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游戏,让幼儿音乐教学焕发活力

2016-08-17 15:16王碧茹
北极光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幼儿园

王碧茹

摘要:幼儿园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入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孩子进入预设的音乐氛围,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符合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探究能力,也是促进幼儿园音乐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园;音乐活动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促进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体系中的应用

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阐释了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措施。

一、内容游戏化,优化音乐教学资源

幼儿年龄太小,对音乐感知还非常肤浅,将音乐游戏化,要从音乐教学内容游戏化开始设计。教师可以对音乐进行故事化、情节化处理,形成音乐游戏,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教师在音乐游戏设计中,要以不同身份与幼儿交流,要参与到游戏情境中,用游戏人物身份介入教学。因此,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量音乐教学特点和幼儿心理需要,筛选适合度更高的音乐游戏内容,以满足幼儿游戏学习需要。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和幼儿游戏资源都非常丰富,教师如何将二者融合,形成完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多种教学因素做出综合判断。特别是幼儿年龄不同,其心理需求呈现个性化,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如,教师对《龟兔赛跑》进行音乐游戏设计时,要注意游戏角色的分配,让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有的扮演小兔子、有的扮演乌龟,教师也要成为游戏中的人物,幼儿会在音乐中展开游戏活动,充分表现创造能力,获得游戏兴趣和乐趣。还有《猜谜歌》、《手指游戏歌》、《跳皮筋歌》等,都可以与游戏相结合,形成个性化十足的音乐游戏。

二、形式游戏化。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的全新尝试。在具体设计时,还要注意音乐游戏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游戏形式时常转换,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多选择。教师要抓住幼儿心理,利用多种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兴趣,让幼儿自觉进入游戏之中,在游戏玩乐中形成音乐认知,接受音乐洗礼。配乐舞蹈是常见音乐形式,让幼儿一边跳一边唱,或者借助音乐故事展开游戏活动,幼儿介入游戏情境中扮演各色人物,让幼儿在具体演绎中体验音乐魅力。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幼儿乐于参与,不仅受到音乐熏陶,还能够获得运动效益。

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游戏双重特点,可以为幼儿带来多种信息激发。如,乐曲《小小玩具兵》只有音乐没有歌词,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根据音乐特征和自我音乐理解,进行游戏运动展示。幼儿在教师带动下,很快就找到了音乐节奏特点,也有了自我创造的意识,随音乐而动,显得自然和谐。如,《捕鱼歌》有特定的音乐情境,要学渔夫捕鱼等动作,教师给幼儿做出示范,幼儿很快就随音乐开始了个性演绎。这些音乐游戏具有个性表演性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热情,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音乐感知活动,进而赢得心灵感悟和熏陶。

三、操作游戏化。提升音乐教学效度

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音乐媒介给幼儿以音乐感知,让幼儿在音乐中获得快乐体验和审美意识。将音乐教学游戏化,将整个音乐教学贯穿于游戏之中,这也是幼儿认知特点决定的。幼儿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也具有比较灵敏的想象力,借助游戏将音乐有形化,幼儿会对音乐形成直观感知,这样可以帮助幼儿体验音乐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在音乐游戏操作时,教师要关注几个维度问题:首先是音乐内质特性符合幼儿接受实际,音乐作品有针对受众群体,适合幼儿学习需要,这是音乐游戏设计操作的前提条件。其次是理清幼儿接受音乐游戏情况调查,幼儿对游戏有选择性,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游戏双重性特征,幼儿接受程度是重要关注指数。再就是掌握音乐游戏具体操作物质条件情况,幼儿音乐游戏设计时,要充分考量幼儿园现实条件,因为涉及音乐影像资料、游戏器具、游戏场地等因素,教师要做出科学评估,这样才能确保音乐游戏正常开展。如,《找朋友》音乐游戏操作时,教师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并进行场景布置,让幼儿根据对朋友的理解,在音乐伴奏下,开始寻找朋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幼儿随音乐而动,游戏气氛相当和谐。

四、游戏化教学实例分析

1.教学步骤一以歌唱教学游戏化进行分析

游戏化的幼儿园歌唱教学注意事项如下:①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不能从静听示范开始,而是从游戏化的表演形式开始。游戏化的开展形式不仅局限于讲故事,也可以是看图说话,还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开展教学。②对于幼儿歌唱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学生在第一课时不能完全进入状态,需要在第二课时之后循序渐进的引导。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先身体动,然后进行歌唱。

2.歌词诠释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谁饿了》这首歌曲时,首先需要学生对歌词进行了解“一只小狗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看见了肉骨头,咔吧咔吧吃掉了,咔吧咔吧吃饱了;一只老狼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叫,这边找那边找,啊呜啊呜找不到,啊呜啊呜还是找不到”。首先幼儿对歌词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于这类游戏方式歌舞表演,在幼儿园中比较常见,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进入角色扮演,在表演中加入身体动作。

在歌曲第一段中,第1~6节中,教师带领幼儿一拍一次的模仿小狗走路,双脚并拢直立,双手捂着肚子,做小狗饿肚子状。在音乐节奏强处,幼儿一拍一下指着肉骨头。在歌曲第二段中,幼儿扮演许多小狗出来场景,并随着音乐表演动作,这其中教师可以扮演大灰狼,边唱歌边捂着肚子寻找食物,此时小动物们都趴在草地上,防止大灰狼发现。当大灰狼没有找到食物灰溜溜走远时,小动物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兴高采烈的出来。

总之,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音乐教学、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意识,能够促进幼儿丰富想象力,也可以帮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对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