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语声调系统的类型

2016-08-15 08:54:41贝先明
武陵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平调阴平阳平

贝先明

(广东财经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湘语声调系统的类型

贝先明

(广东财经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湘语声调的共性主要有:上声一般不分阴阳;去声一般分阴阳;如果有入声,入声一般也不分阴阳。湘语声调的差异主要有:娄邵片以5调型为主;长益片、永州片以6调型为主;长益片阳去多为降调,入声一般保留;娄邵片阳去多为升调,入声一般依据调值接近原则,多并入阳平、阴去等低升或高升的舒声调中。

湘语;声调;类型

引言

现代湘语大致可分为5个方言片: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州片[1]。我们曾对这5个方言片的元音系统类型进行过考察①。本次我们将对这5个方言片的声调系统类型进行研究,希望探索湘语声调的共性与个性、各方言片与声调系统类型的对应关系,并对湘语声调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表1是湘语5个方言片共44个方言点的声调情况。如果原作者在归纳调位之后,对实际调值还有详细说明,表1中一般采用实际调值。另外,在“音系来源及备注”一栏中填着(贝先明,2015)的13个方言点,我们对其都进行了声学实验,调值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归纳时尽量考虑实际调值。

一 湘语的调数、调类类型

1.湘语的调数类型。根据表1,对湘语调数进行统计分类。在44个方言点中,湘语调数的类型有4调、5调、6调、7调共4种。其中4调只涉及衡州片的衡阳、辰溆片的辰溪这2种方言,7调只涉及永州片的祁东风石堰和江永这2种方言。这4种方言较为简单或较为复杂的声调系统应该跟官话或当地方言的接触有关。5调、6调类型是湘语的主流调数类型,在44个方言点中,分别有23个、17个方言,分别占44个方言点总数的52%、39%。从调数类型与方言片的对应来看,娄邵片以5调型为主,长益片、永州片以6调型为主。具体而言,5调型的方言有:汨罗城关、桃江、湘阴、益阳、沅江四季红(以上属长益片),安化东坪、衡山后山、会同、隆回桃洪、娄底、邵阳、双峰永丰、双峰花门、武冈、湘乡、新化、新宁、新邵坪上(以上属娄邵片),衡东高湖(以上属衡州片),泸溪浦市、溆浦(以上属辰溆片),祁阳浯溪、新田茂家(以上属永州片)。6调型的方言有:安化梅城、长沙、浏阳镇头、汨罗长乐、南县、宁乡花明楼、望城铜官、湘潭、岳阳(以上属长益片),城步、涟源桥头河、株洲龙泉(以上属娄邵片),衡山前山(以上属衡州片),东安花桥、道县寿雁、江华白芒营、冷水滩普利桥(以上属永州片)。

如果联系调类来看调数,则详情如下:4调型方言的调类分布情况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符合这种情况的方言有2种,分别是衡州片的衡阳方言、辰溆片的辰溪方言;5调型方言调类分布的第一种情况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符合这种情况的方言有19种,分别是汨罗城关、桃江、湘阴、益阳、沅江四季红(以上属长益片),衡山后山、会同、隆回桃洪、娄底、邵阳、双峰永丰、双峰花门、武冈、湘乡、新宁、新邵坪上(以上属娄邵片),泸溪浦市、溆浦(以上属辰溆片),新田茂家(以上属永州片);5调型方言调类分布的第二种情况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符合这种情况的方言有4个,分别是娄邵片的安化东坪、新化,衡州片的衡东高湖,永州片的祁阳浯溪;6调型方言调类分布的第一种情况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次阴去、阳去,符合这种情况的方言只有长益片的安化梅城;6调型方言调类分布的第二种情况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符合这种情况的方言有16个,分别是长沙、浏阳镇头、汨罗长乐、南县、宁乡花明楼、望城铜官、湘潭、岳阳(以上属长益片)、城步、涟源桥头河、株洲龙泉(以上属娄邵片),衡山前山(以上属衡州片),东安花桥、道县寿雁、江华白芒营、冷水滩普利桥(以上属永州片);7调型方言调类分布的第一种情况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符合这种情况的方言只有永州片的祁东风石堰;7调型方言调类分布的第二种情况是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入声,符合这种情况的方言只有永州片的江永。

表1 湘语方言点调类、调值一览表

(续表1)

