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讲奉献的要素分析及提升途径

2016-08-11 08:11:27孙志芳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党员

孙志芳

(胜利油田 高培党校,山东 东营 257000)



党员讲奉献的要素分析及提升途径

孙志芳

(胜利油田 高培党校,山东 东营 257000)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党员需要的满足程度、党员角色意识的清晰定位以及教育和实践载体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党员讲奉献的重要制约因素。从内在机制来看,党员讲奉献可以划分为奉献精神的内化、奉献行为的外化、奉献结果的反馈三个阶段,分别体现出三种“心理-行为”机制的作用,即内化阶段的教育认同机制、外化阶段的“需要—动机动力”机制和反馈阶段的情感体验机制。提高党员讲奉献意识要注重加强党性教育,增强理论认同;尊重主体地位,激发角色意识;创新实践载体,抓好榜样激励。

共产党员;奉献;影响要素;内在机制

“奉献”一词的原意指“恭敬的交付、呈献”[1],现在多指真诚自愿地付出、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样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古今中外,奉献精神一直被人们广泛赞颂和弘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古人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描绘;德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曾指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2]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3]112

讲奉献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流思想和优良传统。习近平强调,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一、党员讲奉献的本质要求

从内涵来看,共产党员讲奉献表现出知行合一的特点和要求。党员讲奉献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具有奉献的精神、奉献的意识。这主要表现为一种思想上的觉悟、认识上的高度,即在思想上能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组织甘于奉献的思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二是能够把奉献的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即表现出奉献的行动。党员讲奉献在行动上表现为:在日常工作岗位上,能够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在立场原则问题上,能够看得出来、站得出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够冲锋陷阵、勇于担当。

1.讲奉献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讲奉献是党章要求共产党员应当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讲奉献是共产党员高贵政治品格的体现。《党章》规定,党员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种牺牲也是一种崇高的奉献,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行动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作出的崇高选择与人生追求,体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本质特征。

2.讲奉献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基本要求。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只有一条,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人民利益。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具有奉献精神,把讲奉献作为实践落实为人民服务的重要途径,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把奉献精神落实到积极践行党的宗旨的行动上,把党的宗旨和现实工作结合起来,自觉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讲奉献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党员讲奉献的真实写照。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英勇就义,将生命奉献给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事业,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同样,在今天,只有奉献才能不断积累财富,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奉献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奋斗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员作为组织的细胞,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奉献的主体和先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最前线。

二、党员讲奉献的影响要素及内在机制

讲奉献一直是党员队伍中的主流思想,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够立足本职,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并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中组部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党员信仰纯洁、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认同[4]。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过程中,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侵入了个别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逐渐淡忘了无私奉献这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体现[5]。党员讲奉献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

1.党员讲奉献的影响要素。影响党员讲奉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党员能否讲奉献取决于党员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许多思想观念、理念论断不断冲击着党员的信仰和价值观,党员的理想信念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过程中,西方社会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宣传西方世界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的利益多元化和西方“经济人”理念影响到个人信仰层面,导致社会风气浮躁,价值观念凸显拜金化、享乐化、功利化等,有的党员甚至将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问题渐增,矛盾多元化,这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使有的党员对党的执政产生疑虑,对原有信仰产生怀疑。

二是党员需要的满足程度。已有研究指出,权利保障是党员奉献和进取的动力,党员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时,党员会自觉表现出甘于奉献的行动[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指出,当一个人尊重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或相当程度的满足时,会进一步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党内对党员的尊重具体体现在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实现党员的主体地位。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党组织对党员权利义务的认识不对等,只注重强调党员的奉献意识、过分强调党员履行义务,而忽视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激励党员责任意识;有的支部研究讨论党内事务时,很少考虑听取大多数党员的意见建议,致使党员不能很好地履行权利,造成有的党员对党组织缺乏归属感,在信仰上产生了动摇,较少表现出甘于奉献的行动。党员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保障,成为党员讲奉献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是党员角色意识的清晰性。党员角色意识是党员对自我形象、职责使命的定位和认识,是党员讲奉献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7]角色意识不清晰的党员很难发挥表率和先锋作用,很难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积极奉献。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履行共产党人的职责使命,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入口”不严、党员处置“出口”不畅,使信仰不纯的人有机可乘,新发展的党员角色意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对党员身份突出不够,传达上级精神喜欢“一锅煮”,员工大会和党员大会“一块开”;在抓教育、搞培训时,把党员和群众混在一起,在分配工作、安排任务时,缺少凸显党员骨干作用的具体措施,无形中削弱了党员的政治荣誉感,使部分党员“角色模糊”,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四是党员教育和实践载体的有效性。党员讲奉献,开展针对性教育和搭建实践载体是关键。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讲,要结合实际设计好载体,搭建好平台,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奉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党员教育缺少针对性、实践平台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中组部一项调研显示,61.45%的党员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居各类问题之首,导致部分党员接受教育兴趣不浓、消化不良,未能做到入脑入心;还有的选树典型追求“高大全”,缺乏感染力和可学性[4]。

