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6-08-19 01:07金成俊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县域发展

金成俊

(肥西县人民政府,安徽 肥西 231200)

肥西县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金成俊

(肥西县人民政府,安徽肥西231200)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安徽县域经济率先崛起的先进典型和“领头羊”,肥西近年来的科学发展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肥西“十二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全面回顾,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然后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基础之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县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重大举措,以期为正在奋勇前进中的全省其他县(市)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

县域经济 肥西 科学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肥西地处安徽中部、合肥西南、巢湖之滨,现辖4乡8镇4园区,总面积1695平方公里,人口80.2万。“十二五”以来,肥西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加快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探索实践与成就

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主动抢抓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历史机遇,县域经济快速起跳,综合实力全面增强,走出了一条符合肥西实际的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之路。2010-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74.9亿元增加到551.8亿元,连续突破3个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2.4%;财政收入由29亿元增加到63.5亿元,连续跨越4个十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60亿元增加到558.2亿元,年均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6.9亿元增加到83.1亿元,年均增长17.7%。全国百强县排名从94位跃升至79位。

肥西县2010、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图

一是突出产业升级,夯实县域发展基础。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坚持“三业并举、四化同步”,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充分把握县域发展规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立和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新型工业逐步展现“重点产业辐射带动、骨干企业量质同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汽车产业年产值超300亿元,家电、计算机制造产业年产值均超2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23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2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获批中国驰名商标4件、安徽省著名商标34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各类研发中心77家,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行列。做活做优三产服务业。主动适应城市消费需求升级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逐步形成“城市综合体引领示范、旅游业加速发展、新型业态逐渐兴起”的产业特色。华南城、用世生活城、西南国际车城、名邦国际、百大购物中心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三河镇、华南城物流园获批省级服务业聚集区,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业态蓬勃发展,荣获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称号;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4家,省、市星级农家乐49家,刘铭传故居获批安徽省唯一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三河古镇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做精做特现代农业。紧扣城郊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定位,推进特色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功能多元化,逐步呈现“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标准品质日益提升、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的发展趋势。成功创建花岗、官亭、金桥、柿树岗四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89个、农业“三品”生产基地4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1家,培育家庭农场30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4个。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强化县域发展支撑。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坚持招大引强。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不放松,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机制,提升招商实效,全力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和带动力强、具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华南城、TCL冰洗、联东U谷、悦康药业、江汽轻卡、祥源花世界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肥西。2010年-2015年,全县累计引进各类项目491个,到位资金1134多亿元,利用外资6.4亿美元,占到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55%以上,招商引资成为扩大有效投入的主渠道。优化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每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度,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六个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拟建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四位一体”(属地负责、县领导包联、综合部门协调、业务部门服务)和“五定”(定事、定人、定时、定岗、定责)项目推进机制。2010年-2015年,共开工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465个,其中已建成378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突出园区发展,打造县域发展平台。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按照“整合资源、集约开发,提升内涵、拓展外延”的思路,加快现有园区提档升级,着力谋划、拓展园区发展新空间。推进桃花工业园提档升级。完成桃花工业园整合上派、山南工业聚集区和新港南区,完善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理顺工作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目前,桃花工业园积极承接先发地区产业、资本和创新要素转移,不断提升整体综合实力,成功跻身合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示范园区,在全省175个开发区(含17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4位。加快合作园区发展。相继与合肥高新区、经开区联手开发柏堰科技园和新港工业园,柏堰科技园年规上工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成功获批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港工业园随着联宝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合肥出口加工区的投入使用,积蓄的势能得到充分释放,年产值突破400亿元,成为县域发展又一个重要的增长级。积极拓展新平台。2013年以来,我们抢抓合肥“1331”空间战略规划实施和G206、G330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启动县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目前,9平方公里起步区征迁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道路、综合管廊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安置点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

