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顺
威尔第歌剧《弄臣》著名唱段钢琴伴奏乐队思维研究
郑明顺[1]作者简介:郑明顺(1963~)女,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
[内 容 提 要]《弄臣》是威尔第非常著名的歌剧曲目,不仅具有着非常丰富的音响效果,且具有着非常强的戏剧冲突,较好的完成了剧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同时,该作品的钢琴伴奏,也体现出了较高价值的乐队思维。在本文中,将就威尔第歌剧《弄臣》著名唱段钢琴伴奏乐队思维进行一定的研究。
威尔第歌剧/《弄臣》/著名唱段/钢琴伴奏乐队思维
“乐队思维”是指声乐艺术指导在对作品伴奏部分进行演奏时,通过对乐谱的积极分析将伴奏乐谱中不同乐器、不同声部音乐进行联想,以不同触键方式进行演奏的一种方式,可以被运用到创作歌曲以及歌剧咏叹调等很多声乐体裁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弄臣》中的乐队思维进行掌握,在本文中,通过其著名唱段的分析以及乐队思维在该作品钢琴伴奏中的体现进行研究,帮助我们在实际演奏中进行更好的运用。
该歌剧具有着较强的戏剧性以及抒情性特点。在整个歌剧中,故事都紧紧围绕“矛盾”开展,且在乐队效果方面也具有着振奋人心以及丰富多彩的特征。正是这部分特点的存在,我们从钢琴伴奏角度对该作品的乐队思维进行研究,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以及代表性。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弄臣》的创作阶段,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奥地利统治下,整个社会处于一个较为动荡的环境下,而意大利人民为了获得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也同当时的统治势力进行了非常顽强的反抗。威尔第具有高尚爱国情怀的人士,在该过程中,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解放愿望,积极响应民族运动,并将自身对于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爱国热情充分融入到了歌剧作品的创作当中。在《弄臣》这部作品中,“诅咒”是重要的主题,主人公里格莱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笑是其最大的一项特征,作品中通过对主人的笑、对无辜人的笑以及对女儿的笑对该人物的复杂特点进行了充分体现。而他的女儿吉尔达也在故事的发展中体现出了较大的矛盾特点,其对公爵又爱又恨,并最终为其献出了生命。可以说,通过威尔第将这部分矛盾在音乐当中的设置,并由于音乐对作品主题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塑造,使歌剧更加丰富、具有内涵,而为了使歌剧在演奏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良好的乐队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该作品的乐队思维进行研究,我们以《弄臣》中《亲切的名字》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亲切的名字》描述的内容是当吉尔达遇到公爵之后,感到自己坠入爱河所唱的一首咏叹调,以此抒发了对公爵的爱意。在对该唱段乐队思维进行分析时,离不开良好的乐队知识,对此,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宣叙调部分
在该唱段中,是吉尔达向恋人表达爱意的歌曲,“情”在该唱段中具有核心地位。在该唱段的宣叙调部分,就已经对主题进行了明确的阐释,在前奏中,其仅仅具有三个小节:
例1.乐队总谱
例2.钢琴缩编谱
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如何使乐曲演唱者以更为迅速、快速的方式进入到角色当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问题。而要想对该目标进行较好的实现,同钢琴伴奏的想象力以及丰富性则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乐队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一部分低音和弦由木管乐器进行演奏,由长笛对高音的旋律声部进行演奏。在钢琴伴奏中,需要在对上述两种乐器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同时深入了解歌曲内容,即在把握唱段内容的同时更好的对演唱意境进行营造。