现代湘语声调调数类型的形成跟周边官话、赣语的影响密不可分。从地理的角度看,官话从北部、西部两个方向对湘语形成包抄。官话声调的特点是声调简单、调数较少、多无入声。东部的赣语和客家话、南部的双方言虽然也对湘语形成包围,但是它们的声调较为复杂,在声调层面对湘语的调数影响不大。因此,湘语声调调数大致有以下两个规律:一是从东往西,调数减少(主要是因为入声消失);二是从北往南,调数减少。其中前一个规律较为明显。

2.湘语的调类类型。从所涉及的方言点数量上看,湘语声调的调类基本类型是两种,一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这体现着湘语声调历史演变的一种规律:“平分阴阳、去分阴阳、入声消失”。二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这体现着湘语声调历史演变的另一种规律:“平分阴阳、去分阴阳、入声保留”。所以,湘语声调调类两种基本类型的差异主要在于入声是消失还是保留。长益片的入声一般保留,娄邵片的入声一般消失。

二 湘语的调型类型

声调调型一般有平调、降调、升调、曲折调等。下面考察这些调型在44个方言点中的分布情况。

1.平调的分布。在44个方言点中,最多的是具有一个平调的方言,超过半数,其次是具有两个平调的方言,无平调或具有3个平调的方言较少,分别是6种和3种。

2.降调的分布。在44个方言点中,具有1个和2个降调的方言种数最多,分别是22种、20种,无降调或具有3个降调的方言很少,分别只有1种。

3.升调的分布。在44个方言点中,具有3个或2个升调的方言最多,分别是19种、16种,具有1个、4个升调的方言分别是6种、1种,没有升调的有2种方言。

4.曲折调的分布。在44个方言点中,无曲折调的方言最多,有36种,有1个曲折调的方言为4种,有2个曲折调的方言为2种。有3种、5种曲折调的方言分别都只有1种。祁东风石堰有5种曲折调,这种情况在湘语及其他汉语方言中都极为少见,详情和原因有待深入考察。

三 湘语调类、调型、调值的综合考察

如果进一步联系调类来考察调型、调值,在44个方言点中,我们发现如下规律。

其一,阴平为平调的方言数量最多,有32种,而且这些平调都不是低平调,其中为中平调33的有18种,为高平调55的有8种,另外,为44的有6种。中平调33主要集中在长益片,高平调55或44主要集中在娄邵片。

其二,阳平为升调的方言数量最多,有28种,其中为低升调12(含122)或13的有22种,为23(含223)的有4种。

其三,上声为降调的方言数量最多,有34种,其中起点为5度或者4度的方言有22种。

其四,除去去声不分阴阳的6种方言之外,阴去为升调的方言数量最多,有29种,其中为高升调45的有19种,为35的有9种。我们发现有不少湘语方言点的阴去存在假声发声态,如长沙、湘潭、益阳等方言[3]。桃江方言“阴去有时调尾带有轻微的紧喉作用,调值略短一点儿”[8],因此,桃江方言阴去极有可能也是假声。湘语中的阴去存在假声发声态的现象比较常见,此外,个别湘语点的非阴去调也发现存在假声,例如衡阳的阴平。

其五,除去去声不分阴阳的6种方言之外,阳去为降调的方言数量最多,有18种,其中为低降调21的有12种,为31(含331)的有4种。此外,还有不少阳去为升调的,有11种,其中为13或24的比较多,共有7种。阳去是以降调为主还是升调为主,跟方言片有很大的对应关系,长益片阳去多为降调,娄邵片阳去多为升调,永州片也有部分阳去为升调,不过表现得不如娄邵片明显。彭泽润、王梦梦以岳阳市的声调为例,分析了西南官话去声(调值多为中升调)对湘语去声的影响⑥。娄邵片湘语阳去多念升调,有别于长益片,应该也是受到西南官话影响的结果。

其六,保留入声的方言有22种,在21种入声不分阴阳的方言中,入声为升调的方言数量最多,有13种,其中为24的有8种,为25的有1种,为35的有2种,为45的有1种,为13的有1种。

综上,湘语各调类的调型、调值特征是:阴平调型多是平调,调值多为中平调33,此外还有部分方言为高平调55及44。阳平调型多是升调,调值多为低升调12、13等。上声调型多是降调,大多是起点调值为5或4的降调。阴去调型多是升调,调值多为高升调45或35,不少方言有假声发声态。阳去调型为降调的方言多集中在长益片,有18种,其中16种的调值为低降调21或31(含331),阳去调型为升调的方言多集中在娄邵片,有11种,调值多为低升13、24。在保留入声的方言里,入声多不分阴阳,入声调型多是升调,调值多为24。

