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
——土地管理领域分报告

2016-08-15 07:43朱道林郧宛琪张立新晏学丽
中国土地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土地管理综述

朱道林,郧宛琪,张立新,晏学丽,张 珂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

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
——土地管理领域分报告

朱道林1,2,郧宛琪1,张立新1,晏学丽1,张 珂1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5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5年国外土地管理研究侧重于土地利用冲突及应对机制、土地权属效应、土地纠纷解决路径等方面,国内研究更多关注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管理与调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土地政策与法律,以及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等方面。研究结论:2015年土地管理领域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加强,针对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研究比较突出,有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尚显薄弱;2016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及管理体制、土地法学理论与实践等研究。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法律;综述;土地政策;不动产登记;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科学

1 引言

1.1土地管理的研究范畴及内容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的土地管理制度属于典型的政府管理/行政管理范畴,由于土地是自然资源和物质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兼具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土地管理行为必然要考虑并遵循其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乃至社会需求的制约。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维护土地制度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法规和条例)、行政(命令和通知)、经济、技术(计划和规划,激励和处罚,关联和连带)等综合手段,保证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应的土地管理研究就是应用管理学、法学,乃至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规律,探索如何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协调人地关系,对土地利用实施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等,以满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的要求。相关文献对土地管理内容体系的阐述,大致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实践三大方面。其中,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土地管理学科体系、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土地管理方法论等;应用理论研究包括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行政体制、土地管理政策、土地管理法律等;应用实践研究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等。

1.22015年国内外土地管理研究重点

通过对土地管理研究范畴及内容的梳理,土地管理领域的重点进展评述将从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不动产登记与地籍管理、土地政策与法律、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等方面展开,归纳分析2015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重点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和Springer、Science Direct等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以土地管理/行政体制/政策/法律制度、地籍管理、不动产登记、土地市场/利用管理、土地征收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中文期刊文献827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72篇(均为CSSCI来源期刊),英文期刊文献96篇(SSCI来源期刊37篇)。这些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Land Use Policy和Worl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期刊,遴选文献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015年土地管理领域国内外研究文献分布情况Tab.1 Literatures on land management

2 2015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重点问题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2015年,国外土地管理研究重点探讨了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用冲突原因及应对机制、土地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等问题;土地权属研究方面侧重探究土地所有权差异的效应,并关注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研究;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重点关注法律政策在解决土地纠纷及土地权利保护中的作用。

2.1.1土地管理研究

(1)土地制度改革。国外文献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学者以南非马拉维[1]、越南[2]为例,通过定量实证研究得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会对家庭福祉和农户家庭消费产生积极作用,如增加土地产出、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等。还有学者以墨西哥为例,揭示了土地制度改革与政治权利之间的关系[3]。在对荷兰“积极性的土地政策”和德国“强制性的土地政策”进行比较后指出,土地制度改革与各国国情和规划目标息息相关,应通过法律和产权关系重构来决定土地制度的选择与安排[4]。

(2)土地利用冲突的原因及应对机制。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关于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日益增多,不同地域间造成土地利用冲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土地规划及其配套服务的缺乏、农牧民双方的认知差异和私有化与市场化改革,分别是导致非洲卢萨卡[5]、苏丹中部农牧民双方[6]和越南国有森林公司与社区农户之间[7]发生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原因。此外德国的实证研究发现,由于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土地利用冲突,需要对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进行全面了解[8]。

(3)土地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土地管理方式及管理机构设置研究是国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对博茨瓦纳西南的喀拉哈里沙漠牧场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应通过政策支持、经济手段、关系协调等土地管理方式来改善牧场退化的现状[9]。还有学者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认为管理机构职责复杂而分散是导致利益冲突明显的重要原因,需要尽快解决土地管理机构内部重叠问题[10]。

