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雅玲(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872)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苑雅玲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872)
利用2011年北京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考察当代北京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特征,从个人背景、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校园生活四个维度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程度较高,平均幸福感自我评分将近80,且有三成以上的人自我评分在90以上。女生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家长所追求的重点学校的一流师资、学习氛围等外在条件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高中和大学越是所谓的“重点”,学生的幸福感反倒越低;生源地类型也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且越是来自大城市,幸福感越低,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幸福感反而较高。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到性别、健康等自身条件的影响,而受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恋爱经历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越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越强;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主观幸福感显著强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且这种差别幅度很大。奖励荣誉、资格证书、实习经历和社团活动等普遍认为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作用并不显著。
当代大学生;北京;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DOl:10.11965/xbew20160405
对幸福的追求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国外的研究分别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领域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幸福感因其关系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而逐渐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各级地方政府也开始致力于各地的幸福指数构建。由于独特的成长环境而备受关注的当代大学生正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北京当代大学生作为其杰出代表,其心理幸福感如何?主观幸福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大学生为主力的微博、微信和各种论坛中充斥着很多表达情绪的新创网络词汇,引发了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较多关注[1],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到底如何?在各类人群中存在怎样的差别?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不仅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也是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云集了全国1/5的985高校和1/5的211高校。因此,本文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2011年北京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检验,对北京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异质性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考察,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于2009年开展了北京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对北京15所高校抽取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访问。本文采用2011年调查数据(2008级学生)进行分析,其中,1982-1985年出生的人占0.15%,1986-1990年出生的人占93.98%,1991-1993年出生的人占5.87%。参加本调查的15所高校共分三类,其中,部属211院校的学生有1442名,部属非211院校的学生257名,北京市属院校学生366名,合计2065人。
(一)因变量
学界对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从客观幸福到主观幸福感的转变。古典经济学用福利来对客观幸福进行表征,新福利经济学用效用对此进行衡量,此后,更演化出了一个客观幸福的经典代理变量——GDP。由于客观幸福存在着各方面的缺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研究与人们心理相关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会随所使用量表、项目顺序、时间坐标、当时心境以及其它一些情景因素的变化而变化[2]。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取值范围为0-100的主观幸福感自评这一连续变量作为因变量,考察大学生对幸福的自我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
从因变量的分布来看,幸福感自我评分在60以下的仅有6.78%,60-69的占7.80%,70-79的占18.53%,80-89的占36.27%,90以上的占30.62%,平均分为79.88。亦即,有90%以上的人幸福自评高于及格水平,有2/3以上的人幸福感水平高于80分,还有三成的人幸福感水平高于90,幸福感受十分强烈。总体而言,被调查的北京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平均维持在80分左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自变量
国内外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早在1999年Michael Argyle在其《幸福的原因和相关因素》(Causes and Correlates of Happiness)一文中就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收入、婚姻、种族、就业、休闲、宗教、生活事件和活动以及个人能力等诸多因素作为幸福的相关因素加以考察[3]。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健康、生活、金钱、工作、教育、家庭、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等因素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4-5],还有研究专门考察了大学生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对幸福感的影响[6-7]。
本文在自变量的选取上,除了参照国际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一般性研究外,还结合了本研究对象群体的一些重要特征(如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尚未从事职业、尚未取得收入、尚未进入社会、尚未组建家庭等等),将自变量分为个人背景、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校园生活四大类,对北京当代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量身打造的幸福感深度分析。
个人的特征是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强弱的重要因素,由于本文研究对象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婚姻、就业等诸多方面特征十分一致,因此我们仅考察性别、健康状况和政治面貌三个指标,并将其作为自变量建立模型一。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较早地被人们所观察到,有研究表明性别在大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8]。健康状况是诸多文献中一致认为对主观幸福感有重大影响的变量,在由全球最大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公司(Gallup)发布的 “盖洛普幸福指数”中就包含了身体健康 (Physical Health)、情感健康(Emotional Health)和健康行为(Healthy Behavior)等诸多与健康相关的数据,并认为健康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具有十分显著的关系。英国新经济社(the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简称nef)发布的“快乐星球指数”(the Happy Planet Index,简称HPI)也将表征健康水平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考虑到中国大学生的特质,我们将政治面貌也作为个人基本特征变量纳入其中。
个人所处的阶层也会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强烈的影响。由于大学生们尚未获得职业和收入,因此,我们用一系列家庭背景代理变量来表征其所处阶层,包括生活消费水平、家住地城乡类型、家庭经济地位、家庭社会地位、父亲受教育状况和父亲就业状况六个变量,将其与模型一的变量一起作为自变量,构建模型二。
