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伟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第12期中刊登了陈志军老师的《都是“中点”惹的祸》,陈老师对中考试题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对中考试题的练习研究非常到位,值得我们学习.笔者想借陈老师的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陈师先研究了200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第19题的解答,陈老师把这道题叫做原题.
题目1:(2008·北京)如图,在Rt△ABC中,∠C=90°,点O在AB上,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圆与AC、AB分别交于点D、E,且∠CBD=∠A.
(1)判断直线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D∶AO=8∶5,BC=2,求⊙O的直径.
然后研究了2011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5题(笔者查到的资料是第27题),陈老师把这道题叫做改编题.
题目2:(2011·湛江)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AC的中点,且∠A+∠CDB=90°,过点A,D作⊙O,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1)求证:直线BD与⊙O相切;
(2)若AD∶AE=4∶5,BC=6,求⊙O的直径.
题目2是在题目1的基础上改编的,陈老师对题目2进行了认真研究,对题目2的(2)做出了三种矛盾的答案(笔者认为也是一种情况,只不过是没有用“中点”这个条件做出的答案).笔者对陈老师的解法进行了研究,这三种解法确实没有问题,都是从已知出发的,解题的根据也是正确的,解题过程也是符合逻辑的.从两道题目的形式来看,题目2多了条件“点D是AC的中点”,陈老师认为都是“中点”惹的祸,不用条件“点D是AC的中点”能求出AE=.这样的条件能不能随意添加?添加这样条件的后果是什么?笔者在陈老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思考,发现这道题目的条件“点D是AC的中点”和条件“AD∶AE=4∶5”是相互矛盾的,这两个条件中有一个是多余的,只要留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求出⊙O的直径.
笔者对这道题的思考如下:
假设点D是AC的中点,设AD=a,则DC=a,AC=2a.
易知,△ADE∽△ACB;
所以BC=AC·DC=a·2a=2a,
所以BC=a
AB===a
AE=AB=a
AD∶AE=a∶a=2∶=∶3≠4∶5
由此得出矛盾,说明这两个条件是矛盾的,是一道错题,这就是题目2的(2)做出三种矛盾答案的原因.这道题怎样修改比较合理呢?笔者对这道题提出了两种修改方法.
修改方法1:去掉条件“点D是AC的中点”.
如图,在Rt△ABC中,∠C=90°,且∠A+∠CDB=90°,过点A,D作⊙O,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1)求证:直线BD与⊙O相切;
(2)若AD∶AE=4∶5,BC=6,求⊙O的直径.
这样修改后,已知条件和题目1相似,解题思路和题目1的解法相似.计算结果也就是陈老师所说的“如果不添加条件‘点D是AC的中点,那么通过计算可以得出⊙O的直径AE=”.
修改方法2:去掉条件AD∶AE=4∶5.
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AC的中点,且∠A+∠CDB=90°,过点A,D作⊙O,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1)求证:直线BD与⊙O相切;
(2)若BC=6,求⊙O的直径.
这样修改后条件也是充分的,由前面推理和已知可得:
BC=a=6,所以a=3,
所以AE=AB=a=×3=3.
中考命题可以改编一些旧题,但是不能随意改编,不能主观臆断,给出的条件不能矛盾,不然就是一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