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陈云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论略
朱磊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的,又对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陈云同志在长达70多年的实践工作中,一贯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括来讲,陈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教育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
陈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的,又对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内容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陈云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括来讲,陈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陈云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开始成为一个坚定的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的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充分证明,陈云同志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围绕着不同的中心任务而奋斗,而且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陈云同志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习近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1]
1.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五卅运动后,陈云在商务印书馆早期共产党员董亦湘、恽雨棠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编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总务处、发行所联合支部。陈云后来在自传中说到入党经过时写道:“入党动机显然由于罢工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影响。此时看了《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制度浅说》,至于《共产主义ABC》还看不懂。这些书看来它的道理比三民主义更好。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是要干革命。”“那时确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这个思想对于我影响很大。”他回忆说:“当参加革命后,资本家威胁我时,我想到吃饭问题会发生危害,但立即又想到:怕什么?手足健全的人到处去得,可以到黄埔军校,可以卖大饼油条,只要立志革命,不怕没饭吃,归根结底,只有推翻现在社会制度以后,才大家有饭吃”。[2]由此可见,陈云在早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发生了转变,最终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延安担任中组部部长时,就系统论述过共产党员的标准。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说:“不是每个积极参加抗日战争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的。要求加入共产党为党员,必须是承认党纲,并且愿意献身于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分子”。他认为,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共产党是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因此,一个愿意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人生观。因此,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要坚信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而且必须对于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和奋斗到底的决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首要内容。
2.坚持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
陈云在延安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资格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对广大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抗战时期提高党员素质,鼓舞士气,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无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3]
1938年4月14日,陈云在抗日军政大学作《怎样做一个革命者》的报告。在报告中,陈云就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作了形象的解释。他指出:“做一个革命者,就要准备为革命奋斗到底。什么叫到底?就是到人死的时候,上海话叫‘翘辫子’的时候。因此,做革命者,第一要了解革命道理;第二要做好长期苦干的准备;第三要有牺牲精神,不怕铁窗、杀头,也不为名利和升官发财。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相矛盾时,要服从革命利益。”[4]1939年6 月10日,陈云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上发表题为《支部》的文章。该文认为支部的基本工作之一就是教育党员。首先着重于共产主义的基本教育,以坚定党员的革命人生观。支部必须使党员了解: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必须是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自觉的战士。因为,只有用远大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唤醒人们内心克服困难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改革开放以后,陈云更加关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部分干部在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看见外国的摩天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从而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为此,他建议对于这些人,要进行批评教育,鼓励他们辩证看待问题,重新树立对社会主义正确的态度。陈云说:“中国现在还很穷,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根本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有百万富翁,但他们的财富是剥削劳动人民得来的。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无可改变的法则。现在世界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这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铁证”。[5]他还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严厉批评了农村党员集训期间索要误工费的现象,他认为这种现象在党执政前是不能想象的,这样做是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的。相反,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对党和人民作出了一点贡献就索取个人利益的行为与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背道而驰。