个人所处的环境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学中“参照群体”的概念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社会交往中,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会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标准和行为,其中某些人对我们的影响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些对我们有相当影响的个体就组合为社会参照群体。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最为直接的环境除家庭之外就是学校。因此,我们将学校背景类变量(包括高中类型、大学类型和专业类别)与模型二的自变量一起作为自变量,构建模型三。
此外,人的行为和活动也会影响到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受,不少研究讨论了友谊、爱情、婚姻与家庭等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工作、经济收入、教育和社会阶层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不同休闲娱乐方式对幸福感的影响[9-10]。考虑到北京大学生的特性,我们将他们的恋爱经历、在班级的成绩排名、获得的奖励荣誉、实习经历、获得的专业资格认证和社团活动经历六个变量纳入,作为校园生活的考量,与模型三的自变量一起作为自变量,构建模型四。
表1 自变量描述统计
在2011年被调查的2000多名当代北京大学生中,男女各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平均打分接近80分;几乎人人拥有手机,多数来自城市地区,平均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处于中层,父亲受教育程度平均在高中以上且多数在职;多数生源来自各级别的重点中学,近七成就读于北大、清华、人大和教育部属211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和理工农医类专业各占一半;2/3的人谈过恋爱,平均每人都在大学期间获过1项以上荣誉,8%的人在大学期间获得过专业资格证书,4成的人有过实习经历,本学期平均每人每周花5小时用于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或社会工作,详见表1。在表1中,对性别这一类别变量进行了虚拟化处理,男性赋值为1,女性作为参照类赋值为0,此时的平均值0.54表示在样本中男性占54%。此后的类别变量与此相同。在虚拟变量的设置中,基础类型取值为1,比较类型取值为0。在此情形下,其均值可直接反映基础类型的频数占比(以性别为例,男性取值为1,女性取值为0,假设男性占比为m,女性占比为1-m,则其均值为m*1+(1-m)*0=m)。虚拟变量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性别这类名称变量或非连续变量引入方程,检验不同属性类型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在社会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中应用较为广泛。
我们将较为重要的性别、学校类型和家住地城乡类型三个变量进行交叉,考量各种情况下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值分布,详见表2。从描述统计可以粗略地看出,女性的幸福感普遍强于男性,而在学校类型和家住地城乡类型两个变量上,幸福感分值分布并没有体现出特别明显的规律。
表2 分性别、学校类型和家住地类型的主观幸福感均值分布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北京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我们以取值范围为0-100的主观幸福感自评这一连续变量作为因变量,从个人背景、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校园生活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至模型四,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详见表3。
表3 四模型线性回归结果
从模型一可以看出,个人背景对北京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十分显著,尽管只有三个自变量,但模型的解释力度高达26%,且F检验十分显著。其中,性别和健康状况对因变量的影响极为显著。从性别来看,男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女生,这与国际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从健康状况来看,健康自评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亦即,本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越好,则越觉得自己幸福,这也与国际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结论一致。由此可见,尽管北京当代大学生具有种种特殊性,但其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符合全球的普遍规律,都受到性别、健康等最基本的自身条件的强烈影响。
家庭背景对北京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十分显著,模型二总体十分显著,模型解释力度增加至27%。模型中生活消费变量(是否拥有手机)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几乎人人都拥有手机,自变量变异性较低。家庭经济地位、父亲受教育状况和父亲就业状况对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从家住地类型来看,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幸福感要强于来自城市地区的同学,而来自小城市的大学生幸福感又显著强于来自大城市的同学,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地区越发达,竞争越激烈,压力越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幸福来源于比较”,环境越是单纯的地方越容易感到幸福。模型二中除性别和健康状况之外,唯一显著的变量是家庭社会地位,家庭社会地位越高,被调查者所感受到的幸福感越强,这也与以往文献的结论一致。
从模型三可以看出,高中学校类型对北京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其数为正,表明高中的学校层次越高,越是重点,本人的幸福感越低。当然,这种学校层次与个人幸福感之间的反向关系并不显著。专业类型对幸福感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亦即,与人们的传统认识不同,理科、工科、医科的学生与文史哲专业的学生幸福感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别。模型三中除性别、健康状况和家庭社会地位外,唯一显著的变量是大学类型,大学学校层次越高,身在其中的学生个人幸福感越低,且这种反向关系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亦即,一流、重点院校的学生尽管被人们尤其是望子成龙的广大家长们艳羡不已,但其头顶光环的背后却是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个人的幸福感觉反而不强烈。从模型总体而言,F检验十分显著,但学校背景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模型三相对模型二而言,方程总体的解释力度增加甚微。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北京当代大学生而言,上什么样的高中、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并不会强烈地影响其本身的幸福感受。亦即,多数家长所秉承的“孩子一定要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理念有可能在孩子的就业或个人发展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孩子总体而言的心理幸福感受与学校的好坏无关,甚至部分呈现出反向关系。
校园生活对北京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十分显著,模型四整体十分显著,解释力度高达27.2%。在不排除各变量间交互作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最为显著的变量是性别、健康状况、家庭社会地位和个体的恋爱经历。亦即,北京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性别和健康特质、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恋爱行为和经历,而与高中学校好不好、大学是不是重点、专业类型、个人在校期间是不是努力等人们普遍认为重要的因素间并无显著关系。其中,获得奖励荣誉、获得资格证书、参加实习和参加社团活动等都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但这种效应并不显著。
校园生活中真正显著的变量是是否有过恋爱经历。被调查者中有1/3的人没有谈过恋爱,有1/3的人谈过一次恋爱,有18%的人谈过两次恋爱,恋爱次数3次以上的人不足15%。从回归结果看,谈恋爱的经历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走向成年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显著地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总体而言,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主观幸福感要显著强于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
班级排名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较为微小,且不显著,这也与人们所认为的当代大学生观念开放,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目标多元化相一致。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成绩排名已经不再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且在学校内获得的奖励荣誉、自己努力获得的资格证书、实习经历、社团活动和校外兼职等普遍认为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因素,对北京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也并不显著。
