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凯+王西
【摘 要】 成本性态理论模型认为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正向同比例变化的特征,而国外研究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销售收入上升时,SG&A上升的幅度大于销售收入下降时SG&A下降的幅度,即费用成本出现了粘性现象。选取1999—2014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就成本粘性的存在和代理问题对粘性问题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粘性问题;公司中的自由现金流与成本粘性程度正相关;若公司CEO发生变更,成本粘性程度会减小;公司高管薪酬与成本粘性程度成反比。
【关键词】 成本粘性; 自由现金流; CEO变更; 高管薪酬
【中图分类号】 F275.3;F40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6-0033-05
一、引言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日常决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好的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Eric N et al.[1]的传统成本性态观点认为,企业的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成正比例变动,该理论是基于对理想化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出的,在理想化条件中,并未考虑到某些影响收入和成本的经济因素或公司经理人的个人因素可能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影响。所以,用传统成本性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与决策的效率与效果难免遭受质疑,因此Mark et al.[2]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和日常开支(SG&A)与销售收入关系的研究发现,销售收入每上升1%,SG&A会上升0.55%,而销售收入每下降1%,SG&A只下降0.35%,第一次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上市公司的SG&A与销售收入的变化不对称趋势,即销售收入上升时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大于销售收入下降时成本费用的减少幅度。Mark et al.[2]将这种现象称为“成本粘性”。
那么,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成本粘性?成本粘性与代理问题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实证检验。
在经典的管理会计论述中,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关系被简单的阐述为一种线性关系,并且没有考虑到一些现实存在的经济因素对这种现象的影响,如在现实世界中业绩表现、资产结构、员工结构等。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大部分只从单一的方面理论或从实证方面对成本粘性进行研究,很少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成本粘性的存在,并着重考虑了委托代理的多个因素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出发,用实证的方法分析并验证经理人的机会行为对成本粘性问题的影响程度。
二、文献综述
粘性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成本与业务量之间有着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且业务量上升或下降对应的成本上升或下降的额度是相等的。成本粘性是相对于业务量的上升或下降,成本的上升或下降幅度并不是相同的,是一种不对称的线性关系。本文不区分成本粘性和费用粘性,统一称为成本粘性,而这成本是狭义的成本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成本粘性也是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成本随着销售收入的上升(下降)而上升(下降),但销售收入下降而导致的成本下降的幅度没有销售收入上升而导致的成本上升的幅度大。成本的调整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称之为成本粘性。
成本粘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成本粘性与销售收入的下降速度成反比。当销售收入急剧下降时,成本粘性的程度反而会减小,这是成本粘性的反向性。当销售收入急剧下降时,公司会在短期内承受巨大的打击,即使经理人对未来的预期很乐观,也要先把眼前企业承受的损失弥补,经理人就会选择尽可能地减少当期的成本费用支出。成本粘性就出现了反向性特征。
代理理论是目前对成本粘性比较流行的一种理论解释。导致代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导致经理人大多会从薪酬和自己所能控制的会计项目上来操纵,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当销售收入上升时,由于企业经营情况较好,业务量较大,经理人通常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配合升高的业务量;而当销售收入下降时,经理人不愿降低自身薪酬来减少费用的开支,同时要保留一定量自己可以控制的资源,所以经理人会减慢缩减成本费用的速度。这样就导致了成本粘性问题的存在。
对于成本粘性的研究,国外学者研究起步相对较早,研究的方向也比较广泛。利用新凯恩斯经济学中价格粘性的概念,将这种费用由于销售收入增减而增减但幅度不对称的现象称为成本粘性。Mark et al.[2]的研究从销售收入连续下降、资本密度、员工密度和经济增长四个方面分别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做了检验,发现四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成本粘性的程度。
Marcia et al.[3]在Mark et al.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只有当销售收入的增减幅度超过10%时,才表现出成本粘性的特征,因为当销售收入上升的幅度大于10%时,经理人要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来满足更高的销售量;当销售收入降低超过10%时,经理人不愿降低削减企业的生产能力,导致成本粘性问题的存在。
国内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尚处于初创并不断丰富阶段。孙铮和刘浩[4]通过对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1994—2001年连续八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同样存在成本粘性问题,当销售收入上升1%时,成本上升0.559%,但是当销售收入下降1%时,成本仅仅减少0.058%,这一回归结果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