2.党员讲奉献的内在机制。共产党员讲奉献具有“知行合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具有奉献的意识和表现出奉献的行动两个方面,其分属心理学的认知与行为两个不同层面。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BP)的基本观点,行为意向最直接地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反过来,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结果及结果的评估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8]。基于此,党员讲奉献的过程可以分为奉献精神的内化、奉献行为的外化、奉献结果的反馈三个阶段。讲奉献的过程中体现出三种“心理—行为”机制的作用:内化阶段的教育认同机制、外化阶段的需要—动机动力机制、反馈阶段的情感体验机制。党员讲奉献的内在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党员讲奉献的内在机制

一是教育认同机制(内化阶段)。个体通过价值体验、价值确认不断地将各方面的社会价值纳入个体价值体系中。在个体价值观不断充实的过程中,受到认同的外在观念会得到内化,而不被认同、不被接受的观念则不会影响人的内在信念。在党员接受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党性修养和党性意识不断提高,对党的历史任务和服务人民的宗旨不断产生心理认同,受到认同的党员特质如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等通过心理内化进入党员个体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意识层面,并形成相应的讲奉献价值观念,完成党员奉献精神的内化过程。

二是需要—动机动力机制(外化阶段)。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态度、信念、价值观等价值观念对个体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导向作用。行为发生的需要—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不同层次和内容的需要引起相应的不同动机,动机进一步引发个体产生定向行为,行为最终指向结果或目标。树立了党员就应该讲奉献这一价值观念的党员个体,在以需要—动机为主要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会自觉表现出讲奉献、有作为、争先锋、作表率等外在行为,完成奉献行为的外化过程。党员的需要得以满足、出现自我实现的诉求、与角色意识相衬的动机是无私奉献等角色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三是情感体验机制(反馈阶段)。随着行为的结束,行为的结果对个体的价值观念产生一种反馈、影响,个体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反馈对价值观念进行调整。在反馈的过程中,情感体验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情感体验伴随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影响着认知过程和活动过程,价值观离不开人的情感体验,在态度的决定过程中,情感体验因素的作用远大于主观认知因素,左右着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党员的奉献行为发生后,其行为结果(如:受到社会赞许、物质奖励等)会通过情感体验机制作用于价值观层面,使党员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增加或者减少奉献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而完成行为结果的反馈过程。

三、提升党员讲奉献的路径

1.加强党性教育,增强理论认同。弘扬党员讲奉献的精神,要求我们抓住根本,始终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挖掘讲奉献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强党员的理论认同。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把好理想信念这一思想的“总开关”,要求我们以培养党员奉献的精神、奉献的意识为出发点,加强党性教育,实现理论武装。

一是加强党史党性教育,提高理论武装。积极开展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广大党员在情感上认同党、政治上信仰党、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以按时开展组织生活为抓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进行党性熏陶;组织党员进行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西欧共产党员之所以表现出强烈的一心为党、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原因之一就在于注重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坚持不懈进行理想信念、党性观念教育等思想建设[9]。

二是丰富教育方式,提高吸引力。整合教育培训机构“主阵地”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及相关培训机构的办学实力,逐步将党员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固定式”“灌输式”“封闭式”向“互动式”“菜单式”“开放式”转变。盘活党员活动室“前沿阵地”资源,督促基层党支部用好党员活动室,保证党员活动有场所、教育有阵地。挖掘各类纪念场馆“示范阵地”资源,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优秀党员事迹展览馆等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深入开展党史党性、奉献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优化多媒体“网络阵地”资源,推动党员教育视频化、网络化、移动化。通过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开发党建系统应用信息化平台、开通微博微信、打造移动APP等多种移动互联形式开展党员信仰教育,增强教育方式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三是挖掘讲奉献的时代内涵,增强理念认同。对于党员讲奉献,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员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学好“念真经、守戒律、讲奉献”的三字经,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推进者[10];要学习李保国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11]。弘扬新时期奉献精神,必须把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崇高追求,转化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转化为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不沽名图利,不怕辛劳、危险乃至牺牲,鼓足勇创佳绩、拼搏进取的工作干劲,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与崇高品格。

2.尊重主体地位,激发角色意识。健全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进一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发角色意识,深挖党员奉献有为的心理动力作用。党员是党内事务的参与主体,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推进实现党员民主权利,是促进党员争先锋、作表率、讲奉献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一是建立完善普通党员参政机制,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范围,广泛吸纳普通党员在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内参与党内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为充分保障普通党员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落实,有的基层党组织探索实施《党员议事会》制度,开辟了“党员议事栏”,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组织广大党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有效搭建了普通党员参政议政平台。

二是建立完善党员意愿表达机制,保障党员建议权。采取召开恳谈会、设立意见箱、进行个别走访、开发网上意见征集栏、开设问题热线等多种形式,搭建党员意志表达平台,广泛听取党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维护党员行使建议和倡议的权利,调动广大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党员时刻做到比职工群众思考更深一层、更超前一步。