四 湘语声调系统类型的其他几个问题

1.关于去声分阴阳。陈晖认为,严格来说,湘方言中,只有新化一带去声不分阴阳[25]。在本次考察的44个方言点中,我们发现,只有安化东坪、新化、衡东高湖、衡阳、辰溪、祁阳浯溪等6种方言去声不分阴阳,方言点数量才占总数的13.6%。其实,这些只有一个去声的方言,并不都是清去、浊去合并为一个去声,有的是清去、浊去分开,一个分属去声,一个并入其他的非去声。例如,安化东坪的清去并入阳平,一部分清去并入入声,只有浊去独立成去声。新化的浊去有部分读阴平。衡东高湖的去声有部分读入声。辰溪的浊去归上声。所以,严格地说,它们也许并算不上是去声不分阴阳。无论怎么说,湘语去声分阴阳,都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语音特征。

此外,少数湘方言点还存在去声三分的情况,例如安化梅城,去声分为阴去、次阴去、阳去。具体而言,阴去根据声母是否送气,有次阴去、阴去之分。这种去声三分的情况应该是后起的创新,同时涉及的方言点数量也较少。

2.关于阴去假声的产生机制。阴去念假声的现象多出现在有3个升调、降升调的湘方言点中,例如,长沙方言的阳平念223,入声念24,阴去念45,有部分发音人念阴去时带有假声发声态。湘潭方言的阳平念212,入声念213,阴去念45,有部分发音人念阴去时带有假声发声态。益阳方言的阴平念223,阳平念122,阴去念45,有部分发音人念阴去时带有假声发声态。为什么3个升调、降升调的方言容易产生假声发声态?原因在于,如果一种方言有3个升调、降升调,那么这3个声调在调型上区别度不会大,从而需要在音高上拉开距离。根据发音的生理特征,声带音高往低处发不可能太低,否则声带容易停止振动,但是往高处发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高到一定的程度,声带就容易拉紧而出现假声发声态。这时是高升还是高平已经不重要了,关键在于“高”而不在于“升”或“平”。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湘语声调中的假声就是通过极高的音高,将3个调型相近的升调、降升调从音高上区别开来。从而也可以推测,如果一个方言,相同或相近的调型较少,则不太容易出现假声发声态。

3.关于入声归并的机制。湘语有部分方言尤其是长益片保留入声,从调值上,入声调值多为中升调,往往跟阴去、阳去、阳平中的一个相近。可以预见,今后这些方言入声消失的话,也最可能跟阴去、阳去、阳平这些调类合并,至少从目前入声消失的方言来看,多是如此。具体而论,湘语部分方言尤其是娄邵片方言入声消失,归并到舒声中,其入声归并的规律是:并入到跟湘语主流入声调值(多为中升调)接近的阳平(多为低升调)或阴去(多为高升调)等声调中。下面列出入声合并到其他声调的具体情况,安化梅城入声主要并入阴去45、次阴去24。汨罗城关入声主要并入阴平33、阴去45。桃江入声主要并入阴去55。湘阴入声主要并入阴去45。益阳入声主要并入阴去45。沅江四季红入声主要并入阴去45。衡山后山入声主要并入阳平11、阴去35。会同入声主要并入上声324、阴去45。隆回桃洪入声主要并入阴平55、阴去34。娄底入声主要并入阳平13、阴去35。邵阳入声主要并入阳平33、阴去325。双峰永丰入声主要并入阳平23、阴去35。双峰花门入声主要并入阴平55、阴去35。武冈入声主要并入阳去35。湘乡入声主要并入阳平23、阴去45。新宁入声主要并入阳去13。新邵坪上入声主要并入阳去24。衡阳入声主要并入阳平22,辰溪入声主要并入阳平13。泸溪浦市入声主要并入阳平24、阴去113。溆浦入声主要并入阳平13、阴去35。新田茂家入声主要并入阴去33、阳去21。

