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及保护策略研究*

2019-12-18 12:47
黄河之声 2019年5期
关键词:菏泽文化遗产政策

李 霜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大平调又称大油梆、大梆戏,属于梆子腔的一个分支。大平调于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非遗项目。大平调与其周边的姊妹艺术渊源深厚,深受山东梆子、豫剧艺术特色的影响,形成了粗犷豪放,气势宏大的艺术风格。菏泽大平调的产生大约可以追溯到弘治年间,在明代的民间已经出现了几十个大平调班社,形成了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在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菏泽大平调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但是现今也面临了现实的生存困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和地方对菏泽大平调进行了一系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但是作品创作能力的限制,演出市场的萎缩,观众人群的减少,以及后继传承人才的断代和大众音乐审美的变迁等等因素,都使菏泽大平调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结合菏泽大平调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保护和传承:

一、争取各级部门对大平调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

菏泽大平调想要求得发展,必须寻求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一方面是政策上的,一方面是资金上的。政策上的支持可以使菏泽大平调的保护工作更加科学、系统,有据可依,有法可寻,能够紧随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展开全面的保护工作。菏泽大平调的保护工作,必须以“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菏泽大平调能够进入常态化的发展中来。尤其是对于菏泽地区来说,各个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大平调发展历程、艺术特征、传承策略的重视,针对不同层面的迫切需求,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大平调的保护力度更加深入。这样一来,菏泽大平调的创作团队和传承群体就不会因为政策上的轻视,而丧失信心,也不会因为经济上的困难,而分散了传承精力。所以,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

二、加强大平调传承人才的培养以及传承队伍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关注“人”的传承力量。对于大平调这样的传统戏曲形式,得益于民间艺人的创作和传承,因而在大平调的传承和保护中,传承人的传承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表演大平调的艺人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老艺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很难再登上舞台,而年轻人对这种古老的戏种兴趣不高,因而大平调在传承和发展中也同样面临人才稀缺的尴尬境地。因而,为了确保大平调能够在菏泽地区得到妥善的保护,确保这种珍贵的戏曲形式后继有人,所以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展开人才的选拔工作。通过对专业人才的系统培训,进行人才的潜力挖掘,与专业能力突出、业务水平强的青年人才签订就业协议。此外,还要创造平台,鼓励老艺人与青年传承人结成师徒关系,发挥大平调老艺人的传承优势,将大平调的传承工作与徒弟的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支“青、中、老”年龄均衡的高素质大平调传承人才队伍。

三、创造宣传平台加强大平调的传播力度和普及工作

现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大众的娱乐形式和获取音乐的渠道更加丰富多彩。面对这样的形式,菏泽的大平调发展也面临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信息的多元化,使群众的音乐欣赏平台更加广泛,对于传统音乐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大平调这种古老的表演方式,很难引起年轻观众的观赏兴趣,所以也导致了大平调的观众群体逐渐的缩小。另一方面,便捷、快速的信息化通道,也为菏泽大平调的传播、宣传、普及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群体接触到大平调,开启另一扇艺术之窗。另外,菏泽地区要加强对大平调的包装力度,借助各种渠道对大平调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推广。比如,可以配合本地的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对大平调进行介绍和宣传,使菏泽大平调更加深入人心。灵活多样、快捷生动的宣传渠道,赋予了菏泽大平调更加深刻的艺术魅力,使群众能够主动的去接触大平调,了解大平调,喜欢大平调,积极的投身到大平调的传承和保护中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持续而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所以对于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根据动态的发展现状,进行保护策略的补充和完善。在信息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更多创新性的传承策略也融入到了菏泽大平调的保护当中来。菏泽地区的文化部门以及传承人,要对大平调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关系梳理清晰,制定正确的保护策略和发展路线,使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工作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种珍贵的传统戏曲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菏泽文化遗产政策
政策
政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助企政策
政策
Tough Nut to Crack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