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制作实证研究*

2016-08-29 12:05:37龚萍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控制组实训实验组

龚萍(玉溪师范学院 理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制作实证研究*

龚萍
(玉溪师范学院 理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技能一直是教师教育的重点。文章以微课教学和多媒体机房教学两种方式,对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技能进行分组训练,针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在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技能、数字音视频素材的采集及处理技能、PPT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以及Flash动画制作技能四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方面差异不显著。微课的训练方式效果明显优于多媒体机房教学方式。

问题导向;微课程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时代”正悄然来临,微课程也应运而生[1]。近几年出现的“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都依赖于“微课”学习资源[2]。微课程运用到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方方面面。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便被提上日程,而国内对于微课程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微课程的制作,根据前期调研,项目团队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尝试选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并制作了微课程课件。但该模型是否有应用价值,是否能有效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却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基于此,笔者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亦是一门培养未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受众面很广的课程,所以在小范围实验阶段,选取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范生作为实验对象,将所建构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量化修正基于问题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

二、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大学三年级师范专业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103人。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人数为59人。另一个班级作为控制组,人数为44人。

2.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验采用同一教师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课程内容实训项目分别进行训练,时间为12周。实验组利用微课程教学方式训练,对控制组采用多媒体机房教学方式进行训练,并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前后测比较。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数字音视频素材的采集及处理、PPT多媒体课件素材集成及制作、Flash动画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等五个方面,采用课堂观察和作业评价方式对这几方面实训内容进行考核评定。评分标准是单项实训技能满分为20分,共100分。

以上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l6.0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实验的实施

1.前测结果分析

教学前,收集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五项实训技能方面的数据进行前测,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l所示。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五项实训技能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均获得sig>0.05。表1数据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数字音视频素材的采集及处理、PPT多媒体课件素材集成及制作、Flash动画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五个方面技能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将它们选作被试对象。

表1 实验组与控制组实训技能前测比较分析

表2 实验组与控制组实训技能后测比较分析

从前测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学生在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数字音视频素材的采集及处理、PPT多媒体课件素材集成及制作、Flash动画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五个方面技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正是基于此,笔者试图采用微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实训教学。

2.训练过程[3]

课堂训练前:发放实训教学资料,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资料,并要求学生观看微课程视频,同时对微课程视频中几项技能的策略技巧等方面作总结。

课堂任务: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观看的微课程视频中所教授的技巧策略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作品。

教学训练:每次训练选择一个技能作为重点,以微课教学资源中的视频为依据,针对学生实训项目训练过程中出错率频繁的地方,由学生进行讨论。

分享与改进:教师针对学生的实训作品进行评定和提出改进要求,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示范讲练。

3.后测结果及分析

经过12周的教学训练,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五个方面的测试,结果如下:

(1)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技能

根据表2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sig<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的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技能明显提高,其所设计的微电影海报界面设计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画面与主题配合恰当。而控制组学生所设计的电影海报作品布局风格欠统一、画面与主题的和谐性不强,技术应用难免牵强。

(2)数字音视频素材的采集及处理技能

根据表2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sig<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数字音视频素材的采集及处理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的数字音视频素材的采集及处理技能明显提高,其所设计制作的视频教程配音基本符合视频教程的需求。而控制组学生所设计制作的配乐诗朗诵作品,声音录制环境噪音降噪效果不明显,所提取伴奏还残留人声。

(3)PPT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

根据表2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sig<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PPT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的PPT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有所提高,其所设计制作的PPT综合课件布局有创意,导航清晰简捷。而控制组学生所设计制作的PPT综合课件,技术运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布局相对不统一,协调性相对差一些。

(4)Flash动画制作技能

根据表2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sig<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Flash动画制作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的Flash动画制作技能有所提高,其所设计制作的Flash课件制作精细、视觉效果好。而控制组学生所设计制作的Flash课件,在色彩搭配、画面协调性上相对欠缺。

(5)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

根据表2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sig>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训练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学生提高不是很明显,这也源于教学设计是一门需要做中研究做中学的学科,需要长期将所学渗入到教育教学中,短期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4.实验组与控制组能力提高人数比较

