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芋头,又名芋艿、毛芋、青芋等,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我国南方和华北各省均有栽培,起源于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芋头品种很多,分多子芋、多头芋、魁芋三类。多子芋长得肥胖,煮熟肉质黏滑,容易剥皮,著名的有杭州“白梗芋”和广州“旱芋”;多头芋,母子群生,著名的有浙江金华的切芋和宜山的“狗爪芋”;魁芋个头肥大,肉质细软,槟榔芋是魁芋中的佼佼者,肉色白净,带有紫纹,水分较少,香气浓郁。
芋头营养丰富,具有和马铃薯大致相同的营养价值。分析表明,芋头每100克鲜品中,含有热量247千焦,淀粉73.7克,蛋白质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钙14毫克,磷43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10毫克,维生素B10.09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由于它质地比马铃薯细软,又不含龙葵素,易于消化,其消化率可达98.8%,故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另外,芋头含有丰富的氟,有抑制细胞异常增生和洁齿防龋、保护牙齿作用。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具有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
芋头既是美食,又是良药。早在梁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言其“主宽肠胃,光肌肤,滑中”。《大明本草》言其“除烦止泄,疗妊妇心烦迷闷,胎动不安”。《滇南本草》言其“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中医认为,芋头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入大肠、胃经,具有益胃健脾、散结消瘰、宽肠通便、调节中气、化痰解毒、添精益髓、消肿止痛、助消化等功效,主治肿块、痰核、瘰疬、便秘、消化不良等病症。芋头花亦可入药,中医认为,本品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和胃止痛、益气升阳之功,适用于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脱肛等。
芋头吃法很多,可蒸、煮、煎、炸,还可做糊、烧汤、煮冻等。最简单的吃法是火炉煨芋头。宋代曾流传民谣说:“深夜一炉火,浑身团圆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芋头蒸煮去皮、切片,调入葱花炒成“葱油芋头”,或将芋头炸熟,蘸椒盐,做成“椒盐芋头”,皆清香鲜美。广东的“红烧芋头扣肉”,潮州的“芋泥金爪”,福建的“柿霜芋泥”,四川的“椒麻芋头”,江南的“排骨芋头汤”“芋头鸡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菜。广州的美点“荔浦芋角”,被誉为“稀世点心”。两广民间擅以芋头和米浆作糕,称“家乡芋头糕”。喜欢吃甜的人,还可将芋头做成风味独特的甜点佳肴,香炸芋泥、桂花芋泥、甜芋羹便是最具特色的佳肴。香炸芋泥,是将芋头蒸熟,去皮捣成泥,加油、糖、干桂粉,搓揉成条,捏成小团,包进芝麻馅,沾上蛋黄、面粉,入油锅炸成金黄,出锅撒上糖,此点外松里软,浓香甜美。桂花芋泥,是将槟榔芋蒸熟去皮捣成泥,将熟猪油放入锅中加热,放入白糖、豆沙、芋泥、糖、桂花共炒,即成滑软酥糯的甜点。也可将芋头切丁,用清水煮八成熟,捞出晾干,吃时再放白糖煮片刻,撒以适量糖、桂花,勾芡,就成了清鲜爽口的甜芋羹。芋头还可做芋饼、芋粉团等,都是夏季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