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Ⅱ的计量分析

2016-08-11 09:39庄少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庄少霜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近二十年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Ⅱ的计量分析

庄少霜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摘要]文章借助CiteSpace Ⅱ软件对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1996-2015年国外认知语言学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直观地呈现近二十年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动态和热点变化。通过共被引图谱聚类分析,了解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为国内学术界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CiteSpaceⅡ;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认知语言学建立于人们的外部经验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础之上,是语言研究的新的发展方向。就语言学的研究趋势,国内语言学家王福祥和刘润清曾于1995年预言,“二十年后,认知语言学将是最热门的课题”。[1]而在今天,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2010年9月举行的“概念结构、语言与语篇研讨会暨涉身与情景化的语言加工论坛”,2011年3月召开的“第24届CUNY人类句子加工会议”,2013年5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以及2014年7月召开的“第五届英国认知语言学大会”,显示出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外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二十年来,认知语言学不仅在传统的研究课题上继续拓展深化,同时其研究方法也从以往主流的内省式定性研究渐渐转换到以语料库和现代认知科学仪器为中心的实证定量研究。[2]

本文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计量分析软件对近二十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动态可视化知识图谱对该领域的整体脉络进行梳理,并对该领域的高影响力文献和转折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然后提炼出不同时期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将对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WOS)引文数据库,以“cognitive linguistics”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606篇文献记录。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质量,以“article”和“review”作为条件筛选得到386篇有效记录,为了便于CiteSpace Ⅱ软件分析,选出英语语种的文献,得到341篇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最终数据。

2.研究方法

通过将所得数据导入CiteSpace Ⅱ软件,将年份设置为1996-2015年,以三年作为时区划分,每个时区选择引用频次排名前30位的文献记录进行共被引网络图谱的绘制。本研究主要以“cited reference”和“keyword”作为节点类型进行图谱绘制,得到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关键词网络图谱等。笔者结合对关键点文献和高影响力文献的内容分析,对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脉络进行概括梳理,然后对不同时期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进行整理,最后对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进行探讨。

二、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动态分析

1.文献数量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检索,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年度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在1996-2015年这段时间范围内,前十年的年平均文献数量不足5篇;而后十年的年平均文献数约为24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日趋兴盛。

图1 WOS(1996-2015)认知语言学文献数量一览

2.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整体脉络分析

被引次数是用来衡量一篇文献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篇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越高,说明该文献的价值越大,被认可程度也越高。本文通过CiteSpace Ⅱ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共被引网络分析,通过不同时区段的网络图谱来梳理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脉络。以被引文献作为节点类型,筛选出每个时区被引次数排名前30位的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得到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认知语言学国外权威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1996-2015年)

节点中不同颜色的年轮表示引用时间的不同,节点之间连线的颜色表示二者首次被引用的年份。图中呈现冷色调的蓝色节点和连线表示较早的研究(如图2左上方所示),而呈现趋于暖色调黄色的研究代表着近年来的研究课题(如图2右下方所示)。本文根据图2所示的文献节点,选取了频次最高的前10位进行汇总(见表1)。

表1 国外认知语言学重要文献列表(按中介中心性高低顺序排列)

在网络结构图中,节点的重要性程度越大,其外圈紫色年轮越厚,这类节点在研究领域中能够产生转折作用,是一个研究方向过渡到另一个研究视角的桥梁。一般人物,节点的中介中心性取值大于0.1,则表示该节点在网络结构图中处于中心位置,发挥着重要的承接作用。

位于图谱左下方、最为显著的节点是《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简称《范畴》)。[3]该书是近二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界引用频次最高(总计被引137次)、最具影响力的文献,描述了语言现象与人的认知之间的紧密关系,并通过“范畴化”这种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揭示语言现象形成的奥秘。它不仅为探索人类思维活动开辟了新的道路,而且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提高其科学价值的机遇,可谓认知语言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毗邻《范畴》的第二大节点是George Lakoff与Mark Johnson于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总计被引70次)。该书从认知的视角对隐喻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结合理论与例证,发现隐喻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这本书乃是将隐喻纳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标志。[4]它对批评性话语分析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Lakoff和Johnson的观点和批评语言学极为相近,而批评语言学便发轫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的年间”。[5]

