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体会

2016-08-15 03:17:37蔡浙毅李姗珊
光明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

蔡浙毅 李姗珊 周 迪



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体会

蔡浙毅李姗珊周迪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内科(上海 201899)

摘要: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芍药汤化裁方加减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大便次数的增减及大便成形情况。结果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2个疗程4周的治疗,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逐渐成形、腹痛缓解。结论芍药汤化裁方加减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芍药汤化裁方; 中医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IBS的诊断具有依赖于症状的综合判断和排除性诊断[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者为多,反复腹泻是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类型之一。IBS的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同时可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止泻、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再配以调整肠道菌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肠道黏膜保护剂的药物,这些药物对IBS的症状缓解有一定效果,但远期疗效尚不满意[2~6]。近5年来作者长期在门诊工作,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了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腹泻型IBS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36例患者年龄在30~52岁之间,平均42岁;病程3月~2年,平均12月。36例患者均有腹泻、大便为溏便或水样便,每日大便2~4次;15例有腹痛,12例有腹胀。36例患者在本院门诊或外院经电子肠镜检查都排除慢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最后都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1.2治疗方法对36例腹泻型IBS患者均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中药汤剂的组成:当归10 g,炒白芍15 g,槟榔10 g,莱菔子15 g,车前草15 g,枳壳15 g,茯苓15 g,生白术15 g,炒薏苡仁15 g。用法:以上药物先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煎煮30分钟,第二煎煎煮20分钟,取汁400ml,分2次口服,每日1剂。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辨证加减:腹痛明显加娑罗子10 g,腹胀明显枳壳改枳实15 g,大便呈水样便车前草剂量改为20~30 g。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2个疗程的治疗,31例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逐渐成形;腹痛患者中有12例腹痛症状缓解;腹胀患者中有10例腹胀症状缓解,随访2月均无复发。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典型病例

2.1例1张某某,男性,38岁,于2014年10月12日就诊。主诉反复腹泻1年加重1周就诊。患者腹泻往往因饮食不节或腹部受冷而加重,病情发作时每日大便3~5次,呈溏便,腹痛即腹泻,便后腹痛可缓解。查患者神清,面色白,身体消瘦,腹软有轻度压痛,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缓。1月前电子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依据症状和体征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药用:当归10 g,炒白芍15 g,槟榔10 g,莱菔子15 g,车前草15 g,枳壳15 g,茯苓15 g,生白术15 g,炒薏苡仁15 g,娑罗子10 g。用法:水煎服,每天分2次口服,每日1剂。并嘱其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油腻之物,注意腹部保暖。用药1周后,每日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并成形,腹痛缓解,连续疗治疗2周,大便次数每天1~2次,大便成形,无腹痛,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2例2苏某某,女,42岁,于2014年6月16日初诊。主诉反复腹泻半年加重2周就诊。患者近半年来反复腹泻、大便呈水样,大便中含不消化食物,遇饮食生冷油腻、情绪变化即发作,病情发作时每天大便4~6次,大便稀薄,常有腹胀不适。查体患者神清,面色尚润泽,身体偏瘦,腹软无压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经电子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药用:当归10 g,炒白芍15 g,槟榔10 g,莱菔子15 g,车前草20 g,枳实20 g,茯苓15 g,生白术15 g,炒薏苡仁15 g。用法:水煎服,每天分2次口服,每日1剂。并嘱其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油腻之物,注意腹部保暖,调节情绪。用药1周后大便次数逐渐减少,但大便仍不成形;在上方的基础上车前草剂量改为30 g,再连续治疗2周,患者大便每日1~2次,大便形态成形,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3 讨论

中医虽无肠易激综合征之病名,但依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泄泻”“下利”“腹痛”“飧泄”之范畴。李东垣《脾胃论》曰:“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清代叶天士认为“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清代吴东旸《医学求是》:“木郁不达,风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则痛于脐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多与寒邪、湿邪、饮食不节、情志抑郁等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病机为肝气郁滞,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运化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泄泻、便溏、腹痛、腹胀等症状。

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我们用方根据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芍药汤化裁而来[7]。取芍药汤中之芍药、槟郎、当归,另加莱菔子、枳壳、车前草、茯苓、生白术,炒薏苡仁而成。芍药汤主要用于湿热痢疾之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功效为清热燥湿,调气和血。结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反复腹泻、便溏、腹痛、腹胀的特点,遂采用芍药汤化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方中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槟榔行气消痞;方中枳壳行气导滞,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气,莱菔子消食除胀,茯苓、生白术配合车前草利水渗湿、止泻。尤其是车前草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亦即利小便以实大便[8]。因此,根据大便的稀薄程度对车前草的剂量可由小剂量向大剂量进行调整,直到大便成形为止,个人经验车前草的单次剂量可用至45 g。腹痛时加娑罗子,娑罗子有疏肝理气,宽中和胃的功效[8],尤其对腹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尤其要注意情绪调节、禁食生冷油腻之品,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这样才能防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复发和加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2]李润楠,王绍臣,高午,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63.

[3]冀萍,邓美玲,蒋加明.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6):67-68.

[4]姚玉庆.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04-105.

[5]段晓东,刘维明.肠易激综合征证治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807-808.

[6]林力森,朱永苹.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64-66.

[7]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7-68.

[8]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5-98,126-127.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8.03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8-1119-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王夜2015-06-07)

猜你喜欢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米氮平治疗官兵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应用观察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05:25
催乳一号方治疗产后缺乳30例临床观察
综合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1:10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
上海医药(2016年19期)2016-11-09 22:29:34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