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育研究:助推区域素质教育内涵发展
——访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徐建敏

2016-08-13 08:04
现代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差异研究发展

■本刊特约记者 邓 婷



◎局长访谈◎

差异教育研究:助推区域素质教育内涵发展
——访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徐建敏

■本刊特约记者邓婷

【引言】烟台市的基础教育改革历史源远流长。1984年,烟台市被国务院和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尤其是2004年烟台市基础教育改革从以外延发展为主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决策的实施,烟台市的教学改革全面进入了内涵发展、整体推进、自主创新的崭新历史时期,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是从1996年开始的区域差异教育研究。这项课题研究不论在实验规模上还是经验成果的可靠度上都堪称区域课题研究的范本,为烟台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做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贡献。本期,我们就差异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规划等关键性问题,特别专访了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徐建敏。

记者:烟台市的差异教育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发起至今的一项历经20年的区域性教改项目。当初,烟台为什么要确立这样一个课题?它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

徐建敏:差异教育研究是我市自1996年发起,历经4个五年规划期,耗时20年的一项区域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烟台本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差异教育,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张振国先生撰写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想办学模式》。张先生基于他个人多年的专业学习和管理实践,从人的发展规律、教育功能的演变以及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三个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勾画出基础教育学校办学的理想蓝图,提出了“弹性的学制、课程结构和课程计划”、“可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等达成基础教育理想学校目标的一系列现实构想。这些思想和观点正是今天我市差异教育研究的理性启蒙和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我市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声势浩大的目标教学研究的重要发源地。因而,专职研究者、实验教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多个层面经历并接受了这一研究的深刻洗礼。也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薄弱环节和崭新问题,它们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优势学生落实高层次目标和对所有劣势学生落实单元目标存在较大的障碍和困难,这些学生学习的特别需要与发展受到同一目标和集体教学的严重制约”。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1996年申报立项了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课程异步教学实验与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科课程异步教学实验,开始了对本土差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漫漫研究路。

20年间,我们已逐步建立起烟台的差异教育体系,并对差异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我们的差异教育研究是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无视学的存在”、“忽视学的节律”、“漠视学的差异”的现实问题,基于国家整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个体的现实差异,试图通过“重构观照个性的学校课程”,最终促成每个生命的健康和谐发展。烟台差异教育的核心主张是“因学定教”,因学定教之“学”,不仅指学生,更指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只有从这个“原点”出发——充分地认知、把握并顺应“学”的规律、特点及状态,才能将以知识逻辑为贯穿的“理想课程”转化为更加贴近学生的“学生课程”,才有可能在面向全体的过程中通过适合的、有针对性的“教”,将目标期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生成长。

记者:差异教育研究是一项课题研究项目。烟台能在20年的时间持续推进与深化这一研究项目,主要是基于哪几方面的思考?

徐建敏:我市的差异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一是基于差异,即正视差异、把握差异、从差异出发。这是认识和实施差异教育的起点。二是关照差异,即动态地关注和照顾差异、适时地发掘和利用动态的差异。这是差异教育的基本规定,是差异教育的过程特点。三是发展差异,即促进学生差异化地学习发展。既要引导不同的学生自主愉悦地量力而学,实现基于各自个性特点的最优发展,又要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和谐交融、共同发展。我市差异教育研究的成效充分说明,区域性推行差异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选择,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创建特色学校的现实要求。

一、区域推进差异教育研究是发展学生个性、提升生命质量的必然要求。实施差异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既发掘学生个性成长的共同点或相似点,又用多维、发展的视角来解读学生成长的特殊性;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内部和个体之间差异因素的前提下,准确定位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类型和教育资源,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为学生创设符合成长规律和需求的最佳“支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发展的主体性;通过最大程度地开发差异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实现最佳的发展,从而提升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区域推进差异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水平的时代要求。教育公平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之一。在我们看来,真正的公平不是平均意义上的平等,而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差异基础之上、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为意旨的个性化教育。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重心更多停留在让不同的学生适应同一规格的教育上。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应的、有效的,但就全体学生而言则必然是不适合的,必然会使其中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成长的自信。让所有的学生适应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教育教学,其实是一种最大的教育不公。而实施差异教育,不仅能进一步优化教育的内部环境,更能进一步优化教育的内在机制,让教育适应学生、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这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水平的现实选择。

三、区域推进差异教育研究是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办学境界的基本要求。差异教育不仅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对于教师和校长的个性化成长,乃至学校的特色发展,也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其前提就是教师的教学必须富有个性,校长的管理必须富有个性。无论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新课程的推进,都迫切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丰富多彩的发展需求,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获得应有的发展。教师要基于自我和学科,基于学生的学习差异,寻求最有针对性且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最大程度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效能,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呆板与低效。管理者要把不同的教育信念、办学思路和管理风格作为差异教育的重要资源,基于学生和教师的差异进行有效管理,为每个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发展空间,创造出特色鲜明的学校教育生活。研究者要探索基于个性差异的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成长,指导学校和教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创办出一批特色学校和风格教师。