结论

湘语的声调存在很大的共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个性。湘语声调的相同点有:上声一般不分阴阳;去声一般分阴阳;如果有入声,入声一般也不分阴阳。湘语声调的不同点有:娄邵片以5调型为主;长益片、永州片以6调型为主;长益片阳去多为降调,入声一般保留;娄邵片阳去多为升调,入声一般消失,入声依据调值接近原则,多并入阳平、阴去等低升或高升的舒声调中。

注释:

①参见贝先明《湘语元音系统的类型及历史成因》,《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第10期第99-112页。

②贝先明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方言接触中的语音格局》(南开大学,2008)中认为新化方言是湘语和赣语接触产生的混合方言,因为该方言与湘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处也拿来分析。

③谢奇勇认为东安花桥方言的入声调值是53或42,由于作者没有说明这两个调值有何区别与联系,加上上声的调值是54,与53相近,表中我们选择42作为入声的调值。

④谢奇勇认为江华白芒营方言的上声调值是21或11,由于作者没有说明这两个调值有何区别与联系,加上阳平的调值是31,与21相近,表中我们选择11作为上声的调值。

⑤谢奇勇认为冷水滩普利桥方言的入声调值是53或42,由于作者没有说明这两个调值有何区别与联系,加上上声的调值是54,与53相近,表中我们选择42作为入声的调值。

⑥参见彭泽润、王梦梦《湖南方言声调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第1期第135-140页。

[1]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3):261-270.

[2]孙益民.湘语长益片与娄邵片在安化县境内的分界[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9-11.

[3]贝先明.湘语语音学[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出站报告,2015:192-195.

[4]贝先明.浏阳境内湘语、赣语的语音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8-9.

[5]陈山青.湖南汨罗长乐方言音系[J].方言,2006(1):56-71.

[6]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4:241-1328.

[7]谷素萍.宁乡花明楼话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6.

[8]张盛裕,汪平,沈同.湖南桃江(高桥)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88 (4):270-286.

[9]吴友纯.湖南望城县铜官镇的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5.

[10]宋淑琴.湘阴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5.

[11]臧志文.沅江市四季红话作为移民方言的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7.

[12]陈新潮.衡山方言夹山腔语音过渡性特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41-42.

[13]袁先锋.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和永丰镇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6.

[14]湖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湖南省志·方言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217.

[15]欧阳芙蓉.湖南省新宁县方言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6.

[16]陈红丽.湖南新邵县酿溪镇与坪上镇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25.

[17]卢小群.湖南株洲(龙泉)方言音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2):63-64.

[18]孙叶林.湖南衡东高湖话同音字汇[J].湘南学院学报,2009(3):61-65.

[19]彭泽润.衡山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16.

[20]瞿建慧湖南泸溪(浦市)方言音系[J].方言,2005(1):50-63.

[21]贺凯林.溆浦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9.

[22]谢奇勇.湘南永州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24-47.

[23]贺凯林.湖南道县寿雁平话音系[J].方言,2003(1):78-87.

[24]黄雪贞.江永方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31-32.

[25]陈晖.湘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2.

(责任编辑:刘英玲)

Tone Types of Xiang Dialects

BEI Xian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angzhou 510320,China)

Common features of Xiang dialects are as follows:There is only one Shangsheng tone and two Qusheng tone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Yingqu and Yangqu.And if Rusheng tone exists,there is usually only one.Different features of Xiang dialects are as follows:There are 5 tones in Loushao dialect zone,and 6 tones in Changyi and Yongzhou dialect zones.The Yangqu tones are mostly falling tones in Changyi dialect zone,but rising tones in Loushao dialect zone.Rusheng are usually kept well in Changyi dialect zone,but almost lost in Loushao dialect zone.Rusheng usually merges with Yangping or yinqu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of tone value.

Xiang dialects;tone;type

贝先明,男,湖南浏阳人,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方言及实验语音学。

H174

A

1674-9014(2016)03-0111-06

2016-03-12

猜你喜欢
平调阴平阳平
河北沧惠片“阳平上”三调类方言的单字调与连调
国学周周读
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及保护策略研究*
黄河之声(2019年5期)2019-12-18 12:47:03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调域和时长对韩国学生感知阴平和去声的影响
养子
四川文学(2016年9期)2016-09-18 23:16:32
RCM维修管理模式在平调系统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大平调的继承与创新
散文百家(2015年4期)2015-04-16 00:32:15
再谈“字正腔圆”
考试周刊(2009年3期)2009-03-20 07: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