2.1.2土地权属研究

(1)土地所有权差异的效应。土地所有权差异会对社会、经济、生态等产生综合性影响。从经济角度出发,学者研究发现土地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世界区域间农业生产力难以均衡的重要因素之一[11];从社会角度出发,学者以加纳地区为例,指出政府应当通过规范妇女、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相关土地所有权归属,以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增强其应对当地气候脆弱性的适应能力[12];从生态角度出发,学者通过对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农业综合企业农户的问卷调查,指出土地所有权差异会改变业主和租户对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态度,并对农业企业的目标及决策产生影响[13]。

(2)地籍调查及土地登记。地籍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加强土地登记方面的研究。有学者以土耳其自然保护区为例,指出地籍管理活动应密切与公众合作,最大限度保护土地权属调整过程中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免受侵犯[14]。在土地登记方面,学者发现非正式的土地交易登记机构可通过其服务功能降低交易成本[15]。还有学者以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为例,指出农村土地登记政策在强化地方行政机构行使政治权力的同时,还加强了国家在农村中的管理力度[16]。此外为了更好发挥业主在地籍登记工作中的参与作用,应使用一种名为混合“众包”(crowdsourcing)的新工具来增加土地权利持有人的参与程度[17]。

2.1.3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

国外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土地纠纷和保护土地所有人权利等方面。以哥伦比亚为例,学者研究发现法律虽没有完全阻止土地掠夺,却对缓减土地冲突起到一定作用[18]。还有学者鉴于边缘群体(如妇女)在土地继承权及使用权方面受到的不平等待遇[19],强调应加强其对土地权利的保护[20],通过立法来改善现状[21]。研究还着重分析了农地保护法对斯洛伐克农业市场的影响,指出农地保护作为一项新的法律条例,应予以足够重视[22]。此外学者通过定量分析表明,更严格的土地利用法规会增加通勤时间,需要建立更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来减少其对社会经济或人口群体的影响[23]。

2.2国内研究进展

聚焦2015年,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机制,土地供应与征收管理、土地财政与增值收益分配问题,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等成为研究热点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使土地管理法律和政策成为研究重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耕地保护等问题也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

2.2.1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研究

(1)城市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否搞好土地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正确区分和认识土地资源和土地价值[24]。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现行土地制度应当着重创新土地使用流程关键环节[25]、优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26]、将差别化土地管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手段[27]。具体来说,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应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存量建设用地从低效向高效转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助力激活农村沉睡资本,注重顶层设计[28],建立以权属管理和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29]。为了更好地处理中央、农民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应以谨慎稳妥的态度布置试点[30],处于体制内夹心层的地方政府应以制度创新作为主要的改革路径[31]。

(2)农村土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一方面“人”要转移,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32],在优先退出流动人口的同时,推进农村人口的渐进式退出,实现农村发展精明收缩[33]。另一方面“地”要流转,学者们采用描述性[34]、统计学[35]等分析方法,通过建立Logistic和Tobit模型[36],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土地资产属性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得到凸显[37],但现有的宅基地管理制度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宅基地用益物权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从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38],设计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39],优化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40],建立产权交易公共平台[41]等方面开展土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对于有资产增值功能的宅基地实行市场配置,构建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期限制度[42]。

2.2.2土地市场管理与调控研究

(1)土地供应与征收管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将导致城市土地过度供给[43],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土地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是导致供需失衡并推动近几年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44]。因此,政府应扮演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及所有权人的代表的三重角色[45],通过法律法规、规划机制、组织构建和运行机制的设计,进行土地供应一二级开发联动的制度重构[46]。此外,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应对农户权利予以保护,以避免因利益不适当分配而造成的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诸多矛盾[47]。还有学者建议应在土地征收的补偿核算方法上进行创新,对失地农民产权补偿、代价补偿和发展补偿分别进行核算,为保护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财产和福利提供依据[48]。