四是突出城乡统筹,提升县域发展形象。按照全域统筹、城乡联动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建设。2013年大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新开工大建设项目460个、竣工361个,累计完成投资39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9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0%。推进国省干道建设,合安路、合六路、合铜路顺利完成提升改造,建设里程、施工标准和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强力推进城镇改造,累计完成房屋征迁547万平方米,实施安置点建设项目68个、面积835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275.2万平方米。保持查违拆违高压态势,近两年拆除违法建设近10万平方米,逐步建立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县老年大学、民兵训练基地、派河剧场等一批公共设施交付使用,包公路、珍珠路等7座城区停车场及天海路、华南城公交停保场投入运营。全面改善乡村环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3个,整治面积12.27万亩;累计投入2.7亿元建成美好乡村示范中心村34个;完成李木路、三岗路、柿袁路等县乡道路新改建项目34个,总里程253.7公里;开展清洁“百河千渠万塘”、整治“三线三边”等专项活动,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五是突出民生改善,共享县域发展成果。坚持民生为本,切实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群众收入倍增,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县各类企业发展到9450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500家,分别是2010年的3.4倍和1.6倍。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854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1458人。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新增就业岗位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均超额完成任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7097元提高到2015年16650元,年均增长14.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更加安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发放率达100%;城镇企业职工五项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基金征缴率达98.3%。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供养标准持续提高。坚持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对全县1.79万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施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县脱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更加便利。组建县公交公司,新开通公交线路11条。全面实施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新改建教育基建项目67个、总投资10.42亿元,改扩建中小学24所,新建教师公租房1488套。开通校车71辆,实现偏远学校全覆盖。县医院、县精神病医院、县中医院门诊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二、发展经验与启示

“十二五”期间,肥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如此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紧紧扭住“又好又快”发展这个核心主题不动摇,积极把上级精神与本县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后发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解放程度上的差距。肥西之所以能够实现大幅度跨越和赶超,最根本的就是靠思想的解放,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勇争一流。着力推动观念变革,坚决跳出县城思维、县域思维的束缚,主动将各项工作立足于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来考量,放眼于全国来定位,自觉按照国际化都市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标准来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来建设工业园区,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来发展农业。着力明晰发展路径,推进加快发展,坚持稳中奋进、难中取胜,以速度赢得效益、以速度抢占先机;推进融合发展,主动参与市域经济协作与分工,全方位融入合肥都市圈;推进统筹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管理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着力提升发展标杆,2012年根据合肥市“新跨越、进十强”的新要求,提出了“勇当全省排头兵、挺进全国五十强”目标;2013年以来,在综合评估县“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又及时提出了“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新的目标定位。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思想解放,全县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不动摇。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把规划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远近结合,科学谋划,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合理划分功能分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分区指导、主城融合、北部控制、两翼保护、中间突破”的指导方针和合肥市“1331”空间战略规划,根据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区位等禀赋,将全县12个乡镇、3个开发区划分为合肥主城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示范片区、西北部生态协调发展片区等五大功能区,引导各乡镇、园区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平台建设,培育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使得各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完善发展规划体系。先后组织修编《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及道路网、竖向、排水等专项规划,完成紫蓬镇等8个乡镇总体规划和《紫蓬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肥西县旅游总体规划》、《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规划》、《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规划》修编任务,肥西县基本生态空间保护规划和绿道总体规划、环巢湖片区建设发展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全县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强化“多规合一”编制。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征地拆迁规划等多个规划相互统一,相互衔接,并落实到同一空间规划平台上,切实发挥了规划在统筹城乡布局、保护节约土地资源、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懈怠。肥西是包产到户发源地,历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近年来,我们针对制约县域发展的要素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敢破难题,敢走新路,相继推出了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推进融资平台改制转型,全省率先以县级平台为主体,发行企业债券16亿元;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借用还”一体化制度;引导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上市企业13家。创新土地利用改革,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建设用地2.65万亩;上市经营性土地5900亩,出让工业用地2.1万亩,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72.3亿元。创新城乡建设管理体制,成立县大建设指挥部,实施“六分开”、“代建制”,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制度。公租房、廉租房实现并轨运行。创新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成功引进合肥南门小学;建立教育教学岗位绩效考核体系,高考本科达线率由21.3%提高到51.3%。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开展处方集试点,成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四是坚持对接融入不偏移。肥西作为省会合肥市辖县,已与合肥滨湖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和政务文化新区无缝对接、连为一体,市郊县和产城一体是肥西最大的特点。肥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主动参与市域经济协作与分工,着力推进发展理念、发展举措、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管理、城市形象等与市等高对接,实现借力发展、融合发展。一方面,推进基础设施对接,全面铺开跨区域路网建设,环巢湖大道、创新大道、玉兰大道竣工通车,方兴大道、集贤路及金寨南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实现与合肥中心城区深度融合。开通城际公交6条,缩短了与市区的时空距离;大力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同城化,为资本引进、要素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推进产业布局对接。按照合肥市“1331”城市空间战略规划来指导产业发展、项目布局,使肥西成为合肥市现代化西南新城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着力将上派、桃花等区域建设成合肥市主城区,将花岗、官亭等乡镇打造为合肥市重要的卫星城,将山南、铭传、柿树岗等乡镇打造成一三产联动发展、环境优美的合肥西南生态大屏障。