1-3小节是唱段的引子,从总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旋律声部由长笛担任,以断音方式对上行琶音的旋律音型进行演奏,以此在给人一种清新、纯净感觉的同时更好的体现出吉尔达的少女之情,也是对作品人物性格的一种良好体现。此处每两个小节为一个单位,都具有一个长为八拍的和声基础,在使用木管乐器对持续音进行演奏的同时具有着单簧管、双簧管以及大管的音色。在演奏过程中,整个乐器组具有着音色深沉、浑厚的特征,以此对演唱者音线的悠远、动听以及缥缈特征进行了衬托。而在演唱部分,则由二度音程以及直线型的同音反复对其中的部分旋律线条进行了组成,该种音型非常典型的体现出了宣叙调的特征,同普通人的说话非常类似,在对吉尔达对爱人感情以及爱意进行表达的同时在旋律角度也具有着抒情以及流畅的特点。
通过上述对该唱段乐队总谱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钢琴伴奏实质上就是乐队总谱的一种缩编,同乐曲的声乐部分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整体。基于上述特点,当钢琴伴奏在对该部分进行演奏时,需要对自身想象力进行充分的发挥,保证钢琴演奏的旋律音色能够同长笛间具有着贴近的特点。同时,该部分也需要注重对安静特征的把握,即右手模仿长笛、左手模仿木管,通过左右手间的积极配合将纯净、明亮的长笛音色衬托在木管乐器当中,使音乐具有更为明朗线条的同时给人以更好的遐想空间,以此更好的对吉尔达对爱情的向往、渴望以及当时甜蜜的心情进行表达。而在演唱方面,由于该部分具有着甜美的整体情绪,演唱者在实际演唱时,则需要表达出较强的穿透力以及明亮的音色,进一步提升乐曲效果。
2.咏叹调部分
咏叹调是整个乐曲演唱时间最长的部分,其由两部分组成:
(1)第一部分
该部分分为三段,在情绪方面具有着逐渐加深、层层递进的特点:
第一段,由人声演唱以及乐队独奏这两大部分组成,两者具有着相同的规律,先由乐队进行演奏,以此较好的营造出一种具有抒情特征的效果。
例3.乐队总谱
例4.钢琴缩编谱
该旋律为该段乐曲的主题,主旋律在中高音区以交替的方式进行,通过两支长笛以相隔六度音程的方式对主要旋律进行演奏,而其他部分则依然由弦乐部分进行演奏。演奏方面,由拉弓断奏方式进行,以此对少女不可捉摸、具有神秘特征的内心进行模仿。而在该乐段的低声部,则可以通过巴松的应用对弦乐进行替代。首先,由于其处于音域的中低音区,该区域通过巴松的演奏不仅具有着柔美以及饱满的特征,且在表现力方面也具有着更好的效果,可以根据情绪需求进行选择。和声部分,该部分在使用方面具有着较为传统的特点,其和弦序进为I-V-I-IV-V-I,都为大三和弦。从这里可以充分感受到吉尔达此时幸福、明朗的心情。
(2)第二部分
在该部分中,再现了演奏中的宣叙调旋律,并以巧妙的方式引用了咏叹调旋律,以此对两种表现方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而除了在旋律方面的再现之外,该部分在演奏的旋律以及情绪方面都同之前部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由弦乐承担该部分的主旋律声部,加入了23分音符小提琴颤音,在低音区中对大管以及定音鼓进行加入,在对该故事悲剧情节进行渲染的同时也对不安的情绪以及气氛进行了营造。此外,该部分还加入了合唱,在对音乐整体进行进一步丰满的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悲剧发展做好了铺垫。在该乐段中,可怜的吉尔达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一场大大的阴谋,仅仅通过在心中对爱人名字的呼喊渴望获得心灵上的宁静。而正是这种剧情的变化,使得作曲家将伴奏的旋律、配器以及节奏都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即在演唱旋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其他因素的改变获得更为强烈的对比效果。
可以说,乐队在演奏中具有着非常丰富的效果,且其音响效果也具有着非常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能够较为形象的对作品中的人物特点以及音乐性格进行刻画,而这正是钢琴伴奏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具体对作品进行演奏时,如果没有做好处理与控制,则很可能将其演奏为平面、简单的叙述以及独奏。而作为听众,在聆听演奏时,也仅仅能够对演唱、伴奏的声部进行聆听,而不能够感受到由此而来的、具有立体特征的效果,很难使听众因此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获得更好的演奏效果,则可以在分析演奏效果的同时在伴奏中做好不同类型乐器的对应,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想象力的充分发挥,通过乐队思维对钢琴伴奏的实际演奏进行指导,通过自身情感以及适当想象的加入以乐队思维对实际表演进行引领,进而获得更好的演奏效果。
为了更好的掌握乐队思维,我们通过之前掌握的思维方式对钢琴演奏进行指导。还是以《亲切的名字》这个唱段为例,在该唱段中,钢琴伴奏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对演唱者的演唱意境进行营造;第二,对演唱者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可以说,仅仅对钢琴伴奏技巧上论述很难对上述两方面进行实现。对此,则需要通过对钢琴伴奏情感的归纳更好的对钢琴技巧进行解决。
