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肾丸加减方治疗肝郁肾虚型高泌乳素血症30例

2016-08-12 03:34
中医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泌乳素肾虚肝郁

张 娜

(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归肾丸加减方治疗肝郁肾虚型高泌乳素血症30例

张娜

(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观察归肾丸加减方治疗肝郁肾虚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肾虚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归肾丸加减方(柴胡、白芍、山药、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当归、茯苓、杜仲、桑寄生、牡丹皮、郁金、生麦芽、川续断、白术、党参、仙茅、淫羊藿、甘草),每日1剂,分早、晚各200 mL,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经期停服。对照组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第 1 周每次1.25 mg,每日1次,每晚临睡前口服;第2周开始每次 2.5 mg,每日3次,每晚临睡前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 3个月,若发现怀孕则停药,治疗结束后随访 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肾丸加减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肝郁肾虚型高泌乳素血症/中医药疗法;归肾丸加减方/治疗应用;临床疗效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外周血中泌乳素(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而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病变,患者常因月经稀发、月经量少、习惯性流产、闭经、溢乳和不孕就诊[1]。中医学无高泌乳素血症之病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月经后期”“闭经”“不孕”“乳泣”等范畴。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甲磺酸溴隐亭片,用以促使下丘脑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的分泌,阻止血中PRL 释放,从而达到治疗作用[2],但疗程长,副作用多,停药后容易复发,疗效欠佳。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采用归肾丸加减方治疗肝郁肾虚型高泌乳素血症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肝郁肾虚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 例,年龄22~42岁,平均(32.35±2.68)岁;病程2~11 a,平均(6.21±2.45) a。对照组 30 例,年龄21~43岁,平均(34.23±2.78)岁;病程2~13 a,平均(5.85±3.41)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3]中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2.2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4]相关标准。

2.3中医辨证标准

肝郁肾虚型:情绪抑郁,善叹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伴胸胁、乳房胀痛,月经紊乱或错后,经色暗红或紫暗,有血块,经行少腹胀痛,五心烦热,咽燥口干,舌淡或淡暗、或可见瘀点,苔薄黄,脉沉细无力或脉沉细而弦。

3 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高泌乳素血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郁肾虚型;②年龄11~65 岁;③B超、CT、MR检查均未发现脑垂体微腺瘤、卵巢囊肿、宫腔粘连者。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年龄在 11 岁以下或 65 岁以上者;③近期内服用过避孕药,以及近期有分娩史、流产史、手术史者;④患有心、脑、肝、肾疾病者;⑤血清性激素六项检查提示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者;⑥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低下者;⑦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可能存在本研究影响因素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归肾丸加减方,药物组成:柴胡10 g,白芍15 g,山药20 g,菟丝子30 g,熟地黄20 g,山茱萸15 g,当归15 g,茯苓10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牡丹皮12 g,郁金15 g,生麦芽60 g,川续断10 g,白术15 g,党参15 g,仙茅10 g,淫羊藿15 g,甘草5 g。每日1剂,分早、晚各200 mL服用。于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服用,经期停服。

对照组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由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批号H201101116,每片2.5 mg),第 1 周每次1.25 mg,每日1 次,每晚临睡前口服;第2周开始每次 2.5 mg,每日3次,每晚临睡前口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若发现怀孕则停药,治疗结束后随访 6个月。

5 观测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标准,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月经周期:规律0分,不规律1分。腰膝酸软:无0分,有1分。头晕耳鸣:无0分,有1分。五心烦热:无0分,有1分。情绪抑郁:无0分,有1分。乳房胀痛:无0分,有1分。经行腹痛:无0分,有1分。③于月经来潮第2~4日上午8:00~10:00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采用罗氏试剂盒)检测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等6项激素,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停药6个月后再复查1次PRL。④PRL异常复发率:于停药6个月后对两组获效病例进行随访,复查血液PRL值,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痊愈: 临床各症状消失,PRL值正常,或者怀孕。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PRL值测定较前下降≥ 1/2,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 临床症状有所好转,PRL测定较前下降≥1/3~<1/2,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PRL测定较前下降<1/3或者增高,症状积分减少<3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1.9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1。

8.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1。

8.4两组随访6个月PRL异常复发率对比

见表4。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χ2=13.50,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随访6个月PRL异常复发率对比  n(%)

9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主月经与孕育,调节着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肾气充盛则天癸至,月经按期来潮,于氤氲期男女合,才能受孕。《圣济总录》曰: “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弱故也。”肾气虚弱,冲任血海亏虚,不能按时满溢,胞宫内无血可下,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甚至闭经;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不能摄精受孕,导致不孕。中医学还认为:乳汁和月经皆为阴血所化生,月经和乳汁的正常除了和肾关系密切外,还离不开肝和脾的功能正常。《女科撮要》曰: “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肾虚导致水不涵木,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血不循常道,溢于上则为乳汁外溢,气滞不疏则为乳胀;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导致气血化生不足,血海不能按期满溢,则出现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胞宫失于气血濡养,则不孕。

笔者认为:高催乳素血症病机为肾虚肝郁,以肾虚为本,肝郁脾虚为标;治宜补肾疏肝,健脾益气。归肾丸加减方中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山茱萸、桑寄生补肾养血填精;续断、杜仲、仙茅、淫羊藿补肾助阳,则肾阴得阳化而泉源不竭;柴胡、白芍、牡丹皮、郁金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四君子汤加山药健脾以资化源;妙在于重用生麦芽,取其疏肝理气、回乳之效,以治其标,《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疏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至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精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刘明[6]认为:麦芽虽有生、熟之分,但回乳之效不在于生、熟,而在于量大。对于回乳,生用或炒用只要量大均有效,起量30~60 g;若炒焦则回乳之效锐减。现代药理学研究[7]证明:麦芽中含有类似溴隐亭样物质,具有拟多巴胺激动剂作用,可通过调节性腺轴功能紊乱而抑制PRL分泌。有研究[8]证实:补肾中药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使下丘脑分泌GnRH增多,而GnRH可抑制PRL的合成和释放。

本研究显示:归肾丸加减方具有补肾疏肝健脾的作用,可对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进行调节,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恢复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改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从而调节月经周期和助孕,能有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该方和甲磺酸溴隐亭片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远期复发率低、副作用少,能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10 参考文献

[1]陈丽霞,张玉珍.高泌乳素血症的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04,45(1): 69-71.

[2]PERELRA AM.Update on the withdrawal of dopamine agonists in patients Vth hyperprolactinemia[J].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Obesity,2011,18(4):264-268.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2-3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8-390.

[6]刘明.麦芽在回乳及下乳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33.

[7]张碧霞.林寒梅教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经验总结[J].广西中医药,2013,36(36):39-41.

[8]刘宪鸣.中西医结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64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6):481-482.

(编辑颜冬)

2016-02-22;修回日期:2016-04-25

1001-6910(2016)07-0022-04

R588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7.11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泌乳素肾虚肝郁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