(2)土地财政与增值收益分配。由于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累了许多风险[49]。有学者建议在土地保有环节征收房地产税,实现由“土地财政”向土地税收转型[50]。将构建税、租、费、债归位后的可持续地方“土地财政”作为长治久安的出路,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51]。此外随着农地加速向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转移,围绕农地征收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成为了研究热点[52]。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53],学者提出应建立健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初次分配应以尊重和保护产权为基础,通过自由的市场交易来完成;二次分配以公平为基础[54],由政府征税[55]和提供社会保障[56]等公共服务来完成。

2.2.3不动产登记与地籍管理研究

(1)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2015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全面推进,相关研究也得到普遍重视。如在登记错误导致不动产登记的交易成本增加时[57],登记机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58],设立赔偿基金[59],通过自主电子化等手段来减少登记错误[60]。对于未经登记的不动产保护问题及诸如违章建筑买卖的所有权移转问题等,应在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制度之外寻找司法依据[61]。此外,对于已经特定化的国有土地、自然资源物权,应纳入不动产权利登记,以扩大对公用物制度中私权的司法救济范围[62]。

(2)地籍管理。地籍管理主要侧重农村土地确权及其在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有学者认为,当前土地确权仍面临着私自开垦的“四荒”土地权利难以落实,耕地上私建的住宅阻碍确权,技术和费用问题影响精准度,土地权证的登记发放耗时耗力等问题[63]。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方面高度契合,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产权归属、产权量化、产权经营、产权交易等关键环节看,都与农村土地地籍管理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应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使其行使相应权力[64],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处置及其收益权能,细化集体土地用益物权种类并丰富权能[65],以推动当前地籍管理的研究进程,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使得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研究备受瞩目。为了实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双赢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目标[66],需要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67],深入探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架构[68]、构建资产核算体系[69]、建设负债表编制数据库[70]等。此外应依据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结果,逐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市场运行机制,进一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常规监测和评估,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2.2.4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

(1)完善土地管理法制建设。 《土地管理法》在继续坚持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应重新界定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义务和责任[71]。以土地交易管理为例,政府需要由直接行政干预转变为更加注重规范交易中介行为[72],以法规条例的形式逐步确立并颁布实施。《物权法》关于用益物权客体范围的界定过于狭窄和僵硬[73],阻碍了对物的多维利用[74]。应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非土地所有人的权利,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受托人进行事前的资格要求、事中的行为控制和事后的责任追究[75],从确认承包经营人的受益权和保障收益权用益[76]两方面进行制度构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行为进行出资评估定价、出资履行和信息公开等方面进行规制[77]。

(2)厘清土地承包经营权中“三权”的法律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从承包地的支配角度看是用益物权,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关系看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78],分离后形成农村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格局[79]。介于土地改革的理论动因来自于经济学而非法学界,因此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并不是法律概念[80],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仲裁制度[81]、继承制度、抵押制度[82]等问题进行严格规范,以防止“三权分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83]。

(3)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制体系。尽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内深受限制,但各地开展的试点实践与地方立法对现行法律已有很大突破[84]。为了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的改革目标,应完善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在总结地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实行法制革新[85]。例如构建初始设立、登记和颁证等制度[86],形成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87],健全农地入市监管体系[88]并遵循和利用市场规律来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89],建立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制体系[90]等。

2.2.5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制度研究

(1)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中国实施最严格土地管理的一项核心制度[91],是对土地利用外部性矫正和提供公共品的必要措施[92]。地下空间管制问题,以规划实施管理的角度分析,应从组织、运行和配套三个方向,对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机制进行优化[93];以地下空间立法的角度分析,需强调加快地下空间立法的必要性[94]。农地用途管制问题,应建立可持续的财政增长机制,平衡农地用途管制目标,发挥市场机制在农地用途管制中的功能,完善农地利用规划和法律[95]等。

(2)耕地保护制度。中国耕地资源紧缺,需充分利用补偿机制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学者以人均耕地非经济价值均衡为基础,对各省耕地保护的责任量进行量化[96],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义务量测算结果分析,提出对三大经济带应采用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政策[97]。具体补偿标准方面,学者提出从地方政府经济福利视角测算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或以单位面积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补偿标准,测算区域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转移支付额[98]等。此外还有学者从基金的筹集、用途、使用及管理等方面提出耕地保护基金方案的实现路径[99]。