为进一步研究微课程教学设计方式对提高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技能的作用,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教学实施技能提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表3 实验组与控制组前后测等级总评价

表3和图1的统计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各项实训技能前测的成绩等级差异不显著,但后测成绩等级有显著差异。在前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大部分被试实训技能总成绩分布主要级别为及格和不及格,良好及优秀率分别为27.11%和24.99%。经过为期12周的实验后,后测中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成绩,良好及优秀率为74.58%,合格率为100%。如图l所示,后测中,控制组成绩相较于前测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优秀率为4.54%,良好率上升到了38.63%,尚有6.83%的不及格率,一般的学生成绩处于及格的等级。由此可见,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技能教学方面优于多媒体机房方式。

图1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对照折线图

四、实验实施后模型小范围推广学生评价

为了验证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本研究在实训实施后,选取实验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运用效果。本次发放问卷56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94.64%,有效问卷52份,有效问卷率为98.11%。

问卷共分为3部分:对微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使用情况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修改建议。

1.微课程教学设计的使用情况

(1)学生实训前对微课程的使用情况

55.77%的学生表示,在这学期微课方式实训之前,对于自己制作微课程的使用频率仅是偶尔使用,甚至有44.23%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使用。而更多地对微课程的使用情况在于点播/查看他人的微课、下载他人的微课,仅仅少数学生会点播/查看自己制作上传的微课程、评论他人微课,如图2所示。

(2)学生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

9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一般了解或不了解,而经过微课程实训方式后,大部分学生认为微课程制作前进行教学设计是比较有必要的,仅少数学生认为无所谓,如图3所示。

图2 学生实训前对微课程的使用情况

图3 微课程制作前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在谈及学生针对微课程教学前教学设计的目的时,86.54%的学生认为是教学需要,28.85%的学生是因为学校安排,而21.15%的学生是想要参加教学竞赛,其他原因的学生人数占到17.3%。

2.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使用情况

(1)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选择微课程主题

所有学生表示,在没有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时,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是参考他人的成果,但有时候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供自己使用。而在选择微课程教学主题时,认为会遇到困惑致使自己犹豫不决的学生占到86.54%,仅13.46%的学生认为确定微课程教学选题没问题。在遇到选择教学设计主题困惑时,75%的学生愿意使用教师提供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帮助自己选择微课程主题,仅25%的学生希望寻求网上资源。

(2)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进行微课程设计

75%的学生在自己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时总感觉效果不大满意,这其中51.92%的学生愿意使用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或教学设计模板自己制作微课程教学设计,而46.15%的学生希望在使用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或教学设计模板的基础上参考网络资源,仅1.93%的学生完全不愿意使用该模型,认为不如自己在网络寻找资源来得快。

76.92%的学生认为使用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基本满足了微课程设计需求,并乐于使用其做出自己满意的微课程教学设计,而21.15%的学生认为没有满足需求,偶尔会使用,仅仅1.92%的学生认为使用该模型和先前期望相差甚远。

图4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适合制作的课程内容模块

图5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设计并制作出微课程的应用效果

对于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适合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哪些内容模块,学生持不同的意见,如图4所示;而学生对使用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设计并制作出微课程的应用效果方面也有不同的看法,如图5所示。

3.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修改建议

对于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的修改建议,多数学生提出应对应模型设计出多样的模板,以便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

微课程教学设计因其教学内容的“微型化”,学生容易把握,而《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学应用效果较优,因此有利于师范生实训技能的培养。在训练中充分利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的“问题”特点,引导师范生挖掘自身的特长,设计并制作出趋向满意的微课程作品。而依据此模型开发出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模板,则是团队后期研究的方向。

[1]何晓园.微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找次品》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19-20.

[2]胡来林.教师微课制作能力发展研究[J].东方教育,2015(4):201-202.

[3]施晶晖,肖轼渝.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学实施技能训练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78-81.

(编辑:鲁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6)10-0068-04

本文是玉溪师范学院2014年度课题 《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40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控制组实训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文教资料(2019年31期)2019-01-14 02:32:05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