图2的知识图谱还显示出认知语言学的其他重要文献。在这些核心文献中,既有奠定认知语言学研究基础的早期代表,如Ullmann Stephen[6]的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强调“一词多义是语义分析的中心”,而一词多义现象如今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早已成为热门的话题;[7]又有Langacker[8-9]创建了认知语法理论之后互相映照的不同视角的代表。

从出版的年份来看,21世纪出版的认知语言学被引文献仅有两部,即Leonard Talmy于2000年出版的《认知语义学》和William Croft与D.Allan Cruse合著,于2004年出版的《认知语言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经典文献中的新生力量,这两本书的影响力亦不可漠视。

Talmy的专著涵盖了其1972年完成博士论文以来关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内容,与认知语言学两大鼻祖人物Lakoff和Langacker的观点有些差异,但在总的哲学基础和研究目标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他的著述立足于研究语言中概念内容的组织,认为语言是发现思维的方法,而语义学的本质就是认知的。因此在解释其书名时,Talmy曾提出,在语义学前加认知二字完全没有必要。[10]他的研究思路与Lakoff和Langacker的观点相悖,后者侧重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Talmy认为语言具有两个子系统,即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前者为封闭概念组织系统,后者为开放概念内容系统,二者相互补充,皆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Talmy还指出,在特定的概念范畴之中,不同的语法成分可被模式化,构成图式范畴,因此语法范畴更为抽象,具有概括性和虚拟性。他开创性地提出了运动事件类型学,将运动二分为客观运动与主观运动,而客观运动则分解为六大要素:运动、图形、背景、路径、方式、原因。他的主张在学术界掀起一股热潮,支持者和持反对意见者兼而有之。总之,《认知语义学》这本书给其他学者提供了新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今后认知语法的两大走向应是阐释概念的动态性与虚拟性”。[11]而Langacker目前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Talmy的研究发现发展为更为完整的理论框架。[12]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该学科的教授和普及也成为语言学教学的重中之重。Croft与Cruse[13]合著的认知语言学教科书《认知语言学》为其读者合理并科学地展现了相关学术信息。这本书在概括认知语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谈到认知语言学对其他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以外的认知理论的影响,如认知心理学、语用学等。本书的概括方法主要体现在第二、三章,其中作者着重讨论了意象和意象图式,称意象图式可将人们的涉身经验概念化,从而进行识解运作。通过引用日常用语作为例证,该书透彻地分析了认知语言学知名学者的研究发现,为学习者说明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作为该领域的突出文献当之无愧。

三、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和主题的高度精炼,对关键词出现频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时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以频次和中心性两个指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以此掌握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新兴趋势。[14]

图3 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根据图3所示,本文同样根据频次和中心性两个指标对关键词共现进行了汇总(见表2)。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被引频次成正比,从图中可以看出节点最大的为“cognitive linguistics”。而中心性取值最高的是“metaphor”,说明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经典研究领域。

表2 国外认知语言学核心课题列表(按中介中心性高低顺序排列)

从上述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隐喻与cognitive linguistics以外,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所关注的核心课题还包括语言能力、理解、语义学、英语、转喻、具身、语言习得。在这些课题当中,语义学一直都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焦点,从前一节的整体脉络分析就能看出。此外,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在近十年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传统用来区分隐喻与转喻的概念,如“相似性/邻近性”,“次域/单域”等,重新受到审视,Panther[15]认为两者的差异与“认知域”无关,而是在于各自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他借用皮尔斯的符号学系统,提出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的符号关系类型为象似,而转喻的为提示。Barnden[16]也认为使用以往的“相似性/邻近性”来区别隐喻和转喻十分模糊,因为实质上它们均既包含相似关系又涉及邻近关系,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这一概念加以划分。