3 国内外重点研究问题比较

2015年国内外研究在土地管理、土地权属、土地政策与法律方面有着共同的研究焦点,此外,国内研究还着重探讨了土地市场管理与调控、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等方面(表2)。

表2 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侧重点比较Tab.2 The comparison of the main research of land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abroad

4 土地管理领域研究展望

4.1主要科技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等。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大任务。此外,国务院印发《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部署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和监测基础工作;国土资源部印发《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把依法行政和加强监督作为法治国土建设的重点;为加快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国土资源部与中央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地方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确保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工作有序推进。这一系列的重大决议意见的颁布实施,均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4.2重点问题研究

展望2016年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仍将是重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提出边界清晰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制度创新奠定科学基础。集体土地产权和流转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与流转、宅基地退出等研究内容仍将是2016年研究所关注的热点。(2)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研究。一方面从不同理论层面探究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路径,另一方面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制思考也值得关注。(3)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和管理。通过构建自然资源核算方法,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将成为研究重点。(4)土地法学理论基础及实践。面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亟需加强土地法学理论基础研究。此外,通过实证研究凸显法律在土地管理实践中的作用,以促进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也同样具有紧迫性。

4.3《中国土地科学》重点方向关注

在社会经济新常态下,土地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该领域的研究将受到持续地关注。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探索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亟待有价值的实证与创新;探索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的解决路径,将具有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及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与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土地法学理论基础与实践等,也同样值得重点关注研究。

(References):

[1] Mariapia M, Franklin S. The Welfare Impact of Land Redistribution: Evidence from a Quasi-Experimental Initiative in Malawi[J] . World Development, 2015,(72):53 - 69.

[2] Niels K. Property Rights and Consumption Volatility: Evidence from a Land Reform in Vietnam[J] .World Development, 2015,(71):107 - 130.

[3] Paul C. D, Tobias P. Vote Suppression and Insecure Property Rights[J]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5, 114(5):1 - 19.

[4] Thomas H, Tejo S. Dilemmas of Involvement in Land Management: Comparing an Active(Dutch)and a Passive(German)Approach[J] . Land Use Policy, 2015, 42(32):729 - 737.

[5] Horman C, Orleans M. The Urban Land Question in Africa: The Case of Urban Land Conflicts in the City of Lusaka, 100 Years after its Founding[J] .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5, 48(8): 209 - 218.

[6] Yahia O. A, Jü rgen P, Dietrich D. Land Use Conflicts in Central Sudan: Perception and Local Coping Mechanisms[J] . Land Use Policy, 2015, 42(32): 1 - 6.

[7] Phuc X T, Sango M, Wolfram H D. A New Landlord(

)? Community, Land Conflict and State Forest Companies(SFCs)in Vietnam[J] .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15, 58(9): 21 - 28.

[8] Reimund S, Rosemarie S, Annett S. National and Regional Land-use Conflicts in Germ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J] . Land Use Policy, 2015,(49): 183 - 194.

[9] Reed M. S, Stringer, L. C. Reorienting Land Degrada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Link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with Ecosystem Services in Rangeland Systems[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5, 26(151): 472 - 485.

[10] Sahide, Muhammad A. K. The Fragmented Land Use Administration in Indonesia: Analysing Bureaucratic Responsibilities Influencing Tropical Rainforest Transformation Systems[J] . Land Use Policy, 2015, 32(43): 96 - 110.

[11] Md. R I, Jakob B M, Paul A R. Gold and Silver Mining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Land Titl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J] .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5, 39(3): 150 - 166.

[12] Philip A, Andrew J D, Lindsay C S. Impacts of Land Tenure Arrangements on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Marginalized Groups: The Case of Ghana’s EjuraSekyedumase and Bongo Districts[J] . Land Use Policy, 2015, 49(35): 203 - 212.

