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
张秀玲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濮阳 4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选取100例,依据1:1配对法划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护理中。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主要是因受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而导致,患者多表现为脊神经根对应区域的感觉、运动、反射等障碍[1]。临床在对患者治疗同时,结合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用于中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从医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为42~74岁,平均年龄为(58±1.3)岁,其中湿火型26例,风寒湿型30例,虚寒型22例,气滞血瘀型22例。依据1:1配对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临床症状,待患者康复后可出院。
给予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其内容为中医药辨证治疗、针对性治疗、西医治疗、中医护理措施以及康复治疗。①湿火型。医护人员应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改善患者的焦虑、担忧负面情绪,维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辅助患者进行颈部活动。饮食方面,可给予患者清热利湿、舒经活络的食物。②风寒湿型。医护人员应注意调控病房的温度,调为偏暖温度,必须保护好颈部,防止风吹雨淋。饮食方面应多食用祛风散寒以及活血养血食物,热服中药。③虚寒型。患者要多卧床休息,护士保持病房的暖和、干燥,并通过温水泡脚,保持脚的温暖,在护士的辅助下,适当力度拍打麻木肢体,有利于促使血液循环,热熨肩部或采用中药熏蒸。饮食中可多食用益气温阳化痰等食物。④气滞血瘀型。维持身体舒适,做好颈部的保暖措施。在急性期,多卧床休息,在缓解期,在一定频率下适当运动,用于锻炼颈部以及上肢肌肉。颈部涂抹活血化瘀膏,并配合激光或频谱实施止痛治疗。饮食要注意清淡,多食用活血化瘀食物。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1.3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病症诊断标准评判为:痊愈、改善、无效。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彻底消除,颈部、上肢以及肌力功能均恢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改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上肢、颈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恶化加重。有效率为痊愈率以及改善率之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知识问卷评价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可划分为优、良、中[2]。
1.4统计学分析所选取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5.5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治疗效果对照组50例,痊愈28例,改善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4.0%,观察组50例,痊愈35例,改善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统计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表1 两组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发病后多表现为运动障碍、反射障碍,采用针对性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3]。但仅采用非手术方法以及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治疗患者疾病,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疗效不佳。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认知不断提高,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一种优质护理,开始被应用于临床中。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有严格的时间以及工作顺序要求,力求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该护理模式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效果。实施中医护理路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4]。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充分结合了辨证饮食、中医护理、情志护理等操作,秉持中医学的优势,疏通经络,促使血气运行顺畅。同时该护理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知情权,将工作模式的时间、顺序告知患者,让患者更清楚的了解,对之后的治疗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5]。作为一种科学、综合的医疗护理模式,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建立目的在于规范临床操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后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实施护理后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时间,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傅秀珍,陈梦丽,陈少华,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222-2224.
[2]马美芬,张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C):2093-2094.
[3]葛继荣,王和鸣,孟翠霞,等.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Ⅲ期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33(7):510-514.
[4]王鹏,乔钢,陈爱民,等.通阳利湿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175-178.
[5]张忠亮,李强,李秋芬,等.基于配伍理论的芪麝方对神经根压迫模型大鼠背根节神经元磷脂酶A2及前列腺素E2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5):166-171.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6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4-0579-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