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南京邮电大学的调查

2016-08-25 05:55谢莉莉
高教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岗位大学生学校

谢莉莉

(南京邮电大学 学生工作处,江苏 南京 210023)



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南京邮电大学的调查

谢莉莉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210023)

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资助政策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因此正视当前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及大学生的心理期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校内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体系和发挥其育人功能的效用至关重要。

高校;勤工助学;现状;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逐渐实现了资助政策在各个教育阶段及不同性质学校的全覆盖,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为补充的多方位的资助格局。勤工助学,尤其是校内勤工助学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助学措施在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参与。

一、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调研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校内勤工助学旨在通过高校的组织,以助教、助研、助管等生产劳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高校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模块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1]。”校内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为了解大学生对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认知,倾听实践主体切实的需求和评判,文章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对大学的勤工助工作现状及发展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样本。为了调查范围的随机性和广泛性,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络方式面向全体全日制在校生进行。一共有2490人参与了问卷调查,由学生通过网络自愿填写。有效问卷2455份,问卷有效率达98.6%。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校内勤工助学的认识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表1 调查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及生活花费

在调查对象中,表1显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人数占65.2%,比较困难及困难人数占30.6%。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一般及以下。但学生平均月生活消费900元以上的占51.1%。

表2 调查对象的消费来源及理想消费状况

表2显示,在本次调查中,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是父母的给予,占58.5%,但实际大学生理想的消费来源是家庭、勤工助学及奖学金三者兼有的模式。

(2)调查对象对勤工助学认知分析

对勤工助学是否有必要的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表示有必要,31%的学生表示可有可无,仅有4%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对于勤工助学工作的理解,61%的同学认为是锻炼自我的一种机会,35%的同学认为是学校给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途径,仅有4%的同学认为是打发课余时间的方式之一。

关于参与勤工助学的原因,有63.0%的学生抱着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愿望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有31.0%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仅有3.1%的学生认为参加勤工助学是为了打发时间,2.9%的学生认为参加勤工助学是为了结交朋友及其他原因。可见大学生对勤工助学工作的认识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契合的。

2.大学生对校内勤工助学现状的认知

(1)对规章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

表3 规章制度的了解状况

表3表明,对是否了解校内勤工助学规章制度,非常了解及了解的学生占20.0%,知道一点的学生占42.6%,不知道的学生占37.4%。可见80%的学生对勤工助学活动认识比较模糊。

(2)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分析

表4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现实及理想状况

表4显示,8.4%的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是智力类型,58.9%的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是劳务类型,智力和劳务兼有的岗位则为31.1%。而有58.2%的学生希望参加智力与劳务兼有的勤工助学活动,34.0%的学生希望参加智力为主的勤工助学活动,仅有6.3%的学生希望参加纯劳务类型的勤工助学。可见,实际的勤工助学活动与学生希望参加的社会实践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3)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不足的分析

对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不足方面的调查表明,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中34.5%的学生提出酬薪相对偏低,有57.8%的学生期望勤工助学工资在每小时10元-12元之间。有25.7%的学生提出目前工作自主决定权少,显得枯燥。有40.0%的学生提出勤工助学岗位要求与自身专业技术的结合较少。高达87.0%的学生赞同勤工助学用工部门在面试后选择用工同学。可见,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更愿意主动参与发挥自身的才干,而不是被动接受工作任务。

二、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具有一定的体系和规模,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实践经验,但与社会发展及高校学生培养等需求方面仍存在不少的差距。

1.勤工助学岗位供需矛盾突出,岗位类型较单一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有限,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实践工作的需求。并且多数岗位都是劳务类型的工作,与学生想要在实际工作中锤炼自身专业知识的需求没有多少相关性。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未能以生为本,从学生需求出发,挖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岗位;第二,未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学生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团队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就业能力并未得到提高;第三,未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未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勤工助学酬金偏低,自身缺乏造血功能

调查发现85%的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工资在300-400元左右,对于平均月生活消费在900元左右的要求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勤工助学资金投入是由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划拨运营的,随着高校自身硬件和软件等发展的需要,投入在勤工助学费用上的资金会显得不足。如何保障勤工助学工作正常开展,甚至能够相对提高学生每月工作的酬金是摆在勤工助学工作面前的重要议题。除了学校的扶持,勤工助学也要完善本身的造血功能,利用社会资源,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建立具有一定经营性质的实体,从而减轻勤工助学经费的投入压力。

