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2016-08-19 16:03武楠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武楠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媒体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重点探究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智能化手机终端设备使得手机网络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平台,尤其是随着4G时代的来临,以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互联方式引发人们生活的巨大变革—手机上网开始逐步影响和改变着原先“电脑一族”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1]从年龄结构来看,手机网民用户更加集中在20岁~29岁的年轻人群。这个年龄段一般是青年大学生手机用户,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并呈现出高速率的增长态势。追求技术的革新和个性化的发展使大学生群体成为4G手机媒体的引领者和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并习惯于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来浏览网站、收发邮件、交流信息和游戏娱乐,他们也是微信、微博等APP的主要用户。然而,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力、判断力以及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互联网世界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学生群体产生不良影响。

利用移动终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大部分情况下指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大学生而言,使用移动终端对他们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低俗信息等各种不良信息已经开始通过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危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移动终端创新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移动终端载体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迫在眉睫。

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言,由于移动终端具有便携性、开放性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而言,由于移动终端具有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性。因此,利用移动终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乃大势所趋。首先,利用移动终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可行性。4G背景下的以手机、iPad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具有信息丰富性以及形式多样性的突出特点,这决定了移动终端能够承载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内的巨大信息。其次,4G背景下的移动终端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细致的分众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条件。最后,4G背景下移动终端的便携性、普及性和信息阅读的强制性,既提高了手机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信息传递效率,又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具有其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接受思政教育的调查分析

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对于移动终端的使用现状,及其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开展问卷调查,对两所学校近200名学生的样本进行分析。问卷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于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的情况调查;后半部分是对于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思政教育的可能性和接受度的调查。前半部分基本以闭合式的单项选择题为主,在调查使用频率、活动频率等题目上采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①:经常、一般、偶尔、很少、从不。后半部分除了部分李克特5级量表选题,还增加了一些多选题和一道开放式选题,并加入基本资料题目。

基于学生的多样性和调查实施的可行性分析,本文对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校园随机采访式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最终回收问卷189份,其中有效样本159份,绝大多数样本以本科生为主(98.11%),比较符合本调查的对象范围。样本中也涵盖了工科、理科、文科、艺术类、外语类等学科。基于两所学校的性质,文科类学生相对占比较大,占到55.97%,来自城市的学生也相对较多,其中大城市占到30.19%,中小城市占到50.31%。因此,本研究得出的结论相较更符合文科专业、来自城市,有一定的移动终端购买能力的学生。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整理分析②,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大学生们最常使用的移动终端前三位为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并且普遍对移动终端设备的“黏性”较高;目前,大学生在使用移动终端时,最频繁进行的活动仍然以社交、娱乐为主。浏览新闻、获取学习资讯发展势头也很迅猛。因此,基于移动终端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时要注重“交互性”“娱乐性”和“有用信息量”。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参与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班级讨论、辅导员辅导等交互性活动较多,参与接受信息、思政主题的校园活动较少,发展非常不足,可发展空间很大;大多数学生对于使用移动终端参与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活动不了解,认为其只能用于辅助作用,但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呈积极和可接受态度;大多数学生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移动终端参与思政文化教育活动。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重点就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出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第一,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的创新。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提升教师与时俱进的能力,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多媒体课堂、网络课堂等)提升思政课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多媒体技能培训,并且充分探索网络课堂技术,投入资金、人员为师生搭建网络平台,并将经典的思政课制作成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搭建具有学生考试、作业批改功能的网络平台。为保持充分的师生互动,可开设专门网络互动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

第二,充分发挥移动终端在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社会,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制定社会实践的主题时,高校应当考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与学生专业学习结合的主题。为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作用,高校可以建设官方网站和网络互动平台,不定时向学生手机推送不同小组的社会实践情况,鼓励大学生在移动平台进行社会实践的交流讨论、经验学习,从而推动大学生以正确的服务意识奉献社会、了解国情和民情。

第三,积极利用移动终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息息相关,是高校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就内容而言,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2]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站、设立高校官方微博等方式,进行校训宣传、新生校情校史教育,并与时俱进地围绕校训核心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国的教育。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当及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公示和公告,增强文化建设制度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学生参与度。还要加强学生会、班级和社团等组织的建设,结合移动终端的使用组织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它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还要结合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利用移动终端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微博平台上的微故事大赛、口号征集等线上活动,PPT制作大赛、网站设计大赛等线下活动,并利用QQ、微博等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第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各高校既要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校应当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利用移动终端,放眼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利用新媒体平台满足广大学生需求,实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开展线上自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组建微信、QQ学习小组,促进自我精神塑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优化思政课的学习效果。

第二,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把学生宿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高校应当组建公寓楼学生管理委员会,并建立相应的移动终端社群(QQ群、微信群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宿舍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方式,把学生党团工作做到学生公寓。高校也可以采取“公寓文化节”的形式,有效地凝聚人心、陶冶情操。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和利用。高校应当掌握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一定要夺取网上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和网页建设,弘扬主旋律,坚固主阵地。结合当代大学生遇到的思想问题,利用好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第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体系。高校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线上与线下结合,移动终端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形成思想教育方法的时空模式、动态模式和分层模式,运用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研究成果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体系,运用计算机学科知识扩展移动终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最大效度地实现教育主体和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有效沟通。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第一,促进各类教育队伍资源的整合,实现学校内队伍资源与学校外队伍资源整合。高校可以由原来的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和思政课教师队伍转向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对移动终端具有一定知识的多维队伍体系。高校还可以促进校内和校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合,通过建设共享新媒体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

第二,建立专门化、综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善于运用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应当不断提升其政治理论修养,使之具备较强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并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意识,使之善于研究和把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大学生群体的演变和发展、移动终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拓展,向外呈现为宏观领域、未来领域、微观领域、虚拟领域的发展,向内呈现为学习领域、政治领域、日常生活领域的发展。[3]一方面,高校应由传统学习领域向大学生日常生活领域拓展,如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建设、高校社区建设等,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领域进行专门研究;另一方面,由单一领域向多元领域发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并利用生活化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虚拟领域、未来领域,通过多媒体新技术的使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吸引力和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有效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注释:

①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通常为5级,也有学者主张用7级或9级.

②因文章篇幅所限,在此只呈现相关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5/201507/t20150723_52626.html.

[2]樊洪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3]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