3.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1985年9月24日,陈云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针对因为一系列法规制度的缺失而造成党内个别领导干部无视国家利益,贪污腐化之风盛行的现状,他说:“在党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在社会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对于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如果我们各级党委,我们的党员特别是老干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高度的警惕,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6]因此,陈云强调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起表率作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珍惜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赢得的历史荣誉,堂堂正正地做人,老老实实地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党始终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我们就站得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摆脱名缰利索,坚持廉政勤政,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灯红酒绿的侵蚀面前,做到一尘不染,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就能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7]在陈云看来,纪律是党的生存和革命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一个根本条件。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一天开始就把党的纪律教育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党的一大讨论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任务的第一次决议》。决议针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报刊杂志上的影响,提出党的宣传工作必须加强组织纪律观念,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严肃性。宣传机构一定要掌握在我党手中,出版物不论属于中央或地方,皆应由我党同志直接管理与编辑。不论中央或地方任何出版物,不得登载任何违反我党主义、政策和决议的文章。党的一大文献中关于党的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论述,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8]陈云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一贯高度重视纪律教育的重要性,是党内严格遵守纪律的典范。纪律教育一直是陈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铁的纪律是保证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陈云是党的纪律的忠实坚守者和执行者。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全体共产党员意志行动的统一,“没有百折不回的坚持性和铁的纪律,就不能胜利。”[9]1939年,陈云担任中组部部长时,曾经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上发表一篇题为《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文章。陈云在这篇文章中首次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关于纪律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他从遵守纪律的表现、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尤其强调纪律的严格执行等方面作了剖析。他说:“中国革命是长期艰苦的事业,共产党及其党员没有意志行动的统一,没有百折不回的坚持性和铁的纪律,就不能胜利。”因此,“今天在党内尤其是新党员中加强纪律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做才是遵守纪律,什么事是违犯纪律的等等一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纪律虽然带着强制性,但必须自觉遵守。只有使全体党员自觉地遵守纪律,纪律才能成为铁的、不可动摇的、有效的东西”。经过持续不断的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铁的纪律教育使 “无产阶级组织的队伍内,也决不允许那些明知故犯的不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分子存在。”[10]他还说:“决议以前有争论之自由(而且必须讨论,应该争沦),决议之后有全部执行决议责任”,“必须忠实执行决议,不准有两面派(阳奉阴违)”。[11]坚决地执行党的决议也是陈云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
2.实践党的纪律要求
陈云不但要求每位党员和干部要时刻遵守党的纪律,而且还要在实际行动中实践党的纪律的要求,不能抽象地谈纪律,要“具体地遵守纪律,就一定要服从支部,服从直接的上级,即使上级的人比你弱,你也一定要服从。做不到这一步,我们的党就要垮台,因为假如谁都是觉得自己的本领强,自己的意见对,没有一个约束,结果就谁都服从自己,不服从别人,党的统一就完全没有可能了。”[12]陈云认为,一个真正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党员,就在于他能在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的每个具体问题上,表示出自己是坚决地遵守党的铁的纪律的模范。不只是口头上拥护党的决议,即是说 “不但这样说,而且这样做。”[13]他一再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纪律要求,任何人不得超越这个要求。并且,坚决地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在实际中,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与一切破坏党纪的倾向作斗争,而且要着重与自己的一切破坏党纪的言论行动作斗争,使自己成为遵守党纪的模范。在陈云看来,一名合格的好党员 “就在于他能在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的每个具体问题上,表现出自己是坚决地遵守党的铁的纪律的模范。”[14]所以,只有用铁的纪律来加强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榜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3.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纪律等制度没有及时建立,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投机倒把、贪污堕落、走私贩私、敲诈勒索等不良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的作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他认为,党风建设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整顿党风这件事,一定要常抓不懈。1984年10月17日,他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会提出的《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报告上的批语中明确指出:“纪检工作应该研究新情况,适应新情况。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15]1985年9月24日,陈云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详细论证了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和处理违法乱纪分子的坚决性。我们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抵制和清除这些丑恶的思想和行为,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的工作是: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各级纪委必须按此原则办事,否则就是失职。他批示要追究那些违法乱纪的个人,而且也应该追究那里党委的责任。如果不追究那里党委的责任,就丧失了党的立场。
另外,陈云认为,铁的纪律还指社会主义纪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纪律对于全体社会成员都是适用的,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任何人违犯了纪律,都要受到纪律的制裁,轻者予以批评教育,重者则要按照不同情节给予应得的纪律处分。不论是普通的劳动者,还是具有领导职务的干部都不例外。因此,必须维护社会主义铁的纪律的严肃性,才能使社会主义纪律的作用和威力得以正确的发挥。而自觉纪律的树立,必须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离开强有力的、深入细致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建立真正自觉的纪律。
陈云早年参加革命,在长期的革命生涯锤炼中成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长期担任中央领导职务,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到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且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作出了贡献。他的这种经历和在党内的崇高威望和地位是不多见的。但是,陈云同志时刻保持着一名优秀共产员的本色,发扬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尊重历史的精神,从而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陈云在负责国家财经工作时,时常告诫身边的干部,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不该花的钱就不花,财政部门要理直气壮地“一毛不拔”。陈云严禁动用国家的资金进行铺张浪费。据曾在他身边工作人员孙晓村回忆:
“我与陈云同志虽没有很多的个人接触,但在中财委工作时期,常在一个小饭厅吃饭,我发现他生活非常简朴。他经常讲要搞点积累,不能吃光用光。话不多,表现了他一贯勤俭节约的作风。我在中财委近四年,从未见过大吃大喝的场面,也未见办公室有什么讲究的设备,豪华的气派。”[16]
1.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陈云虽然是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可他从来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家人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禁止向国家提出超出标准之外的任何要求。陈云同志喜欢听“评弹”,粉碎“四人帮”后,有关部门送来了一台崭新的收音机,陈云听说是花国家的钱买的,坚决地给退回去了。陈云的长子陈元,在大学是学无线电的,买了一台质量和性能都很好的收音机。听说确实是儿子花钱买的,他才收下。陈云在休息时喜欢听听音乐,听听富有江南家乡韵味的评弹,以后,这台收音机一直陪伴着他。陈云对子女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从不允许他们搞特殊化。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回忆说:“几个孩子在上中小学时,没有同学知道他们是干部子弟,更不知道他们是陈云的儿女。陈云的穿着是很朴素的,衣服穿旧、穿破了,还要缝缝补补接着穿。孩子们的穿着更不讲究,只要干净整洁就行,大哥穿了小弟穿,大姐穿新的、小妹穿旧的。那时孩子们冬天穿的棉衣,春天穿的罩衫,都是我自己做的,布票节约了,钱也节省了”。
陈云一生艰苦朴素。20世纪70年代,陈云住的北长街的房子属于危险房屋,应该重新装修。当他得知重新装修需要花费一大笔资金后,就坚决不肯接受重新装修,为了节约,也为了安全,只有用金属架来加以支撑和保护。陈云的粗茶淡饭是全国干部中绝无仅有的。他说:“鱼翅海参是山珍海味,以前地主吃的。”他经常说:“要反对铺张装洋。本来是土里土气,硬要装得洋里洋气,何必呢?”“一搬家就像散伙一样,都吃光了。这不是共产党员的态度。”[17]20世纪60年代,他的饮食标准是每餐一荤一素,荤菜也就是几块带鱼之类。20世纪90年代则是中午一荤一素,荤菜就是鱼丸、肉丸之类,晚上是两个素菜。他总是把饭菜吃完。记得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除夕夜,当时分管接待工作的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力平同志带领大家向陈云拜年。当时陈云正在吃晚饭,桌上放着两盆菜(一盆豆腐,一盆炒荷兰豆),老人家正吃得津津有味。王书记不禁感慨:“这就是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年夜饭啊!”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伴随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他不但身体力行这条准则,而且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纳入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并且还善于使这一优良作风的准则与干部和群众的业务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实效。
2.居安思危和清正廉洁的忧患意识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陈云同志稳重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的性格一直为党内外人士所称道。“不收礼、不吃请”,这是陈云在解放后立下的一条规矩,身边工作人员也不得违反。“不迎不送,不请不到”,是陈云在去外地视察和休养时,对地方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求,意在不打扰他们工作。“不居功,不自恃”,这是陈云为人处事的准则。建国初期,陈云已是党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但他始终要求有关部门在待遇上、宣传上不能把他和毛刘周朱并列。苏联政府赠送汽车,给五大书记一人一辆,他坚持把给自己的那辆车退回。实行工资制,有关部门给五大书记定为一级,他把自己改为二级。陈云的子女陈方回忆说:“父亲常教导我们怎么做人,怎样做一个正派的人,做一个心态平和的人,做一个普通人,不能以革命功臣子女自居。”与此同时,陈云还时刻保持着中国共产党员的谦虚谨慎的忧患意识。他说:“一有错误就有人骂,容易改正。如果人家天天喊万岁,一出错就是大错。”[18]陈云还认为,如果不加强纪律教育和党风教育,那么就会“亡党亡国”。
3.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陈云主张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群众的同时,还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1981年3月,陈云提出:“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件事情现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19]1981年4月,他同胡耀邦、王鹤寿谈话时说:“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我们的学校教育,注意理工科比较多,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但是,学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知识才行。今后,在继续办好理工科的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的文科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学生读点古文。”[20]1983年8月上旬,就《辽沈决战》一书的编辑方针和方法问题同秘书进行了八次谈话,并于九月将根据这些谈话整理的书面意见定稿。意见指出,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它和我军在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因此,编一本回忆这个战役的书是必要的,这对于纪念牺牲了的同志、教育下一代,都很有意义。事实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伟大而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果不对新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所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就会被我们所遗忘,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光辉形象就会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消失,就等于割断了历史。讲传统,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光荣,宣传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是为了有更多的新的英雄人物出现和成长。
陈云强调加强中国历史传统教育,使人民群众了解历史,尤其是党的革命历史传统,应该说在当时是极富远见的。他的有关对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党的优良革命传统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今天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06-13(2).
[2][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5—26,22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5][6][18][19][20]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2—333,335,33,285,28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3.
[8]参见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6.
[9][10][12][13][14]陈云文选(1926—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2,63,199,198,74.
[11][17]陈云文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8,428—429.
[15]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7.
[16]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编.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48.
责任编辑:许岭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路径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3YJC710076)暨湖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改革项目“一种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模式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4B18)研究成果。
2016—01—20
朱磊,湖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