[13] Poonam A, Federico B, Guillermo P, et al. Ownership effect in the Wild: Influence of Land Ownership on Agribusiness Goals and Decisions in the Argentine Pampas[J] .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2015, 58(10): 62 - 170.

[14] Demir O., Inan H. I., Biyik, et al. Land Management for Erosion Prevention: A Case Study for a Turkish Nature Reserve[J] . Land Use Policy, 2015, 47(34): 394 - 400.

[15] Lawrence W C, Frank T L, K.W C. Informal Land Registration under Unclear Property Rights: Witnessing Contracts, Redevelopment,and Conferring Property Rights[J] . Land Use Policy, 2015, 50(35): 229 - 238.

[16] Chinigo D. The Politics of Land Registration in Ethiopia: Territorialising State Power in the Rural Milieu[J] . Review of African Political Economy, 2015, 42(144): 174 - 189.

[17] Mourafetis G. Enhancing Cadastral Surveys by Facilita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Owners[J] . Survey Review, 2015, 47(344): 316 - 324.

[18] Grajales, Jacobo. Land Grabbing,Legal Conten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olombia[J] .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2015, 42(34):41 - 560.

[19] Abda K, Ingrid N, Bahadar N K. Whose property whose authority? Gendering the Legal and Customary Practices in Ownership and Access to Land: A case of Swat, Pakistan[J] .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5,(41): 47 - 58.

[20] Naybor D. Land as Fictitious Commodity: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Women’s Land Rights in Uganda[J] .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2015, 22(6): 884 - 900.

[21] Ogugua V C. Improved female customary land inheritance necessary for accelera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 East Nigeria[J] . Developing Country Studies, 2015, 5(14): 26 - 29.

[22] Lazikova J., Takac I., Schwarcz P., et al. Agricultural Land Market in Slovakia——Economic and Legal Impacts of the Law No. 140/2014 Coll. on the Land Acquisition[J] .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 61(8): 367 - 376.

[23] Daniel S., Erich M. C. Commuting Times and Land Use Regulations[J] .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5, 139(107): 488 - 493.

[24] 贺雪峰.论土地资源与土地价值——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7(3):31 - 38.

[25] 张宇,刘芳,欧名豪.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土地制度支撑体系[J] .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6):77 - 82.

[26] 毛燕玲,肖教燎.系统论视角下的土地政策传导机制构建[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6(2):62 - 67.

[27] 林超,张占录.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框架的构建[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6 - 20.

[28] 陈利根,黄金升,李宁.土地登记与用途管制的制度关联性分析:一个系统论的视角[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0):42 - 48.

[29] 辜胜阻,吴永斌,李睿.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5,30(4):5 - 9.

[30] 华生.破解土地财政,变征地为分地——东亚地区城市化用地制度的启示[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7(3):13 - 17.

[31] 杨玉珍.需求诱致和体制约束下我国土地制度创新路径——兼论试点市的土地制度创新行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34 (4):34 - 38.

[32] 王丹秋,廖成泉,胡银根,等.微观福利视角下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4个典型村的实证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1):44 - 51.

[33] 沈悦,严金明.城乡土地利用冲突与土地制度改革——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创立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7):13 - 16.

[34] 钱龙,钱文荣,陈方丽.农户分化、产权预期与宅基地流转——温州试验区的调查与实证[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9):19 - 26.

[35] 杨玉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衔接——行为经济学视角[J] .经济地理,2015,35(7):140 - 147.

[36] 陈姝洁,马贤磊,陆凤平,等.中介组织作用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1):52 - 61.

[37] 瞿理铜,朱道林.基于功能变迁视角的宅基地管理制度研究[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7(5):99 - 103.

[38] 吴越,兰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瓶颈分析——以农民的主体性为分析视角[J] .农村经济,2015,33(7):30 - 34.

