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庆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强化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建设新媒体良好生态,发挥新媒体网络引导舆论、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如何加强地方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如何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促进社会信息交流、网络舆情引导、宣传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引导;职业精神;社会责任
以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力量正在掀起一场信息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革命,其呈现着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新媒体从业人员在网络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强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建设新媒体良好生态,发挥新媒体网络引导舆论、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行业建设现状
业务加速发展,受众群体迅速增加。目前,无论官方主办还是民间运营的新媒体基本都以“为用户和客户提供地方新闻信息宣传、在线生活服务”等为目标,构建了网络传媒、电子商务等传播平台,开设了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时政新闻、市民论坛互动、民生话题关注、社会热点追踪、社会公益互助、宣传信息发布等栏目,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资讯、洞察社会发展的受众群体迅速增加。
舆论开放度高,跨平台互动是常态。新媒体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即时互动、舆论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些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新闻同行的微博,以及一些粉丝比较多的活跃博主的微博、点击率较高的网站等,往往都成为地方突发事件“第一落点”和生发社会公共话题的信息源。如桐城市、宿松县等地有的热门论坛的访问量超过百万、微信公众号粉丝达20多万。
优秀人才缺乏,人才落地困难。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庆各地新媒体总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掌握现代传播技巧和技术应用的人才还比较缺乏。最紧缺的职位如技术研发、网络编辑和产品设计等基本依靠从上海、合肥等地临时招聘,优秀人才落地难,缺乏“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县域新媒体发展的“短板”。此外,由于编辑人才缺乏,新媒体把关能力不强,传播内容易出现不全面、不客观、以偏概全的问题,传播内容往往缺少必要的事件细节和人文关怀。
与政府相关部门日常沟通互动较少。地方新媒体除各地党委政府主办的地方新闻、政务信息等主流门户网站外,其他新媒体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缺乏日常沟通互动。在一些部门的潜意识中,新媒体往往是“麻烦制造者”,不打交道最好,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互动,往往导致网上社会舆情、群众诉求难以及时畅达、疏导。网民在论坛上反映的一些有关民生问题的意见建议,新媒体网站运营方大部分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反馈。此外,新媒体在运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如何提高社会舆情导向把控能力,也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主要特征
回乡创业大学生是主体。安庆各地新媒体从业人员以“80后”、“90后”为主要力量,多数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除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外,还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情况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新媒体的开放、融合和互动特性,为他们拓展思维和整合资源提供了最佳平台。
人员流动性强,媒介素养欠缺。地方新媒体从业人员往往流动性强、跨界兼职较多。他们热衷意见表达,但部分从业人员媒介素养欠缺。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麦克风”影响网络舆论,引起社会关注;另一方面往往因为考虑问题过于情绪化,导致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有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热衷于在舆论场求新求异,促动网友围观、评论;制造热点,激起娱乐氛围,以增加网站点击率。
三、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宣教工作的紧迫性
在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媒体影响人们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谁能够拥有对信息资源与传播行为本身的控制能力,谁就具有对人的意愿与行动的影响力,就具有对事件进程与人们决策选择的支配力,因而加强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提高新媒体宣教工作的质量,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帮助新媒体从业人员树立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当前网络舆论的生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新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嵌入和同传统文化产业的加速融合,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度愈来愈高。安庆文化资源丰富,是文化产业大市,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推动文化强市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新媒体产业与其它传统文化产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强化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是服务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和改善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工作,能够团结各方力量,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冲突。新媒体从业人员分布广泛,活跃在各地、各条战线上,既有机关干部,也有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在他们中间做好宣教工作,有利于增强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积极发挥弘扬主旋律的作用,彰显自身较高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有效的宣传管控机制,面对一些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时,做到不失声、不缺位、不滞后,及时消除误解、弥合分歧、凝聚共识,快速回应社会关切,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网络问政正在逐步成为各级党政机构获取社情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强化新媒体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可以深度挖掘和充分发挥新媒体从业人员参与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发挥他们作为党和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和引导他们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四、加强新媒体宣教工作的主要路径
加强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的关键是强化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开展新闻业务与网络文化传播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在促进新闻信息交流、社会舆情引导、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找准新媒体与新时期宣传工作的契合点,把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意识时时处处体现为实际行动的力量。
加强政治引导,弘扬职业精神,增强新媒体从业人员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新媒体从业人员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能够通过引导网络舆论形成社会热点,进而引起传统媒体的跟进追踪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共同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从而引导网络舆论、凝聚共识,改变社会文化风气。因此,要着力引导他们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要着力引导他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要着力引导他们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发现网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担当起社会的瞭望者、守望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而努力。
开展约请、访谈、交友工作。有关部门应根据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约请、访谈、交友工作,建立一定的线下线上沟通、商谈、交流机制,加强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消除一些非理性、狭隘性的认识问题,使他们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健全管理机制,多领域顺势而为。多渠道齐头并进,实现有效联动,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响应机制。加强新媒体网络互动平台建设,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必须坚持网上引导与网下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构建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体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各部门职责范围内,使新媒体真正成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与民交流、纳谏聚智、引导舆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鼓励新媒体主动加强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网上宣传格局。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网民的支持,要注重发挥网民的主体作用,加强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增强新媒体宣传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营造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服务科学发展的舆论环境,形成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