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2016-08-23 14:47潘煜乾
考试周刊 2016年58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选择题

摘 要: 选择题是历史高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无论是从分值还是从题量上讲,它都举足轻重,关系到一份试卷甚至是一次高考的成败,因此做好选择题是做好整份试卷的首要任务。作者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阐述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关键词: 高考历史 选择题 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另外,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

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下面我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谈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审题思路

审题是正确得出答案的前提和关键。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选择题,审题的内容和方法是相同的。

1.审清题干结构。选择题一般由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制语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一道选择题都由这三部分组成,有的只有两项,另外的条件限制不只是时间,还有地域、程度、政治力量、属性等方面限制。

2.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从备选项的干扰性看,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史实或观点错误;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潘煜乾

3.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

【例题】(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称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审题思路:

审题干:题干叙述了什么?测试要求是什么?“百姓”的含义在战国时期发生变化,由对贵族总称变为民众通称。试题要求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看选项:选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现象有哪些?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A、D选项不符合史实。B、C选项出现在战国时期。

找关联:关联点是“贵族”成为“民众”。贵族因血缘关系而产生,由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世卿世禄向赐卿制度转变,宗法制衰落,贵族特权被废除,故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家争鸣虽出现在战国时期,但与贵族制的废除无直接关联。

二、解题方法

要做好历史选择题,应从基础开始练习,具体表现为:牢记基础知识,挖掘知识的内涵;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注意把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也极其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时段筛选法。所谓时段筛选法,是指解题时首先使用题干所提供的时代限制条件直接限制一些选项,筛选出一些相对符合时代特征的选项进行进一步辨析,以减少审题思路的头绪,从而利于最终确定答案。

【例题】(2013.天津卷)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解析:题干中假设的情景涉及的时间是1520~1820年,故“结尾的简短一章”应该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18世纪60年代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A项发生在15~16世纪;B项发生在16世纪;D项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选C。

2.史实支撑法。史实支撑法是指选项的辨析和答案的得出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把史实是否正确作为基本标准。从史实出发,让史实说话,作为审题的基本着眼点。一般来说,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必须对史实的表述准确无误。

【2013.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1)题干提供的史实条件: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②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③苏联有过类似尝试;④苏联认为“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2)选项分析: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D项,它出现于1958年,符合①条件;当时中国对人民公社的认识与第②项一致;③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类似的尝试;④“人民公社”的实践与苏联的认识是相符的,人民公社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答案选D。

3.排除法。

排除法是各科解答选择题的通用方法。它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审题方法,从排除的思维得出答案,亦可作为一种验证方法,反证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2013.全国卷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

第一步:先排除最明显错误的选项:C选项是列强侵华战争,与现代化无关。D选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不符合现代化潮流。首先排除C、D两项。

第二步:排除易混易错的选项:A项中的戊戌政变在概念上与戊戌变法不同,易被误认为戊戌变法,它不是现代化的表现。清末新政有现代化的气息,但三者构不成一个现代化的进程。A项可排除。

第三步:确定答案选项,B选项为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选择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主体题型,在高考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非常重要。虽然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掌握以上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选择题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让五年高考题为“七选五”解题技巧代言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
巧思妙解选择题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