[39] 王振坡,梅林,詹卉.产权、市场及其绩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2015,36(4):44 - 50,111.

[40] 郭庆海.当前农村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2015,25(2):36 - 43,97.

[41] 李明华.发展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当前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最大红利[J] .探索,2015,31(1):114 - 118.

[42] 胡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立法嬗变与制度重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93 - 100,125.

[43] 蒋南平,徐慧.地方政府对城市土地供给的影响研究:理论与实证[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35(1):55 - 66.

[44] 陆铭,张航,梁文泉.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如何推升了东部的工资[J] .中国社会科学,2015,36(5):59 - 83,204 - 205.

[45] 卢为民.我国土地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路径[J] .城市问题,2015,34(3):31 - 36,104.

[46] 赵茜宇,张国伟,郑伟,等.保障房土地供应制度困境与重构探析——以北京市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2015,33(5):191 - 195.

[47] 江敏超,宋怡欣,张炳达.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利补偿市场化研究[J] .理论月刊,2015,37(6):121 - 125.

[48] 唐云锋,温其玉,郭贯成.补偿核算新视角:土地征收与农民“被动性”市民化——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5):48 - 55.

[49] 吴炳辉,何建敏.中国土地财政的发展脉络、影响效应及改革方向[J] .经济管理,2015,35(3):1 - 11.

[50] 张倩,王海卉.从“土地财政”到“房产税”须解决的三个问题[J] .城市问题,2015,34(10):88 - 93.

[51] 牟燕,钱忠好.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2):58 - 68.

[52] 徐会苹.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对策建议[J] .经济纵横,2015,31(5):53 - 56.

[53] 杨雅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的法经济学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 (2):15 - 21.

[54] 谭术魁,张路,王斯亮,等.土地二次开发中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研究[J] .资源科学,2015,39(3):436 - 441.

[55] 王荣宇,谭荣.德国土地税收制度及其改革探索的启示:基于土地收益共享的视角[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2):86 - 93.

[56] 杨红朝.论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制度保障[J] .农村经济,2015,33(4):30 - 34.

[57] 朱珍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以交易成本为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15,30(6):125 - 128.

[58] 陈思静,陈耀东.不动产登记机构赔偿责任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5,31(2):94 - 98.

[59] 宋才发,马国辉.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的法律问题探讨[J] .河北法学,2015,33(3):17 - 27.

[60] 张保红.论不动产登记的电子化和自主化[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0):28 - 34.

[61] 董学立,王隽.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制度的实践困境与未来出路[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5(2):30 - 37.

[62] 陶青德,郭思彤.私用不动产“剩余物权”及其权利登记困境——以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为背景[J] .甘肃理论学刊,2015,35 (3):108 - 115.

[63] 朱北仲.我国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经济纵横,2015,31(5):44 - 47.

[64] 杨青贵.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困境及其出路[J] .现代法学,2015,37(5):74 - 84.

[65] 关锐捷,李伟毅.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22(1):1 - 3,90.

[66] 张惠远,郝海广,范小杉.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环境保护,2015,43(11):30 - 33.

[67] 杨海龙,杨艳昭,封志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J] .资源科学,2015,39(9):1732 - 1739.

[68] 操建华,孙若梅.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研究[J] .生态经济,2015,31(10):25 - 28,40.

[69] 薛智超,闫慧敏,杨艳昭,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核算体系设计与实证[J] .资源科学,2015,39(9):1725 -1731.

[70] 江东,卓君,付晶莹,等.面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空数据库建设[J] .资源科学,2015,39(9):1692 - 1699.

[71] 张先贵.《土地管理法》修改的理论争鸣与现实选择——兼论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走向[J] .北方法学,2015,9(5):109 - 115.

[72] 杨卫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户羊群行为——来自浙江省嘉兴市农户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5,33(2):38 - 51,82.

[73] 陶钟太朗,杨遂全.农村土地经营权认知与物权塑造——从既有法制到未来立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73 - 79,127.