北京当代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其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方面,他们成长于经济社会飞速转型的环境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另一方面,他们已即将走入社会,步入而立之年,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重任。因此,了解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北京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程度较高,平均幸福感自我评分将近80,且有三成以上的人自我评分在90以上。女生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家长所追求的重点学校的一流师资、学习氛围等外在条件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受并没有显著影响,高中和大学越是所谓的“重点”,学生的幸福感反倒越低;生源地类型也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受没有显著影响,且越是来自大城市,幸福感越低,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幸福感反而较高。
其次,尽管北京当代大学生本身及其生活经历具有种种特殊性,但其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符合全球的普遍规律,都主要受到性别、健康等最基本的自身条件的影响,而受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拥有强健的体魄依然是感到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要提高当代北京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把大量的“宅男”“宅女”从电脑、手机面前拉到操场、健身房和大自然中,通过运动和健康的身体来扫除和缓解他们郁闷的情绪、释放压力。
再次,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恋爱行为和经历对北京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越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越强;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主观幸福感显著强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且这种差别幅度很大。校园生活一直被人们认为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也是家长追逐名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数据结果表明,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荣誉、自己努力获得的资格证书、实习经历和社团活动等普遍认为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因素会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但这种效应并不显著。亦即,无论身处一流院校还是普通学校,个体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受并不会产生显著的差别。
当然,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是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主观幸福感,其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为自己对现状和预期间差距的满意程度。因此,本文数据结论中一些人们普遍认为幸福感会相对更高的人群(如身处城市、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成绩优异、获得过各种奖励荣誉的人)并未显著地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这些人群对自己期望过高的缘故。
[1]李慧媛,孙广耀.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83-85.
[2]耿晓伟,王惠萍,张峰.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3(3):266-270.
[3]MichaelArgyle.Causesandcorrelatesofhappiness[C].Well-being:Thefoundationsofhedonicpsychology, Kahneman,Daniel(Ed);Diener,Ed(Ed);Schwarz,Norbert(Ed),(pp.353-373).NewYork,NY,US:RussellSage Foundation,1999,xii,593
[4]刘向东,陶涛.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幸福圈层理论”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5):99-107.
[5]王克静,王振宏,戴雅玲.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简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45-49.
[6]付昊,王益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5):21-23.
[7]邱忠君,王成龙,马晓波,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6): 924-928.
[8]朱丽,陈国俅.身体自我影响幸福感的性别与年龄效应[J].陇东学院学报,2015(5):117-121.
[9]徐映梅,夏伦.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一个综合分析框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2):12-19.
[10]汤凤林,甘行琼.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4):87-90.
责任编校:梁雁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College Students’Happiness: A Case of Beijing
YUAN Yaling
(school of Beijing Social Construction Rtsearch,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Based on the latest tracking survey data of BCSPS in 2011,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happiness condition is carried out.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apital college students’happiness are analyzed from the dimension of individual,family,college and campus life.The results show the happiness level of capital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high and over 30%of their score are 90 and above.The happiness level of femal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The first-class teachers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of key school that parents seek for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udent's happiness.The origin of student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happiness either,however,the bigger the city is,the lower the happiness is.The main factors on their well-being are gender and health,while families,schools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have smaller impacts.Love experiences during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process and the family's social statu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ir feelings of happiness:the higher the social status of family,the higher the individual happiness.Students who had love experience is happier than those who had not.Awards and honors,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practice experience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 etc.,which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able to enhance the personal qualities and help to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 employment quality,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moderncollegestudents;Beijing;subjectivehappiness;influencefactors;multiplelinearregression
C915
A
1672-8580(2016)04-0049-09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一般项目(15JDSHB010)
苑雅玲,副研究员(E-mail:yuanyl@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