在该作品中,长笛可以说是非常主要、且具有浓厚特色的乐器,贯穿到整部作品当中。长笛是一种吹孔器鸣乐曲,具有着音色明亮的特征,能够使听者感受到透彻以及清新的感觉。通过在该唱段对长笛的应用,不仅能够起到情感营造的效果,且能够对吉尔达善良、纯洁的一面进行深刻的刻画。而在不同音域方面,其所具有的音色特征也各不相同:在高音区,有着明亮以及活泼的特点,而在低音区,则具有着优雅以及圆润的特点,需要在实际演奏中根据音区的不同以不同方式进行演奏。
例5.钢琴缩编谱
1.射线上行分解和弦琶音
在该作品上行分解以及伴奏琶音部分,在整个宣叙调中都特别强调演奏方法。在谱例中,该段音符从中音区到高音区逐渐过渡,而在这个区域中,长笛音色则具有着较强的变化特征。对此,在实际演奏中,需要积极尝试使用不同的演奏触键方式。在中音区,钢琴要以指腹进行演奏,并随着气息的不断下沉以深、慢的方式进行触键,使二指以及大指间具有更为紧密的衔接特征,保证具有良好的连贯性以及圆滑性,更好的模拟长笛饱满的音色。而在第一小节后三拍位置,钢琴为连跳音,该种语气能够更好的对长笛的演奏方式进行模仿,而由于长笛为吹孔乐器,吐音可以说是其基本演奏方式,同时也具有着回音特征,所以,在具体演奏中则具有着“藕断丝连”的效果,且所发出的每个音都具有着晶莹、透明的特征。在我们通过钢琴对其进行演奏时,需要从指腹开始,随着音区的提升逐渐减少指腹接触,最终转变为指尖弹奏。而在高音区中,则更需要强调演奏过程中的敏感性以及迅速性,通过踏板的应用使发出的声音具有轻盈、洁净的特点,并在从远及近的过程中形成更具幻想特征的气氛。在对踏板进行应用时,可以使用碎踏板方式,并将踏板踩到二分之一,以此在避免出现浑浊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延音效果。
例6.钢琴缩编谱
2.音程快速跳奏
在该段的乐队总谱中,音程快速跳奏是由两支长笛完成的,且在第一、第二长笛间具有六度的间隔,在具体演奏中非常容易实现。而在钢琴缩编谱中,则需要使用一只手对六度音程的远距离大跳进行弹出,而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首先,第一长笛具有着音色明亮的特征,所处音区较高。对此,在演奏时则需要注重外声部的突出,并在练习时可以将两个声部以分开的方式练习,并最终合二为一;其次,当以长笛对该旋律进行演奏时,应特别对吐音的快速性引起重视,不仅要保证不同音阶吐气的快速性、集中性以及灵活性,也需要保证手指具有准确以及灵活的换位。根据此种特点,在使用钢琴进行演奏时,则同样需要秉承触键的准确性以及敏捷性,不仅要保证手腕以及手臂更具放松性,还要保证手位移动的快速性;其次,要以较慢速度进行练习,保证快速弹奏中的准确性。
乐队思维是歌剧钢琴伴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文中,我们对威尔第歌剧《弄臣》著名唱段钢琴伴奏乐队思维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目的对于实际演奏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刘雅琴.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角色的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1
[2]李永光.威尔第歌剧<弄臣>男中音咏叹调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李强.威尔第歌剧<弄臣>中曼图亚公爵的角色及其唱段分析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9
[4]尹小虎.威尔第歌剧<弄臣>中重唱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5]宁翔良子.威尔第歌剧<弄臣>著名唱段钢琴伴奏乐队思维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
[6]岳凌鹏.歌剧的钢琴伴奏浅议[D].中央音乐学院2010
[7]温丽.威尔弟歌剧<弄臣>中女主角吉尔达的角色及其唱段分析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
[8]潘叶琴.威尔第歌剧<弄臣>吉尔达形象塑造及审美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09
[9]高巧艳.歌剧<弄臣>重唱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
[10]徐欣.歌剧<弄臣>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艺术价值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王进)
1001-5736(2016)02-0129-4
J6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