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分析及变迁

2016-08-18 01:34林广城聂署萍谭燕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培南亚胺铜绿

林广城,聂署萍,谭燕清,黄 烈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七(沙湾)人民医院检验科 518114;2.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 518033)



2013~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分析及变迁

林广城1,聂署萍2△,谭燕清1,黄烈2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七(沙湾)人民医院检验科518114;2.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518033)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耐药性及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444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耐药率以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最低(<9%),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52%)、头孢吡肟(18.02%)、左氧氟沙星(18.47%)、环丙沙星(20.50%)、哌拉西林(18.70%)、头孢他啶(19.82%)、美罗培南(24.10%)、亚胺培南(31.76%),而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替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95%以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20%,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结论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及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和患者的个体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菌的产生。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PAE)是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不仅对多种抗菌药物有天然耐药性,而且可通过各种机制产生多重耐药(MDR),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此菌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变迁情况,现对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从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从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444例,去除同一患者前后分离的重复菌株。2013年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42株,2014年分离150株,2015年分离152株。标本的分离培养严格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执行。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鉴定卡用GN 卡鉴定到种,药敏卡使用GN AST-09,对18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判断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9~2011年新的折点标准判断药敏数据。

1.3统计学处理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4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最低(<9%),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耐药率低于30%,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76%,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替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曲松(耐药率均>95%)。见表1。

2.2多重耐药情况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约占20%。

表1 44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为天然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95%),因此在治疗时应排除此类药物,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耐药率小于30%,临床在经验用药时可首选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达到31.76%和24.10%,与王辉等[2]对2006年中国10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分析报道相近。值得一提的是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是指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为多重耐药,本次试验444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占20%,高于王辉等[2]的报道(16%)。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其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抗菌药物渗透障碍[3];(2)产生灭活酶[4];(3)作用靶位改变[5];(4)主动外排机制[6];(5)生物膜形成;其中主动外排机制在多重耐药机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分离所占比例较高,且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其耐药性也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7-8],表1中数据显示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头孢曲松耐药率都>95%,所以在对头孢菌素的使用中要特别注意。由表1中可以看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3年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临床上被视作治疗和控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强效抗菌药物[9-10],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用得非常普遍。由于其具有超强的抗菌能力和广谱的抗菌性能,在临床用药中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容易造成患者的二重感染,尽管如此,至今在临床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在其选择性压力之下,造成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越来越高[11],这种现象临床应高度重视。国内外已有研究证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以造成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耐药,不仅对亚胺培南本身耐药,还对包括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12],因此,对该类药的使用应严格控制,不推荐临床长期使用,以防止耐药性的增长。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总体耐药率较低,在治疗时可考虑进行联合用药。

总之,由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并且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临床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和分析,从而避免或减缓其耐药株的产生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应根据细菌室提供的体外药敏试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抗感染治疗,以更好地提高疗效和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06.

[2]王辉,陈民钧,倪语星,等.2006年中国十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623-627.

[3]颜英俊,糜祖煌,刘华,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27-630.

[4]Bush K,Jacoby GA,Medeiros AA.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beta-lactamas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molecular structur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5,39(6):1211-1233.

[5]张凤凯,金少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21(3):107-110.

[6]Chuanchuen R,Narasaki CT,Schweizer HP.The MexJK efflux pump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quires OprM for antibiotic efflux but not for efflux of triclosan[J].J Bacteriol,2002,184(18):5036-5044.

[7]赵宗珉,万建华,陈佰义.1999~2004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7):1606-1608.

[8]卢亚林,何咪霖.下呼吸道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2):286-288.

[9]董明驹,史莉,李萍.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7):996-997.

[10]吴迪,胡静仪,张弢.2003-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453-3454,3457.

[11]刘东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04-605.

[12]曹彬,王辉,朱元珏,等.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31-35.

2016-01-28修回日期:2016-05-09)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42

A

1673-4130(2016)15-2157-03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培南亚胺铜绿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Cica-Beta Test试剂盒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评估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中亚胺离子的断裂特征及其在肽段鉴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