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结论未来的指南
——重读《共产党宣言》

2016-02-11 15:16王广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序言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王广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历史的结论未来的指南
——重读《共产党宣言》

王广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本文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现实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共产党宣言》的一般原理至今仍然完全正确,它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科学总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南。

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唯物主义

1848年2月,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对马克思主义 “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1]。160多年过去了,这部著作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现实的社会制度,彰显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改变世界面貌的强大威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一本小册子能够超越时代、超越地域,在一百多年后的全球范围内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不是由于它优美的文字、凝练的语言或缜密的论述,而是因为它的全部重要论断都是正确的。它像一座智慧的灯塔,在历史的深处,照亮了现在,并照耀着遥远的未来,永远不会熄灭。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的,“总的说来,在这个宣言里阐述的一般原理,今天也还保持着全部正确性。”[2]这个论断至今也没有过时。《共产党宣言》是常读常新的,今天,我们重温这个篇幅不多但是价值大于多部巨著的经典,从中汲取营养,为我们的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仍具有重大意义。

一、历史背景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3]要充分理解一本著作,也必须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去考察,了解其时代背景。恩格斯在1885年11月7日致劳·拉法格的信中强调,“不指出《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那无论用什么语文来出版都绝对不行。不指出这点,第二章末尾以及第三章整章和第四章整章就完全不可理解。”[4]因此,只有对《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认识其“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目的与自己的意图”[5],理解其作为无产阶级行动纲领的历史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18世纪60年代以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虽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838年至1848年,欧洲的很多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同时,饥荒蔓延,政治动荡日益剧烈。[6]在这十年间,商品滞销严重,大批工厂倒闭,一些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变革。穷人们在这十年间深受痛苦,越来越向往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英国、法国、德国纷纷爆发工人起义,虽然这些起义均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而失败,但是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思想基础

《共产党宣言》是人类认识和思维成果的结晶,必定有其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其产生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7]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初步阐明。[8]马克思还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了最初的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等理论奠定了基础,也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9]

(三)《共产党宣言》产生的组织条件

19世纪40年代,西欧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开展独立的政治斗争,但是,负责领导的政治组织(如英国的宪章协会、法国的四季社、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等)仍然处于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流派影响之中,成分复杂、思想混乱、组织涣散,有的甚至带有密谋性、宗派性,不能成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的工具。[10]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同错误思想划清界限,1847年6月2日,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旧口号。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 《共产党宣言》提供了组织条件。

二、核心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的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形成这个时代的政治的和思想的历史的基础;因此(自从原始的公有制瓦解以来),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斗争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而这种斗争现在达到了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被剥削与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把整个社会永远从剥削、压迫与阶级斗争中解放出来,那末也就不再能够把自己从剥削它与压迫它的阶级(资产阶级)那里解放出来——这个根本思想是完全属于马克思的。”[11]这段论述精辟概括了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基本思想为主线,《共产党宣言》由七篇序言、一个引言和四章内容组成,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序言

《共产党宣言》有七篇序言,共计约1.4万字,约占全文的一半篇幅。这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3年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0年德文版、1892年波兰文版、1893年意大利文版。其中,前两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后五篇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独立完成。七篇序言一脉相承、互相呼应,是《共产党宣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正文阐述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七篇序言也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败得失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丰富经历,科学地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理论创新,并对其进行了直接而客观的评价。[12]七篇序言从时代背景、根本性质、基本思想、一般原理、实际运用、创新扬弃、现实意义等方面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阐述。

(二)关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精神。[13]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重申:“每一个历史时代中占优势的经济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而带来的社会结构形成基础,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就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才能得到说明。”[14]这个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三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依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15]唯物史观对于历史,“同能量转化定律对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意义”。[16]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7]

(三)关于阶级斗争理论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因此(自从原始的土地公有瓦解以来),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斗争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11]《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也强调,“从来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5]在此基础上,《共产党宣言》深入分析了阶级社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阶级划分及阶级斗争情况,指出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主要特点。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矛盾的激化会表现为阶级斗争,促使整个社会的革命,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进而新的阶级矛盾代替旧的社会矛盾,这就是社会前进的路径。最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结果是 “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18]进入一个没有阶级及阶级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

(四)关于无产阶级的地位及使命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19]。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处境使他们必定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成为资本家赚取金钱的工具,资本成为支配工人劳动的权力,无产阶级创造了社会财富,自己却成为赤贫者。[20]无产阶级是不同于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等中间等级的。“现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一个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各阶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衰败与没落;无产阶级是大工业固有的产物。”[21]无产阶级将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22]无产阶级在自己的统治下,开展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发展生产力,从而着手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准备。

(五)关于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并由此组织成为政党,又因为工人自己内部的竞争而随时遭到破坏。但是它总是恢复起来,而且更强大、更坚实、更有力。”[23]“共产党人和其他工人政党相比不是一个特殊的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相脱离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余无产阶级政党的只是:一方面他们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突出并贯彻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20]与其它工人政党相比,共产党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均具有先进性。《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形成的标志。

(六)关于人的自由发展

《共产党宣言》首次阐述了“人的自由发展”的伟大思想,并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社会连同它的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将是一种联合组织,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由于阶级的消灭,奴役、剥削和压迫也就不复存在,因此人们将摆脱生产工具的命运,实现全面自由地发展。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

三、现实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今天这个纲领在某些地方是陈旧了。”[25]但是,“总的说来,在这个宣言里阐述的一般原理,今天也还保持着全部正确性……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是取决于历史地存在的情况的。”[2]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纷繁复杂的时代,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瞬息万变的时代,但是伟大的理论是超越时空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一般原理至今仍然是完全正确的,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共产党宣言》科学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总的趋势,深刻阐述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资本主义发生什么新的变化,其固有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是这种固有矛盾的体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进一步得到彰显,中国的实践正在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我们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为党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斗争策略、奋斗目标等观点至今仍然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两个重大转变,这不仅反映出我们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给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从时代出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前提下,推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为批判错误思潮提供理论依据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粉墨登场,《共产党宣言》可为辨识与批判这些思潮提供理论武器。例如,当前一小撮人提倡儒学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甚至妄想儒化共产党。对于这种腐朽论调,《共产党宣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为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为未来的恫吓,有时以辛辣的、巧妙而尖锐的评论打中资产阶级的心,但由于完全没有能力理解近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26]

四、结语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它是经历时间和实践考验的不朽之作,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193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27]因此,《共产党宣言》需要经常重温。《共产党宣言》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科学总结,也为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可以并且必须从 《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1]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81.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

[3]列宁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6):372.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5.

[6]Oscar J.Hammen,TheRed'48ers[M],New York:Scribners,1969:89-92.

[7]张扬.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指针——学习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2-6.

[8]段忠桥.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缘由、文本依据和方法[J].哲学研究,2008,(9):20-25.

[9]袁隆生.《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2):213-225.

[10]李如海.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J].党建,1991,(8).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7.

[12]艾新强,吴红博.学习《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5周年[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17-22.

[13]袁泉.论《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思想[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34-35.

[1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2.

[15]王全安.《共产党宣言》中的历史辩证法[D].河南大学,2008.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3.

[17]吴玉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J].理论导刊,1990,(3):9-13.

[1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7.

[19]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20]邹文景.论《共产党宣言》中“资产者与无产者”[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5).

[2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5.

[2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6.

[2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4.

[2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7.

[2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

[2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8.

[27]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2009:17-20.

责任编辑:马俊

2016—03—09

王广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序言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序言
序言
序言
《名人传》序言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