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讲解的教学技巧

2016-08-11 15:43李桐华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正比例反比例关系式

李桐华

【摘 要】对正反比例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形成抽象能力的关键。理清正反比例的概念,抓“相关联”,概念指导练习,多用“关系式”,不失为数学概念讲解的教学技巧,有助于学生抽象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正反比例;数学概念

正、反比例是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掌握得好就是为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学生对这两个概念难以理解成了不少数学老师的教学难题。对此,笔者就这一知识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理清概念

从“比值一定、乘积一定”说起,正比例的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关系式为Y:X=K(一定)。反比例的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关系式:X×Y=K(一定)。这两个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有一个词语不同,正比例的关键词是“比值一定”,反比例的关键词是“乘积一定”。笔者以为,只要让学生理解“比值一定”就是正比例,“乘积一定”就是反比例,这两个概念就不难理解了。但什么叫做“一定”在学生的脑海里却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因此,对这两个关系式(Y:X=K(一定)、X×Y=K(一定))要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最好的方法就是举例,下面就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讲解。

让学生观察上表,路程在变化,时间也在变化,让学生小结讨论出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路程变大,时间增多,路程变小,时间缩短,并继续提问:路程和时间对应的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归纳出:50:1=100:2=300:6=50,这个“50”是什么呢?让学生归纳出当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的,这个数就是50,从中引导学生这个“50”就是“一定”的,进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概念,再回归到刚才的举例练习,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反比例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二、抓“相关联”

从“两个相关联的量”说起,例如:路程和时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等,这些都是相关联的量,有些是不相关联的,例如:体重与身高就不相关联,所以正、反比例的判定,一定要以两个相关联的量为前提。

三、概念指导练习

概念指导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 很多教师告诉学生“只要两个量对应的数能够‘除或‘比就是正比例;能够‘乘就是反比例”,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很多相关联的量都存在着“平方”的关系,如:圆的半径与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都不是正比例关系,边长与边长、半径与半径,也不成反比例,所以上面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引学生走进误区,让学生觉得“怎么这样判断也是错的”,所以要让学生用概念来指导判断才是最准确的。2. 也有个别教师如此教学: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在增加,这样就是“正比例”,一个量在增加,另一个量在减少,就是“反比例”。然而,这种方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在很多相关联的量中,有些是存在“和”或“差”的关系,所以不成比例,更谈不上成正、反比例。针对以上两个误区,可以说教师的方法是好的,方便了学生的判断,但得到的结果却反了,因为判定是否成正、反比例还是要用概念来判断才是准确无误的。多用概念来指导练习,才会让学生在多练中得到更多的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能让学生在解答正、反比例的习题中得到“升华”。

四、多用“关系式”

多用“关系式”,好让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关系式:Y:X=K(一定),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直接判断是正、反比例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不容易理解X、Y、K是一个常数,这时,教师可以直接说成X、Y、K都是一个数量,只要把每组数代入X、Y、K的对应位置,结果都是K的话,满足Y:X=K(一定)就是正比例,满足X×Y=K(一定)就是反比例,这样,对学生解决一些有关表格式的正、反比例的练习题助益较大。

正、反比例的教学是六年级数学的一个难点,对概念的理解是一个过程,这个教学过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所以,这都需要教师总结自己本身的经验,提炼概念教学中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容易明白,使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容易,更轻松。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比例反比例关系式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3.3 反比例函数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明确关系式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向量关系式变换及其应用
正比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