三是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为了有效激发党员的角色意识,凸显主体地位,有的党组织实施党员“三先”制度[12],坚持“方针政策党员先学习,重大事项党员先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先承担”,做到特殊任务重点依靠党员,重要职务优先考虑党员,关键岗位大胆使用党员,为党员多创机会、多给岗位、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尊重党员、爱护党员、高看党员、依靠党员;通过党员挂牌上岗、佩戴党徽、为党员点赞等形式,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使党员在难题上力求突破、在现状上谋求发展,贡献多一点、奉献多一分,切实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创新实践载体,抓好榜样激励。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是党员忠诚党的事业的本质要求。提倡和发扬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更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了解人民的要求,倾听人民的呼声,树立奉献精神,牢记党员义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讲奉献、实践为人民服务需要一定的平台和载体支撑。已有研究指出,党员教育实践的载体和形式尚需改进,对党员的管理考核尚待完善[4]。

一是创新实践载体,搭建奉献平台。在推动党员讲奉献的实践中,有的党组织进行了积极创新,进行了大胆尝试:实行党员奉献足迹网上“晾晒”工程,晾晒党员奉献内容、公开党员奉献的业绩;发起“群众困难爱心认领”活动,促进党员讲奉献有需要、有对象;设立特色党员小组、功能型党员小组,成立“党员工作室”“党员技术创新团队”等进行难题攻关和党建创新实践,引领党员奉献在一线、奉献在岗位。

二是完善管理考核,实现榜样激励。有的党组织在党员中试行了党员奉献积分管理制度[13],制定奉献积分实施办法和细则,通过基本分、奉献分、业绩分等量化党员行为表现,记录党员奉献事实、量化奉献效果、弘扬奉献精神,实施党员奉献积分激励,将积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考核量化的重要依据[14]。表彰优秀党员和先进组织集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辐射作用,突出奉献行为结果的积极情感体验反馈,对于激发党员的认同感、荣誉感,促进党员争先锋、作表率、讲奉献、有作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落实关怀帮扶,促进积极情感。把党员信仰教育与党员管理、服务结合起来,以思想关怀为重点,推进党员关怀服务常态化,充分尊重、理解、关爱、帮助党员,激励党员真心实意地跟党走、为党工作。在党员发生工作变动、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等关键时刻,党组织要做到“必谈、必访”,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动态分析和关怀帮扶。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在每名党员“政治生日”之际,党组织组织其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志愿服务等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激励党员增强组织观念、永葆先锋本色。建立党员需求档案,以党支部为单位,对每名党员业绩贡献、工作生活需求、思想动态等进行详细登记,有的放矢地进行关怀服务。

[1]黄小军.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1).

[2]A·阿德勒.超越自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1.

[3]B·A·苏霍姆林斯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 保持共产党员信仰纯洁性研究[J]. 党建研究, 2013 (2).

[5]共产党员要讲奉献 [EB/OL] . [2013-01-25].

http://www.xytpipe.cn/news-detail.aspx Newsid=519c886a -5a3c-489b-a2e9-633d36239d7e.

[6]谭怡.权利保障是党员奉献和进取的动力[J].党政干部学刊,2005(2).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4-10-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8/c_1112740663_4.htm.

[8]王静,杨屹,傅灵菲,等.计划行为理论概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4).

[9]赵飞,西欧共产党党员的奉献精神[J].当代世界,2002(8).

[10]习近平对党员干部的三字要求[EB/OL].[2015-09-09].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18/c239644-25489121.html.

[11]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EB/OL]. [2016-06-1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12/c_1119027652_2.htm.

[12]刘刚.健全落实党员“三先”制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1).

[13]李玉秋.“党员奉献积分”实现党员量化动念管理[J].共产党员月刊, 2014(1).

[14]吴喜合.“党员奉献积分激励法”的研讨与实践[J].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5).

(责任编辑王爱玲)

Factor Analysis and Promoting Approach of Party Member' s Devotional Spirit

SUN Zhifang

(Advanced Training College,Shengli Oilfield,Dongying 257000,China)

As the most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member,the spirit of devotion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he Party's nature and aim. The staunchness of political conviction,satisfaction degree of demands,role consciousness and effective carriers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Party members' devotion. Based 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the process of devo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internalizing phases,externalizing phases and the feedback phases,in which three mental-behavior mechanism work--the education-identity mechanism,the needs-motivation mechanism and the emotion experience mechanism. The analysis conclusion demonstrated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irit of devotion,it is very critical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education,to cultivate the role Consciousness,and to offer effective carriers.

party member;spirit of devotion;influence essential factor;internal mechanism

1009-4326(2016)04-0001-05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4.001

2016-06-20

孙志芳(1963-),男,山东寿光人,胜利油田高培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D263

A

猜你喜欢
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6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共产党员,上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12-18 02:32:07
共产党员,上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 01:48:39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4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