3.勤工助学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学生水平低

调查发现72.7%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27.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校内勤工助学工作是一项头绪多任务重的工作,不能单单看成对学生劳动后一个简单的报酬发放过程。勤工助学工作涉及到岗位的设置、学生的培训、工作的考核、权利的维护等一系列内容,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通过专兼职勤工助学工作人员的配备、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不断探索适合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路径,使勤工助学工作真正成为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4.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不足,未能很好实现培养目标

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各项技能得到了相应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畏惧辛苦,没有纪律观念、诚信观念、合作观念。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勤工助学的工作质量,更不能发挥勤工助学育人的功能。勤工助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2]。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形式,勤工助学不仅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加速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使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在思想、人格、能力等培养上实现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三、完善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建议

在对校内勤工助学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推动校内勤工助学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完善的校内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体系

完善校内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体系是理顺勤工助学工作的首要条件,加强全过程化和全员化建设是符合学生利益发展的重要需求。

(1)加强全过程化建设

勤工助学工作应该贯穿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首先做好新生入学之后开展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其次针对有意愿参加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做好岗位设置工作。根据每个学生获得的资助情况及个人在心理健康、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不同,“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资助”岗位[3]。再次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可以逐年进行岗位由简到繁的选聘,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聘相对劳务型偏重的岗位,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聘智力型偏重的岗位,扩大学生选聘岗位的自主权,使学生在不同岗位工作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对高年级在岗学生而言,更要注重对他们职业技能的培训,为他们顺利步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高校在对校内勤工助学全程化的管理服务中注意:第一,在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数量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岗位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岗位。第二,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业目标及职业发展目标,设置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勤工助学岗位,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有偿劳动到主动寻找岗位接受锻炼的转变。

(2)加强全员化建设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员参与到校内勤工助学的工作中来,拓展助学工作的多元化形式。一是建立两支队伍,即一支素质强、能力高、富有责任心的专兼职的勤工助学教师队伍和一支愿意奉献、乐于助人的勤工助学学生队伍。创建两个平台,即采取勤工助学工作负责人制度,创建“学校—用工单位—学生”及“学校—学院—班级—学生”两大信息系统平台,将学生的工作实践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服务中。不仅是学生工作队伍,任何在学生实践工作中的指导教师都要肩负起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使学生个人在组织活动中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二是利用社会资源,吸引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爱心人士与学校建立一些商业实体。在学校的严格管理及监督下,采取学生自主经营模式,赚取一定的经济利润,既可以弥补勤工助学费用的不足,也可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发挥校内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高校不仅要从经济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还要从思想意识、综合素质、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升他们成长成才的需求。

(1)坚持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高校在做好勤工助学工作的同时,从心理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好实际困难与思想困惑。一方面,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生活、教育宗旨的认知,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自卑心理,增强自身的自尊心、自信心。如开展勤工助学学生校内外的义工服务工作,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感恩助人、胸怀天下的气度和力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是加大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支持力度。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限于物质生活的不足,也会限制学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专门化的交流、培训和实践机会,使经济困难学生也能公平地获得相应的发展资源,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社会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2)坚持考评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勤工助学的考核体系是学生提升实践效果,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勤工助学的考核不同于课程学习中的一般考试模式,它是以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实践技能为评价的过程考核和形成性考核。学校在考核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在日常勤工助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期末学生的个人总结及用人单位的用工考核,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个人总结可以从个人订立的发展目标与结果之间的距离及一致性进行分析。用人单位则可以从态度、能力、方法等角度考察学生。两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勤工助学学生对自我的整体素质能力有个全面的评价,认清与自身发展目标的差距,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同时对自身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内容及要求也有促进和改善的作用。

(3)坚持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校要注重舆论导向的作用,在开展勤工助学政策宣传的同时,要及时报道勤工助学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通过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供指引的方向。学校可以通过每年勤工助学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寻找和颂扬学生身边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学生典型,通过网络、展板、主题班会等形式的宣传,激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的能力和品行,培养自身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和对学校的高度认同感,创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责任编辑:黄孙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

[2]薛浩.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J].江苏高教,2004(2):113-114.

[3]李好.中美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Work-study Programs on Campus——Based 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urvey

XIE Li-li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ning 210023,China)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nancial aid policies,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study programs on campu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nd involved by students, especially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It is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of work-study programs on campus and exerting its’ function of educating student on this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ork-study programs on campus,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i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work-study program;present situation;suggestion

G647

A

1671-9719(2016)8-0091-04

谢莉莉(1979-),女,江苏泰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

2016-05-16

2016-06-06

猜你喜欢
岗位大学生学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大学生之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学校推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