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苗苗
【摘要】在当下这个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增加及更新的速度令人无法想象,人们不想落伍就需要在学习中永不止步。所以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因是因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断发展改变了。文章首先对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的基础要点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在新课标下如何实施有效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4-02
一、引言
当下随着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国家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努力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乃是课程标准的研制。而在新课标下如何实施标准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的题目,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对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得出相关有效建议。
二、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的基础要领
跟随21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脚步一同前进,新课标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目标下,不同知识模块有着不同的着重点,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和自身的实际经验中提取教学素材。不仅展现了现代化学的特点,同时充分体现了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化学的重要。教学中通过布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和内容及活动,极大可能展示课程的人文内涵,从而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及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新课标着重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突出科学探究以及提倡学生选择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智慧潜能,其引导其通过各类方式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拒绝沉溺于简单的接受或练习课堂教学模式中,切勿仅仅追求记忆学习及难点操练。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习发展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其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自身的知识。在新课标下的化学课程在任务基础上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让其能通过化学的视线角度及理念去体会科学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且清楚知道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懂得应用化学知识内容和有效方法去处理环境污染,能够懂得怎么去合理利用及开发化学资源。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大自然及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在面临相关化学社会问题时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和理智的决定策略。所以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转换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中的重任[1]。
二、新课标下如何实施有效化学课堂教学
1.凸显出化学的学科特性
化学学科中最为重要的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技巧的提高及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具备化学其他内容和形式无法替代的特别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完全扭转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应多鼓励及提倡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深入实践学习,极大可能为他们创造动手的实验操作学习,指导学生设计多种实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逐步学会自身探究能力,例如在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PH试纸对果汁或肥皂水等溶液进行测试其酸碱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不单单是课本上的文字知识内容,重视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训练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进行强化[2]。
2.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性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教学其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师生的合作表现为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及分析,对提出的化学问题加以化学知识进行验证等过程,在整个合作形式上,将以往传统以传授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在详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明确分工以及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整个学习的过程同时包含师生间的交流,此外课堂教学时,要详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潜能及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化学学习的各类活动,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满足,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3.优化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及教学转变
新课标规定一般化学课程由多种课程模式构成,其分为选修及必修,同时对课程的实原有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极大化的调整和完善。课程不再是教学大纲教科书及考试说明的枯燥单一组合,而是具备现代化且学生有权选择及注重科学基础的综合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了解不同化学课程模块的作用及学习价值,掌握到化学知识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教学条件,对课堂教学模式及知识内容进行优化,即时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际生活来展示化学实验特征,收集各种教学资源结合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条件。此外教师需要多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具直观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环境下,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优质的教学过程,以此达到高效教学结果,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错的收益,从而使学生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玲.新课标下中学化学高效探究教学设计与研究[J].2013,38(11):175-180.
[2]况浩霞.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13,7:350.
[3]黄梅.以人为本的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