记者:从1996年到2016年,烟台的差异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助推区域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您认为,差异教育研究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徐建敏:20年来,差异教育研究始终以引领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为己任,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起本土化的差异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在我个人看来,差异教育研究为推进区域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开发出有效转变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情调研、课例编制、课堂观察和教后说课。如何把高远冷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转换为让一般学校、一般教师备感亲切温润的教育行动?学情调研技术可以说当仁不让地开启了这样一条较为现实的路径,这项技术也毫无争议地成为其他三项技术的基本前提。基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把握和教师个人经验来确立课时教学目标的过程,使得教师的课例编制充满生命的意蕴和思想的张力,也使得随之而来的教学流程设计、精彩片段呈现乃至个人教学反思和他者专业点评一以贯之、浑然一体,教师终于走上了一条“发出自己声音”的康庄大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技术,不仅把“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呼唤演变为一般学校、一般教师只要愿意就可以掌握的事实,而且赋予了专业的听评课“人”的灵魂和“学”的温度。从2010年开始推行的差异教育优质课评选方式——教后说课,不仅彻底地告别了传统优质课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用别人的学生上我的课”的评选方式,而且更为彻底地是终于把教师和学生从40分钟或者45分钟逼仄的课堂时空中解放出来。这样的解放,无论对教师有效地自我反思,进而更有效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而言,还是对他者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教师教学而言,都有着革命性的意义。教师专业的尊严与幸福也因此而得到保障。

二是构建起区域课题研究的新范式。差异教育的研究范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依靠”:一是依靠专业研究者持续指导引领。差异教育研究从“九五”创立之初,就得到了国家以及省、市知名专家的高位引领。北京师范大学的裴娣娜教授、尝试教育理论创始人邱学华先生、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教授、中国教科院的陈如平主任等知名专家都对课题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和切实的引领。尤其是以张志勇研究员为组长的创新教育课题组,他们的研究理念甚至直接影响了我市差异教育的研究走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依靠年度性专题会议逐步完善、深化经验成果。20年来持续运行着的“研究年会制度”,不仅有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和不断深化,而且也成为所有对改变学校教育现状和解决现实问题抱有期待的研究课题的重要遵循。三是依靠行政手段助推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从1996年到2016年,烟台市的四任教育局局长都站在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对差异教育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殷切的期望,不仅将深化差异教育研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召开“全市初中教学工作暨差异教育经验交流会”,而且先后出台了包括《关于实施差异教育深化初中教学改革的意见》的一系列相关文件。正是有了行政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我市的差异教育研究才得以坚守20年,并取得了可靠而丰硕的研究成果。53项相关性研究在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部门获准立项,70余项核心成果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等教育主流报刊上公开发表,连续3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三是引领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风尚。差异教育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多年来咬定青山、寂寞前行,成为全市课堂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的主导力量,为区域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7所实验点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校,4人被授予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齐鲁名校长等称号。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烟台差异教育研究未来的努力方向。

徐建敏: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是从差异教育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说,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基于课程的教学或者说提升到课程意义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开展课堂改革必须拥有更为高位的课程视野。从这样的意蕴上来说,首先,差异教学就是“学校课程”整体建设范畴中的学科课程开发行为,而我们孜孜以求的差异教育,就是基于别具一格的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向,扎扎实实地构建个性化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校课程,进而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并最终实现育人目标的过程。其次,基于当前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从“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土著”,教学环境已经由线下的课堂教室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OTO环境,教学资源由直观的教材课本变为海量的在线资源。这些变化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差异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二是从烟台教育的发展走向来看,素质教育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永远的航向。2016年1月22日至23日,我们在莱州市召开了“烟台差异教育研究20年成果展示暨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培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提出了30年来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能够持续向前的两条基本经验:一是教育改革必须保持一以贯之的高度连续性。在烟台,除了差异教育研究,我们的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德育序列化体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这些改革实验项目都是历经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一个研究历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连续性,我市的基础教育才能步步为赢。二是教育改革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是科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科研是认识教育规律、发现教育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近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尊重教育科学,尊重教育规律,才能保持教育发展正确的方向,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正是由于依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差异教学、德育序列化等一大批研究项目的应用、推广和普及,才保证了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对差异教育而言,一些可靠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亟待我们去推广,一些在局部取得突破的新经验亟需我们在更大范围内去验证,一些不成熟的新思考、新思路更是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丰盈、完善。我始终坚信,我市的差异教育研究能够为繁荣我市教育科学事业、推动区域素质教育内涵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烟台264003)

猜你喜欢
差异研究发展
相似与差异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找句子差异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