在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大部分制造商都需要长期的订单来维持原材料供应,生产成本方面是无法在短期内削减已经签订好的原材料采购单的,在生产成本上会存在成本粘性问题。另外,当业务量上升时,制造型企业通常会增加生产经营的投资,投资于固定资产时,若下一期的销售收入减小,上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不仅不能马上处置掉,还会产生维护、折旧等费用,折旧进一步增加了成本粘性的程度。因此,本文选择以制造业上市公司部分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来检验我国企业的成本粘性问题。
三、相关假设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给经理人对成本费用等支出留下了很大的操纵空间,通过这种途径来达到晋升或获取高额报酬等个人利益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存在粘性问题,本文提出假设1。
H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问题。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经理人有动机通过报表的操控为自己谋取利益。
自由现金流是一个被广泛应用衡量代理问题的变量。当公司中有自由现金流时,经理人通常会将其投资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甚至投资到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而不向股东发放股利,目的是为了增加额外的消费支出。本文预测当自由现金流多时,经理人有动机过度投资或增加企业的费用成本,反之,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经理人会缓慢缩减费用成本,为日后的经营管理保留一定的资源,结果导致成本粘性程度的增加,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a。
H2a: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程度与成本粘性程度正相关。
经理人管理企业,通常会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投资并建设企业来获得外界对自己更高的评价以及更高的薪酬,然而当经理人到了退休或要离任的时候,经理人就不会太过投资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而是会降低成本费用,使报表业绩更加好,这样,在经理人离职的年份,通常报表中的费用支出会减少,导致成本粘性程度的减小,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b。
H2b: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CEO离任与成本粘性程度正相关(离任年度成本粘性程度减小)。
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通常部分与业绩挂钩,经理人通常会想方设法提高业绩来获得更高的薪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过度投资,为私人收益提供来源保障,激励政策通常会增加成本粘性的程度。当公司的高管薪酬足够高时,经理人便不会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为自己谋利。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c。
H2c: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成本粘性的程度负相关。
四、样本选择与模型的构建
本文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为保证样本的连续性,选取2001—2014年连续14年间未改变主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处理过程与Mark et al.的数据处理过程相似,初始数据有从2001—2014年的23 925个观测值。样本区间要求包括当年和前一年的销售收入和销售管理费用,并将缺失值及销售管理费用大于销售收入的样本剔除后,得到了15 495个观测值。为了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分别剔除了销售收入变动和销售管理费用变动的前后各0.5%,得到15 340个观测值。最后,根据Mark et al.的建议,本文将销售收入与销售管理费用反向变化的值剔除,得到7 151个观测值。
本文旨在研究代理问题对成本粘性的解释程度,根据已有相关文献,选择销售收入和销售管理成本,以及能够充分代表高管机会主义动机的代理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对代理问题与成本粘性进行实证分析,各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本文用三个变量来描述由于代理问题导致管理者的动机:自由现金流、CEO的变更、高管薪酬。自由现金流是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减去发放的股利后除以公司年末总资产来计算的。CEO的变更是一个虚拟变量,如果CEO在本年发生变更,赋值为1,否则为0。高管报酬通常包括薪水、奖金和发放的股票与期权。通常用高管薪酬来近似代替高管的报酬,所以本文用上市公司前三名高管薪酬来衡量高管报酬变量。
本文将对销售管理费用的粘性问题中已知的经济决定因素作为主要控制变量,包括员工密度、资产密度[2]和业绩表现。
员工密度:拥有员工较多的公司,销售管理费用会比员工少的公司高。因为公司要支付较高的员工薪酬,人力成本会相对高一些。公司业务量的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公司支付更多的培训员工和解雇员工的成本,导致成本费用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下来,增加了费用的粘性程度。
资产密度:拥有较多固定资产的公司其维修和维护成本相对大一些,当业务量上升时,企业会倾向于购买新的固定资产,而当业务量下降时,固定资产的固定维修或折旧会分摊到单位产品,导致成本粘性问题的存在。
业绩表现:本文将业绩表现设置为哑变量,当t-1年的销售收入少于t-2年的销售收入时,业绩变现变量设置为1,否则为0。
本文借鉴Mark et al.[2]的研究成果,用以下对数模型来检验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存在和程度,模型A表述如公式1所示。
其中,Cost■代表第i家公司第t期的成本,本文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来衡量Costi,t变量;Salesi,t是第i家公司第t期的业务量,本文用销售收入来衡量Salesi,t,DecDummy是哑变量,当Salesi,t
H2a—H2c预测了代理问题与成本粘性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正如前文所述,本文将用三个代理变量(自由现金流、CEO变更和前三名高管薪酬)来衡量高管的机会主义动机,但是对于自由现金流变量的使用有一个很重要的局限,假设自由现金流是一个外生变量,自由现金流变量的大小可能会受公司规模、公司杠杆和投资机会等因素影响。为了减少它的内生性,将(t-1)期的自由现金流作为自由现金流的工具变量替代它。因此在模型A的基础上扩展成模型B来研究委托代理问题与成本粘性的问题,模型表述如公式2所示。
