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红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笔者以为首先须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即,何谓核心素养?何谓学科素养?
何谓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依据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将这些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分解成三大方面,九项指标,如下图所示:
何谓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即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
语文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即是语文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阐述了语文素养的内涵:“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将核心素养体系指标与语文素养内涵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已然渗透于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中。语文学科素养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如,培养语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等),却也有并非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如,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因此,笔者以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核心素养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针对过去学科课程标准中比较笼统的说法提出了具体指标。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以载道”“人文性”等理念,在核心素养中细化为“社会参与”部分的“道德修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文化修习”部分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等;对部分重视不够、落实不足的内容进行了重申,如,“自主发展”部分的“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唯一全新的指标是“自主发展”部分的“健康生活”,而正是这一指标,让教育找到真正的原点——那就是培养身心健康且能健康生活的公民,而培养身心健康的公民的学校,首先应该保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学习生活。
明确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相生相伴的关系,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素养便有径可循了。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笔者认为,主要途径还必须是学科课程的学习,具体讲,就是学科课堂教学。具体到语文学科,即教师以具体的文本教学为依托,以核心素养的九个具体指标来引领课堂教学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让核心素养通过每一节具体的课、每一篇具体的文本、每一个具体的教学行为,以健康的方式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
如何让核心素养通过每一节具体的课、每一篇具体的文本、每一个具体的教学行为,以健康的方式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克服现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大问题:
首先,对于教师自身,要克服角色局限的问题。如,语文教师往往认为自己就是教语文的,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寸土必争,锱铢必较,很容易止步于学科,而没有更宽阔的视野,忘掉了一切教学都是育人。为落实某个语文知识点而加班加点、布置大量重复练习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师更应该做的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教育人,而不仅仅是语文教师,要用欣赏的、发展性眼光关注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不断鼓励学生的付出、提点学生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健康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享受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
其次,对于认识学生,要克服千人一面的问题。现行学科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固定的授课时空、固定的教学对象、相同的教学材料、相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学科教学就是生产学科学习标准件的错误认识。一份教案同年级不同班级反复讲,一套作业同年级不同学生反复做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学生,教师更应该做的是,认识并承认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存在永远不可消灭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顺应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进学生自主、真实发展,让学生在健康的学习生活中享受自我成长带来的自信。
第三,对于教材运用,要克服教材独尊的问题。对于教材文本,教师往往指导学生条分缕析、反复练习,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而忽视了文本只是个例子。教师更需要做的是以文本中经典的语言现象为例子,旁征博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自读自悟,感悟文本人文思想之美,发现文本语言形式之美,并大胆尝试语言实践,努力创新个性语言,在学习、运用和创造语言的过程中,加强道德修养、丰富人文底蕴,提升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健康的学习生活中,体验语文学科的魅力。
笔者认为,一个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的课堂,一个能让学生感受成长自信的课堂,一个能让学生体验学科魅力的课堂,才能把握住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素养的要径,从而让学生在健康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健康生活的人。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教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