五是坚持优化环境不松懈。环境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新常态下,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推进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发展软实力,全力构筑竞争新优势。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打击影响市场公平交易行为;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挠破坏施工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县级权力事项精简25%、行政审批事项精简29%;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健全县长信箱、网络问政、政府热线“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按期办结率达100%。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整合各类资金70多亿元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项目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提前两年通过省级验收;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推进三级“河长制”,规范水面水库管理,集中取缔派河、丰乐河沿岸非法码头,市控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全县林木绿化率达33.8%,荣获安徽省森林城市和安徽省生态县称号。

三、形势分析与判断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当前,肥西与全市、全省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肥西经济,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身个性的一面,我们既要看到相同趋势、又要看到独有路径,既要看到基本规律、又要看到特殊规律,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地把握安徽特色、合肥特点与肥西特征。

一是准确把握大势,正确认识新常态。认识新常态,要按照辩证思维、系统意识来认真分析、深刻把握。第一,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势头,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第二,中国幅员辽阔,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是发展的重要特征,不能把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等同于局部的增长速度。各个地区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环境不一样,有条件、有潜力的地方仍是能快则快。第三,新常态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有合理的速度,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加快科学发展进程中,既注重把握普遍性的特征、规律和要求,也敏锐捕捉肥西在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新空间和新动力,趋利避害、竞进提质、加快提质。

二是客观分析形势,主动适应新常态。近年来,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肥西的“快”只是低基数的快,“好”只是低水平的好,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和主要矛盾。与中部省会近郊县江西南昌县相比:自2008年以来,南昌县已经连续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近3年更是跨越34位,目前跃居至第41位,首次进入五十强,演绎了进位赶超的“加速度”。而我县6年才前进15位。与处于先发地区的浙江桐乡市相比:桐乡已处于工业化后期,而且转型发展势头好、速度快、力度大。而我县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大而不强。与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3/4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低于百强县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对肥西而言,无论形势如何变化,经济工作仍然是全县的中心工作,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最大主题,科学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最大政治。

三是科学判断走势,积极引领新常态。当前,肥西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期。从国家战略布局看,国家对合肥的定位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肥西面临长江经济带、皖江示范区、合肥都市圈等多个区域性发展战略的叠加,完全融入其中,成为合肥西南主城区,必将迎来重大政策机遇;随着合肥加快实施“1331”城市空间发展规划,肥西作为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必将继续在肥西布局;从发展阶段看,全省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随着合肥步入现代化国际都市区建设新阶段,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城市空间加速拓展,工业项目向外围布局,肥西必将进入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发展国际化的新阶段。

基于以上分析,今后一段时期,肥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登高望远,在形势变化中把握大势、谋划未来,必须抢抓机遇,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争创优势;必须创新作为,在困难挑战中趋利避害、抢占先机,进一步激发新动力,担当新作为,奋力创造肥西发展新的辉煌。

四、“十三五”发展思路与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这个时期既是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首个五年。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肥西的县情实际,“十三五”时期,肥西发展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题,紧扣合肥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合肥城乡统筹发展新典范、合肥西南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强实力、优结构、抓改革、促统筹、惠民生,奋力实现“两个率先、四个翻番、一个晋升”目标任务,即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主要发展指标晋升全国五十强。

围绕这个总体思路,我们将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全力推进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要求,主要发展指标增幅保持两位数、总量实现翻一番,在全国百强中的位次不断攀升。二是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优化经济结构。坚持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到40%左右。三是全力推进统筹发展,大幅改善城乡面貌。坚持全域统筹,按照五大功能分区和“多规合一”要求,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民生民计、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逐步实现县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四是全力推进环境保护,稳步提升生态质量。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行水资源“红线”管理,加强水污染治理、河道修复和湿地保护,县域水质持续改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强化生态保护,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着力打造美丽肥西。五是全力推进共建共享,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民生优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住房保障等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着力打造和谐幸福新肥西。

责任编辑:韩枫

2016—03—10

金成俊,肥西县委副书记、县长。

猜你喜欢
县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