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凌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莫凌莉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功能科(襄阳 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8月我院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LVEF及BNP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轻西药治疗的不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心力衰竭;心悸;胸痹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因而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临床对于CHF的治疗多采用西医常规方法,尽管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以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有限,且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作用。中医认为CHF属心悸、胸痹范畴,治疗应以益气强心为原则,逐步增强患者心功能。现将我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的工作进行回顾,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8月我院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3~72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6~78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病程在6个月以上;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LVEF<50%,超声心动图检测可见QRS间期≥120 ms;其他伴发病控制在理想范围。同时排除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近期接受过大型手术患者以及正在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活动、休息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服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等药物,伴有其他基础病症患者接受相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基本方为熟附子、人参、黄芪、肉桂、丹参、茯苓、白术、车前子、炙甘草。胸闷严重者加薤白、瓜蒌,水肿严重者加益母草、猪苓,咳痰者加干姜。每日1剂,用水煎服,连续服用3周。
1.4观察指标①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以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率计算的依据。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心功能评级上升两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评级上升一级,体征减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②LVEF及BNP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及BNP指标。
2.1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治疗前后LVEF、BNP指标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BN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BNP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BNP指标情况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BNP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病发展至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征。按照纽约心脏协会标准,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而且超声心动图检测可见QRS间期≥120 ms。有学者认为目前由于病人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易产生误诊和漏诊[3],因而结合超声检查,更有助于发现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问题,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导致CHF 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4],因而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发展[5]。临床对于CHF的治疗以强心、扩张血管、利尿为主要方法,西医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疗效,但长期用药也会产生不良作用。中医认为CHF属心悸、胸痹范畴,心衰即是心直接或间接受邪,致使心主神明、心主阳气与心主血脉的功能失调,影响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6],治疗应以益气强心、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为原则。本方中熟附子散寒除湿,可温通心脾肾之阳;人参、黄芪补气升阳;肉桂温通经脉;丹参活血化瘀;茯苓、白术健脾利水,诸药合用可达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人参具有显著的强心效果,可扩张血管,促进心输出量增加;黄芪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丹参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茯苓、白术有利尿作用。因此,将中医和西医治疗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及时缓解患者病情,又能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本次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自身体质,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CHF临床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轻西药治疗的不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2-109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叶家宝,杨俊华,赵丽.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评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33-1235.
[4]陈勋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6):97-98.
[5]邓红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0):10-11.
[6]王显,李红梅.从心力衰竭的演变历程探索中西医学的契合与差异[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138-14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8.05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8-1157-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罗晟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