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生献给红领巾事业的人(二)
——记优秀共产党员吴芸红

2016-08-25 03:03缪力刘猛
辅导员 2016年22期
关键词:通讯员少先队员少先队

缪力刘猛

把一生献给红领巾事业的人(二)
——记优秀共产党员吴芸红

缪力刘猛

吴芸红是孩子们喜欢的“咪咪姐姐”,是少先队工作者们敬佩的“吴大姐”,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很多人把她奉为楷模,认为她的行为给共产党倡导的清廉二字做了真实的注解。从她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严和实的作风,更看到了希望。

为了直接向少年儿童进行革命教育,带领他们参加斗争,《新少年报》积极开展通讯工作和读者工作。吴芸红一面参加编报,一面和颜学琴、祝小琬两位同志一起,广泛地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他们积极地发展小通讯社,这些孩子既是小读者,又是小作者,也是报纸的小发行员。小通讯员从30多人逐渐增加到100多人,最多的时候,将近200人。

第一次通讯员会议是在一所夜校召开的。一间不大的教室里,桌椅很旧,排成一个大圈,好奇的孩子们兴奋地围坐在一起,穿夹克衫的王业康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幽默风趣地介绍了报社的全体人员:胡德华、施德铨、段镇……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这时,清瘦文静的吴芸红站了起来,她穿着一件素色旗袍,胸前别着写有她名字的粉红纸片。小通讯员这才知道,她就是咪咪姐姐!吴芸红深情地望着孩子们,轻声细语地讲了起来:“小朋友,现在,你们是《新少年报》的通讯员、小记者了,我祝贺你们!记者是干什么的呢?记者是要反映社会的。社会,就是你周围的人和事。当记者就是要写周围的人和事,讲公道话。记者的笔可厉害了,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不对的,他统统要写出来,让大家晓得。《新少年报》是我们少年自己的报纸,我们通讯员就要替少年多讲话……”“写大人的事可以吗?”“也可以。”会开得很热烈,有做游戏,有演节目,最后是发通讯员证。通讯员证的右上角有三行小字:“抓紧时间迅速写,抓紧机会努力写,抓紧笔杆忠实写。”小通讯员个个像领奖状一样,上前恭恭敬敬地领通讯员证,好像捧着贵重的物品。天已经黑了,窗外闪烁着灯光。有人提议唱支歌,在吴芸红的带领下,大家高兴地唱了起来:“我们是姐妹兄弟,大家团结在一起,不分我,不分你,一条大路把手携……”歌声和着灯光,一齐泻到街上,飞向星空。

就这样,吴芸红和战友们设法把小通讯员的活动坚持下去,时事座谈、读书讨论、参观报馆和儿童福利机关、唱歌、游戏、跳舞、举行联欢会,还办了小图书馆。每年儿童节,吴芸红和战友们都要派小通讯员到各个庆祝场合进行采访。孩子们带着通讯员证和小笔记本,拿起笔进行采写,俨然是小记者了。他们写的许多文章,都发表在《新少年报》上。

为了直接对更多的孩子进行教育,吴芸红和战友们又组织了各种读书活动。1947年暑假,举办了“一日夏令营”活动,在小通讯员中开展“小先生运动”。9月开学后,又开展了“模范少年运动”。这些活动,如同春雨,唤醒了孩子们处于冬眠状态的生活热情和求知欲望,小孩子成了小主人。

1947年冬天到1948年春,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大、中学生发动了救饥救寒运动。这时,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送给《新少年报》一批奶粉和衣物。党组织决定在小读者中开展“石榴花”运动,发动孩子们学习石榴花,将奶粉和衣物送给饥寒交迫的贫民百姓。石榴花是《新少年报》出版的连环画中的小主人公,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姑娘,她专门帮助受苦人,勇敢地同恶势力做斗争。这次活动有近百个学校、一千多名小读者积极参加。吴芸红和战友们把孩子们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起来,邀请进步教员带领他们,从2月1日到4日,分头到贫民区分发东西。

2月4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五,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吴芸红又发起了低烧,早晨起来咳了血。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足,她的肺病日趋严重。她没有理会病魔的袭击,若无其事地带领小通讯员抬着一桶桶奶粉,扛着一捆捆寒衣,走在泥泞的雪地里。没走多远,她又咳起来,殷红的热血印在冰冷的雪地上……

充满活力的《新少年报》很快发行到一万多份,这在旧中国是罕见的。1948年11月下旬,正当《新少年报》准备出版第100期时,党组织通知办报人,反动当局已发现报纸与共产党有关,并准备下毒手,所以决定立即停办报纸,分散隐蔽。胡德华同志提出,一定出满100期,把真相告诉小读者,不放过最后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党组织同意了。于是,吴芸红的姐姐家变成了临时编辑部。吴芸红和胡德华、颜学琴、祝小琬一起,躲在一间小小的耳房里紧张地工作。吴芸红的姐姐在外屋缝制衣服,替他们放风。编写、画版、刻印,整整忙了一夜,吴芸红满怀深情地起草了一封给朝夕相处的小通讯员的告别信。信的末尾说:“我们不要为离别而悲伤,相信黑暗定会过去,光明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冬夜,寒气袭人,冻得手指发僵。吴芸红就是用发僵的手指,挥笔写出对敌人的战斗檄文,对小读者挚爱的“情书”!

