边际效应反映了各影响因素的边际变化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边际概率的影响。由表3可以发现,该模型总体模拟效果较好,拟合优度R2为0.1195,似然比统计量为-246.9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1.教师个人特征对其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发现,性别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概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女性的参与意愿比男性强,这与预期的不一致。与此同时,所在学院或研究所属性、职称两个变量对教师选择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也显著为正,其中,相较于文科教师而言,工科教师对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初步验证了上文的预期假设。这说明工科的教师相比其他科系的教师更具有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其根源在于其学科具有的天然优势。而助教或实习研究员对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在1%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且对比于教授,他们的参与意愿高出33%。可能的原因是,具有年龄优势的助教或实习研究员冒险精神较强,更倾向于开展创业活动支持创业型大学建设。

实证结果显示,年龄变量对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呈现反向作用,这表示年龄越大其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就越低,且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意愿下降的概率平均为1.6%左右。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师追求稳定性的愿望越强,开展创业活动的意愿则越低。

2.家庭背景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

通过分析家庭背景变量系数及符号发现,当周边同事都积极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时,对教师自身的意愿在2%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正作用,说明了周边创业活动的氛围越浓,参与的人越多,则能达到“溢出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创业是艰辛的过程,不能得到家人及朋友的肯定及认同,即使有创业的想法,也很难有创业的行为,且很难真正投入到创业型大学建设中。从表3的边际效应亦可看出,家人及朋友的支持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提高约0.28%左右。

而家庭收入则呈现反作用,家庭收入越高,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则越低,且家庭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意愿将平均降低5.6个百分点左右。对经济收入的追求是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直接驱动力,因此需要让教师了解市场行为能够带来的更多收益,且需要健全利益分享机制,才能更直接、更快地驱动教师投入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中。总体来看,模型的估计结果与上文对家庭背景变量指标的预期结果分析高度一致。

3.个人技能/经验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

结果显示,个人技能或经验对教师是否愿意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说明了在当前的环境下,个人的技能或经验提升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而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对教师接触市场、培养其市场敏感性以及了解企业运作的情况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一旦缺乏产学研合作经验,其开展创业活动的自信心降低,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也随之降低。若能针对性地提供创业教育,提高教师的个人技能,或者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市场中,从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对提高其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学校层面因素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

本文试图回答的关键问题在于学校层面的因素是否会显著影响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实证结果显示,产学研教师比例和发明专利数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而创业项目、产学研经费、科学园等不具备统计显著性。与此同时,纵向经费对教师是否愿意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影响呈现负向作用,意味着纵向经费越多,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越低,但并不显著。

首先,与上文预期假说一致,发明专利数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在10%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相对于没有发明专利或者发明专利数稀少的教师而言,发明专利数多的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会高出0.49%以上,主要原因在于发明专利数的多少意味着个人学术资本的丰富程度以及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大小。发明专利越多表示教师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越多,从而能够增强教师创业的意愿,进而促进教师对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的参与。

其次,产学研教师比例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周围同事的模范带动效果可以较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参与意愿。如同发明专利数的作用路径一样,产学研教师比例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学校对绩效考核的改革,另一方面取决于学校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创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情况。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产学研教师比例的大小体现了学校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是否良好以及绩效考核改革是否成功施行。

再者,如前所述,纵向经费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具有负的统计性影响,但统计显著性不强,主要的原因在于:第一,纵向经费一般由国家财政支持,大多数高校更认可纵向科研项目的学术性,同时更侧重这一领域的配套与奖励。如果教师个人能力突出,容易获取纵向项目的支持,他对参与企业服务或其他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则容易降低。第二,纵向科研项目相对于广大教师群体而言,毕竟粥少僧多,教师获得纵向科研经费支持的概率比较低,因此,纵向经费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最后,基于创业项目、产学研经费、科学园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为正,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创业模拟或沙盘演练等各种创业活动,创造仿真环境,提高教师的创业技能。同时,联系外部组织开展技术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协助教师处理好知识产权、收益分配等问题,并且以独立或合作形式设立科学园、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意向。

5.区域环境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意愿的影响

统计显示,区域环境在5%的统计水平对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具有正作用,表明政府所出台的专项政策对鼓励教师走出象牙塔、积极利用科研成果开展创业活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创业风险投资环境,并通过设立专项创业资金支持,对教师开展创业活动以支持创业型大学建设具有良好的鼓励作用。这一结果与前文所分析的在我国政府仍需作为主导力量,通过制定宏观政策、完善法律法规、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风险投资支持高校创业等加快创业型大学的建设较为一致。

但目前政府在创业项目领域的扶持却并未有效促进广大教师参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意愿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这一示范效应仍不广泛,或者创业项目普及面不够,广大教师对其认识程度不够或认为得到扶持的可能性不高。

五、结论与建议

(一)当前广大高校教师对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参与意愿并未得到充分调动与提升。教师所体现出来的创业意愿大多与学科、资历及年龄密切相关。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比如在女性及年轻、低职称的教师群体中进行动员,会取得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政策的推动扶持作用尚未明显显现。尽管目前从国家到学校层面都出台了不少鼓励教师进行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鼓励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状:有科研成果的人缺乏创业意愿,年轻的、成果并不丰富的教师却有较强的创业意愿,而不少扶持政策都倾向于成果丰富的教师。政策制订者可考虑加强对低职称年轻人的扶持,同时鼓励他们融入科研团队,并给予创业教育培训,让他们通过了解团队科研成果情况,结合自身创业意愿探寻一条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三)缺乏更有力的激励政策。学校层面的激励政策——绩效考核、科研管理、职称评定、奖励政策等对教师的创业意愿会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学校政策制订者可以考虑制订更加大胆、灵活的政策,比如职称评定方面,建议将与开展创业相关的活动纳入评定指标范畴内。

(四)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实践证明模范的带动效应对提升教师创业意愿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政府和学校层面可以通过树立高校创业典型,或通过成功案例总结推广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产学研的合作中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创业之路。

[1][美]亨利·埃兹科维茨.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夏道源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p2.

[2][3]杨国安.组织能力的杨三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p36,p36.

[4]Bird,B.J.&Brush,C.G.A gendered perspective on organizationalcrea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 Practice,2003(3):p41~65.

[5]Katz,J.A.,&Williams,P.M.Gender,self employment and weak-tie networking through formal organizations——A secondary analysis approach[J].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1997(3):p183~197.

[6]Ajzen I.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p179~211.

[7]Shapero A.,Sokol L.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J].The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 1982:p72~90.

[8]李永强,白璇,毛雨,曾峥.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5):p122~128.

[9]莫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意愿路径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科研管理,2009(6):p128~135.

[10]冯鹏朋.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The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Faculties’Will of Involvement i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Zheng Xu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The faculties are the core strength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Improving the faculties’will of involvement is beneficial fo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The model Probit for regression analysis has been applied to test the determinants of faculties’involvement will in 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which include regional environment,university factor,personal character, family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etc.Therefore,some inc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faculties’will of involvement.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faculties in university;will of involvement;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G311 G451

A

1671-6639(2016)02-0016-08

2016-02-26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螺旋创新视角下创业型大学运行机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71173040);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省高校教师创业意愿提升影响因素与激励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R0043)的阶段性成果。

郑旭辉(1975-),女,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意愿大学建设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