其中AgencyVar分别是之前定义的三个代理变量:自由现金流(FCF)、CEO变更(CEO Horizon)和前三名高管薪酬(PAY)。像模型A中的成本粘性会随着β2的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一样,在模型B中,成本粘性会随着βm和βp的负值的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样本中,Costi,t的均值是4.5亿元,标准差是14.45亿元,最大值是1 060亿元,最小值是0.02亿元,标准差明显偏高说明各上市公司的销售管理费用差距还是很大的,Salesi,t的均值是55.9亿元,中位βp数是9.78亿元,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说明各公司的销售情况不一,公司间相差巨大。自由现金流的标准差也比较大,适合衡量不同水平的经理人机会主义的行为,高管薪酬变量的均值是0.94,标准差是1.2,比较小,说明各公司对高管的薪酬激励相差不大。本文同时对控制变量做了描述性统计,样本公司中,每百万销售收入的雇员人数的平均值为2.79,中位数为1.77,平均资产密度为2.42。
本文利用模型A,对H1进行检验,即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成本粘性问题以及成本粘性的程度。由于DecDummy哑变量在销售收入下降时取1,上升时取0,并且β1衡量的是当销售收入上升1%时销售管理费用增加的百分比,所以(β1+β2)衡量的是销售收入每降低1%,销售管理费用降低的百分比。为了支持H1,β1应当显著为正,β2应当显著为负,此时则有β1>(β1+β2),成本粘性存在,并且β2越小时,成本粘性程度越大。
模型A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由回归结果表可以看出,β1显著为正,且β2显著为负,两个系数均在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β1为0.602说明当销售收入上升1%时,销售管理费用上升60.2%,β2为-0.423,则β1+β2为0.179,说明销售收入下降1%时,销售管理费用下降17.9%,实证结果证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存在成本粘性问题。
控制变量的交互项的相关系数与预期一致,EIi,t的系数估计值为0.076,说明雇佣员工越多的公司,成本粘性的程度会更小一些,雇佣员工越多的公司销售量下降的时候多会选择裁员,减少费用的开支,导致成本粘性程度的减小。AIi,t的系数估计值为-0.025,表示在有相对较多的资产的企业中,成本粘性的程度会更高一些,固定资产越多的公司每一期对固定资产的维修、折旧和管理费用就多一些,导致成本粘性程度的增加。SDi,t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正,说明若连续两年销售收入减少,则成本粘性的程度会小一些;销售收入连续两年减少时,管理者会考虑在合理范围内减少相应的费用开支,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与运转,导致成本粘性程度的减小。
本文用模型B来验证H2,即代理问题对成本粘性有影响。像模型A中成本粘性会随着β2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一样,在模型B中的交互项中,成本粘性会随着βm和βp的负值的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H2a预测成本粘性会随着公司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预测FCFi,t-1交互项的系数为负。H2b预测CEO更换年度成本粘性的程度会减少,所以预测CEO变更的交互项系数为正。H2c预测高管薪酬越高,成本粘性的程度会减少,所以预测高管薪酬的交互项系数为正。模型B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模型B的回归系数表中可以看出,与模型A的结果相似,模型B中β1显著为正,是0.685,而β2却不显著,控制变量的系数符号与模型A的回归结果相同。FCFi,t-1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0.122,而FCFi,t-1的交互项系数的符号与预期一致,是-2.068,说明企业自由现金流越高时,成本粘性越大,这一结果支持了H2a。CEO变更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若在t年CEO发生变更,则会减少成本粘性的程度,与预期一致,这一结果支持了H2b。高管薪酬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是0.073,与预期相同,说明高管薪酬越高,成本粘性的程度会减小,这一结果支持了H2c。
六、结论
本文首先研究了成本粘性的存在与否问题,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成本粘性问题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将成本粘性作为较长时间段内考察公司高管业绩的参考指标,验证了自由现金流与成本粘性程度正相关,而公司高管薪酬与成本粘性程度成反比关系。通过对三个代理变量进行实证回归,研究中发现当制造业企业中存在过多的现金流时会使经理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增加成本费用,导致成本粘性程度的增加;企业CEO若发生变更,如资产重组、股权转让、收购兼并等行为发生后,通常新任CEO会为了自己的声誉考虑,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减少了成本粘性的程度;高管薪酬越高,高管为自身利益调整费用的程度就会减小,成本粘性的程度就会减小。以上研究成果也表明采用相对长周期的员工(高管)持股计划,相比股权激励、薪酬增加等传统手段,对于保持上市公司利润稳步增长将是更加富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 ERIC N,et al. The Accuracy of Proportional Cost Models: Evidence from Hospital Service Department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997,2(1):89-114.
[2] MARK C A,et al. 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41(1):47-63.
[3] MARCIA L M,et al. 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Sticky Behavior of Costs[D]. Working Paper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2003.
[4] 孙铮,刘浩. 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5] KENNECH C,et al. A note on Cost Stickiness: 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6,17(2):127-140.
[6] 刘武.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105-112.
[7]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生.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
[8] 周国强,文颖,熊延超,等. 制造型企业成本粘性研究[J].财会月刊,2011(4):9-12.
[9] 苏捷,苏宁,周莉.成本费用粘性水平与管理层评价初探[J].会计之友,2012(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