《新少年报》停刊以后,虽然找不到报社大哥哥大姐姐了,但是许多人又自动聚合在一起。他们编写的各种名称的小报,活跃在孩子们中间。

新的少年,已经成长起来。

黑暗尚在笼罩着大地,吴芸红毅然举起了“星星火炬”。从此,星星火炬的光辉,照耀着她人生的航程。

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面临土崩瓦解之势,黎明前的上海,夜色更浓了。地下党为了组织力量,迎接上海的解放,决定动员起来,向疯狂的敌人开展斗争。吴芸红和战友们接受了成立少先队的光荣任务。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他们采取了单线联系、秘密发展队员的隐蔽形式。经过考察,确定了以小通讯员李森富为少先队队长的第一批人员名单。

在一个星期天的清晨,吴芸红和祝小琬等来到李森富家中的小阁楼里。宣誓仪式开始了,几个小通讯员整齐地站成一排,面对纸剪的“红旗”,严肃地举起拳头,跟着大姐姐坚决有力地念着誓言:“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决心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为祖国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我一定严守秘密,遵守纪律……”宣誓结束,吴芸红热情地握着他们的手说:“祝贺你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光荣的少先队员了!”在国统区,第一支少先队成立了,地下少先队的号角吹响了。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的同志们看望并采访吴芸红老师

在党组织指导下,吴芸红率领少先队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机智巧妙地打击了敌人。他们翻印和散发传单,侦察国民党反动派驻军的情况,包括弄清敌人的番号、岗哨和武器装备。他们还参加了护校斗争,并且制作了五角星、大红花和花花绿绿的标语,为上海的解放精心准备着。

吴芸红有一副好嗓子,她的歌声柔和、甜美,少先队员跟着她学会了许多好听的歌。其中,一支雄壮的歌曲最受少先队员的喜爱:

我们的队伍来了,浩浩荡荡,饮马长江,

我们的队伍来了,强大雄壮,红旗飘扬。

1949年5月25日,吴芸红和少先队员们兴高采烈地唱着这支歌,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从此,吴芸红便与少先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既有她服从党的安排的纪律观念,也有她发自内心的对少先队组织和孩子们难以割舍的感情的渊源。她真诚地希望,全国的少年儿童都能组织在少先队里,接受革命的教育,活泼愉快地成长。在旧中国,这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她奋斗了。解放了,梦想即将变成现实,她怎么能不继续为之持续奋斗呢?

上海解放的第二年,吴芸红调到了上海团市委,专门从事少先队工作。从解放前的“业余”转为解放后的“专业”,从冒着杀头危险、躲躲藏藏地开展少先队活动,到扬眉吐气、光明正大地公开发展少先队员,真是天壤之别啊!吴芸红瘦弱的身体里,贮满了永不枯竭的精力。为落实团中央关于建立少先队的决议,吴芸红和同志们跑遍中、小学校,去动员、去讲解有关精神。要建立少先队,就要培训一支懂专业的辅导员,吴芸红为此要经常在众人面前讲话。她在白色恐怖中,从不畏惧,可站在众人面前讲话,却紧张得声音都颤抖。为了讲好队课,吴芸红硬是克服了自己的弱点,终于以流畅的讲述和广博的知识,赢得了辅导员们的喜爱。为了起草指导全市建立少先队的文件,她做了数不清的调查研究,几大本日记记录下她奔波的轨迹。

拼命的工作,没有规律的饮食,让平时就不强健的她得了胃溃疡,经常疼得大汗淋漓。但是,她看到全上海建立起的第一批少先队,苍白瘦削的脸上,浮起了兴奋的红晕。

(摘自《理想之树常青》一书,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沧海)

图片故事

2000年10月,由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和中国福利会儿童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共同拍摄了六集电视连续剧《地下少先队》。这个电视剧是以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下的少年儿童工作为背景,反映了一批少年儿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的历程。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革命的社会实践,为迎接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和复兴中华民族而“时刻准备着”。

我有幸在这一电视剧中担任编剧,参与了全程的录制。

剧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段镇是剧中刘真的原型,蒋文焕是闻焕的原型,而苏云(咪咪姐姐)的形象就是源自吴芸红老师。美丽、大方、善良、智慧、和蔼可亲的苏云形象(见右图),亦师亦友,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吴芸红大姐一样,深受大家的喜爱。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数字出版部、教材中心主任吴 申)

2014年12月21日,我们为筹建宁波市红领巾博物馆专程去吴芸红老师家中拜访。吴老师为人慈祥、待人诚恳。她向我们谈了她的经历,为家乡的孩子们亲笔题词并为筹建中的红领巾博物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她热心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珍贵的资料,还现场进行了讲解。

(原宁波市青少年宫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 郑明芳)

1993年8月,我邀请少先队史的“活字典”、少先队工作者的好榜样吴芸红老师为《少先队论文研究文集》写序,她欣然答应。半个月后,我便收到了吴芸红老师写的《序言》——《希望辅导员争做少先队工作的专门家》和亲笔题词。这篇《序言》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她对年轻少先队工作者的殷切期望、热情鼓励。

(河南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皇甫鸿昌)

吴芸红老师和皇甫鸿昌老师建队60周年时在人民大会堂合影

吴芸红老师题词

(责任编辑李沧海)

猜你喜欢
通讯员少先队员少先队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通讯员专栏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