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秋
摘要: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既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任务教学法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任务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实施的模式、任务设计过程和实施以及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具体阐述了该教学法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进出口贸易实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07
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大多是采用以让学生掌握该科主要内容为主的“满堂式”和“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先讲解教学内容,分析案例,讲完后布置作业,讲解答案。这种教学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机械地记住课文的相关内容,了解一定的专业方向和前沿性的动态,但是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者,互动性不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把任务教学法的基本理论运用于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的实践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任务教学法概述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等人的关于语言和学习的基础上的。Vygotsky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的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变为自己的知识。任务教学法根据具体的目标设计出各项任务,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通过完成各项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二、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模式
根据任务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pre-taskphase)。这一阶段教师为学生设置任务,以让学生明确这一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明白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并告诉学生计划课时。之后要求学生预先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并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是任务教学法得以实施和成功的关键,用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任务的设置应围绕教材大纲来进行,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基本任务,掌握和运用该部分知识点为最终目的。任务可布置为大任务和小任务,大任务围绕篇、章来进行,小任务可围绕各节的各个较小的知识点来布置,以达到让学生对知识点从点到面再到线的全面把握。任务应在上该部分课程之前提前一定时间布置好,可以是一周前甚至一个月前,让他们有时间精读教材,并利用各种资源,如报刊、电视、网络、图书馆等为完成任务做充分的准备。任务的形式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论题等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相关的知识,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选自己的组长。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并负责提供该信息的来源和出处。
2. 任务实施阶段(task cycle phase)。在这一阶段中,任务的实施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如果说前一个阶段教师是设计者,这一阶段就是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任务实施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挥者。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整合,尽其所能地展示给他人,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开始向其他小组传达并展示自己掌握的信息。若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分组,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向自己的组员汇报所收集到的材料,然后其他组员就汇报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纠正错误,每组互相讨论结束后,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报告本组组员收集的材料。为了赋予每个学生更多的责任感,加强团队协作精神,每个学生的表现都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
3. 任务后期阶段(post-task phase)。在每位同学或每组代表报告结束后,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论、纠正错误,对没有讨论到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为巩固和练习所学知识,在讲解完所有内容后,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案例和计算题,先让学生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发言,教师最后评述。并要求学生课后再次分析在课堂上讨论和讲述的内容。
三、如何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中实施任务教学法
《进出口贸易实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操作性强,而教材的编写难免有滞后于实践的缺陷,提供的外贸情景的真实性往往不够,而且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学生能在学完该门课程后能在工件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各种任务,所以非常适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来教学。
下面以《进出口贸易实务》其中一章——货物运输保险为例说明该教学法的应用。
1. 前期准备阶段(Pre-task)
在讲述货物运输保险这部分内容之前,完成第八章的运输方式后就要布置该部分内容的任务,甚至可以更提前布置。根据本章教学内容,该章的任务可以围绕“风险——损失——投保”的思路设置为各个问题,如下表1。先把这些问题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之前准备好,教师会在课堂上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他们打分作为平时分,以此作为激励或奖惩的方式。
2. 任务实施阶段(Task Cycle)
在这一阶段,教师是组织者,可以向全班同学一起提问,或向学生单独提问。比如在第一节讲保险的基本原则时,可以问“在进出口贸易买卖中,货物由卖方所在地运到买方所在地的整个运输、装卸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有风险就会有损失,怎么办?”,学生自然会想到保险,可是投保了就万无一失了吗,理赔时有争议怎么办?所以就自然要有基本原则了。接着就可以提问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补偿原则和近因原则的内涵分别是什么,考查学生任务的完成状况。如果学生都能讲出来,说明这些知识点都掌握了,当然也会出现学生不明白的甚至是都不明白的情况,这时就要教师详细讲解了。
3. 任务后期阶段(Post-task)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分析,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不足。还可以提供案例、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学完了本章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分析案例:有一批出口服装,在海上运输途中,因船体触礁导致服装严重受浸,若将这批服装漂洗后运至原定目的港所花费的费用已超过服装的保险价值,这种损失属于推定全损还是实际全损?或用计算题检验:某货主在货物装船前,按发票金额的110%办理了货物投保手续,投保一切险加战争险,该批货物以CIF成交的总价值为20.75万美元,一切险和战争险的保险费率合计为0.6%。计算:(1)该货主应交纳的保险费是多少?(2)若发生了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损失,导致货物全部灭失,保险公司的最高赔偿金额是多少?学生能准确计算出来,就说明基本达到教学效果。
四、任务教学法的启示
1. 课堂管理
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共同参与制订课堂程序和课堂纪律规范,培养他们管理课堂的能力。(用平时分激励,比例可以提高到30%)
2. 对学生的要求
在任务教学法下,要求学生发挥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配合教师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广博的知识,扩大知识空间;在任务教学法下,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这就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知识来面对学生,而不是用一般教学方法时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投人更多的课余精力;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五、结语
任务教学法下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任务的同时学到知识。它更能展示进出口贸易实务中的真实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枯燥的局面。同时,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把贸易理论和外贸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贸易实务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 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 周 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