[74] 蔡立东,姜楠.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法构造[J] .法学研究,2015,62(3):31 - 46.

[75] 李东侠.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中受托人的法律规制研究[J] .河北法学,2015,33(9):93 - 101.

[76] 李莉.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中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保护[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0(2):60 - 66.

[77] 文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法律规制研究[J] .法学杂志,2015,36(5):55 - 67.

[78] 宏臣.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元结构属性[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7(5):122 - 128.

[79] 宋宗宇,何贞斌,陈丹.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确定化及其制度构建[J] .农村经济,2015,33(7):19 - 24.

[80] 申惠文.法学视角中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3):39 - 44.

[81] 苏方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反思[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3):32 - 38.

[82] 罗剑朝,庸晖,庞玺成.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2015,33(3):84 - 96.

[83] 叶兴庆.集体所有制下农用地的产权重构[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22(2):1 - 8,91.

[84] 唐欣瑜.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改革与立法突破[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14 - 19.

[85] 温世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的法制革新[J] .中国法学,2015,3(4):66 - 83.

[86] 陆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证解析与立法回应[J] .法商研究,2015,59(3):16 - 25.

[87] 夏方舟,严金明.土地储备、入市影响与集体建设用地未来路径[J] .改革,2015,28(3):48 - 55.

[88] 雷庆勇,吕杰,李佳奇.我国农地入市的障碍与实现路径[J] .经济纵横,2015,31(2):36 - 39.

[89] 王恒.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15,37(3):70 - 75.

[90] 吴贵森.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立法探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8 - 14.

[91] 孟祥舟,林家彬.对完善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2(S1):71 - 73.

[92] 张鹏,高波.土地准征收与补偿:土地发展权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64 - 72,126 - 127.

[93] 张晓军,赵虎,徐匆匆.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机制优化探讨——一种基于规划实施管理的视角[J] .城市规划,2015,31(4):98 - 104.

[94] 林坚,黄菲,赵星烁.加快地下空间利用立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J] .城市规划,2015,31(3):24 - 28.

[95] 李冰强,卢怡莹.农地用途管制制度困境与对策选择[J] .经济问题,2015,36(2):109 - 113,119.

[96] 祁欣欣,许实,方斌.基于耕地非经济价值基础的省级耕地保护责任量配置[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7):89 - 97.

[97] 蔡燕培,许实,方斌.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义务量配置与对策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6):26 - 32,74.

[98] 曹瑞芬,张安录.耕地保护优先序省际差异及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基于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2(8):34 - 42.

[99] 周小平,李金展,柴铎.中国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及其实现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2015,31(9):99 - 103.

(本文责编:郎海鸥)

Progress Review on Land Science Research in 2015 and Prospects for 2016: Sub-report of Land Management

ZHU Dao-lin1,2, YUN Wan-qi1, ZHANG Li-xin1, YAN Xue-li1, ZHANG Ke1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2. Center of Land Policy and Law, Beijing 100193,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and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abroad in 2015,as well as to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research. The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paper is literature review.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cuses of l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2015 include land use conflict and coping mechanism, land ownership effect, the path to solve the land disputes, while the research focuses in China include land system reform, land marke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sset management, land policy and law, and land uses control as well 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etc. Conclusions are that: In 2015, the research about l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mechanism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the hot issues on reform practice are prominent,but valuable basic theory research is obviously weak.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in 2016 and in the near futur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land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 real estate unified registration system, natural resources asset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land law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e.

land management; land law; review; land policy;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land system reform; land sciences

F301.2

A

1001-8158(2016)02-0066-10

10.11994/zgtdkx.20160303.100140

2016-01-12;

2016-01-22

朱道林(1966-),男,安徽金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与土地政策。E-mail: dlzhu@cau.edu.cn

猜你喜欢
不动产登记土地管理综述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管理工作探究
关于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广西海岸带陆海资源过渡区域不动产登记融合研究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