隐喻和转喻的研究也开始从早期的词汇研究扩展到语法、语用等层面。Panther et al[17]论述了隐喻和转喻之间语法的影响。就语法隐喻而言,隐喻源域的意义是影响词汇语法结构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语法转喻,转喻目标域的意义才是影响词汇语法结构的因素。Pena Cervel & Ruiz de Mendoza[18]研究了“over”一词的语法转喻和隐喻,运用几个例句探讨了路径到终点的意象图式转变。他们的研究使原有的隐喻领域得到深化。

通过CiteSpace Ⅱ,我们还可以将近几年每年最核心的研究课题检索出来,完成认知语言学核心课题的历时梳理。近五年来中心性和被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psychotherapy”(2014),“pragmatics”(2013),“image-schemas”(2012),“idioms”(2010),“corpus linguistics”(2009)。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逐渐朝语料库方法、语用和心理语言学方面延伸,实现内省式研究方法向实证研究方法过渡。

四、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前沿探讨

研究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近、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课题。本文在CiteSpaceⅡ中设置节点类型为“cited-reference”,术语类型为“burst term”。探测出213个突变术语,为了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前沿,对所得知识图谱进行聚类,生成了如图4所示的共被引知识图谱。

图4 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文献共引  网络聚类和突变词复合知识图谱

突变词是用来捕捉特定时段出现的新的研究趋势,与研究前沿的突变密不可分。[19]图4中呈红色字体的词汇就是近二十年来的突变词。借助CiteSpace Ⅱ软件,探测到的突变词包括motion-constructions(运动构式)、motion verbs(运动动词)、meaning construction(意义构建)、metaphoric-utterance(隐喻话语)、embodied-cognition(具身认知)等。这与本文前几节的论述基本一致。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利用CiteSpaceⅡ科学计量软件,对WOS数据库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引文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引以及文献聚类等知识图谱,根据知识图谱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演进的脉络进行了分析,厘清其中最核心的文献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研究视角,并对各个视角下最核心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20]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了不同时期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认知语义学,隐喻和转喻,具身认知及运动构式之上。同时,本文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测,得出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本文前几节的分析相契合。

但本文仅对WOS一个数据库的引文数据从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的角度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结构进行了初步梳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根据作者共被引的视角找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或者通过文献共被引的深化,选取最前沿的领域进行深入的个例分析等。我们期待更多的学者利用知识图谱的利器,对认知语言学研究从更多的视角进行剖析。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刘润清.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束定芳.近10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外语研究,2012,(1).

[3]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

[5]Koller,V.Metaphor and Gender in Business Media Discourse[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6]Ullmann,S.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M].Oxford:Blackwell,1962.

[7]Nerlich,B.Polysemy:Flexible Patterns of Meaning in Mind and Language[M].Berlin: Walter de Gruyter,2003.

[8]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9]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 II: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0]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I: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M].Cambridge/London:The MIT Press,2000.

[11]Langacker,R.W.Cognitive Grammar[A].In D. Geeraerts&H.Cyuyckens (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2]Peeters,B.Does Cognitive Linguistics Live up to Its Name?[EB/OL].www.tulane.edu/howard/LangIdeo/Peeters/Peeters.html-65k.[13]Croft,W.&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4]陈超美,陈悦,侯剑华.CiteSpace II: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

[15]Panther,K.U.Metonymy as a Usage Event[A].In G.Kristiansen,M.Achard,R.Dirven&F.J. Ruiz de Mendoza(eds.),Cognitive Linguistics: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C].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6.

[16]Barnden,J.A.Metaphor and Metonymy:Making Their Connections More Slippery[J].Cognitive Linguistics,2010,(21).

[17]Panther,K.U.,L.L.Thornburg&A.Barcelona.Metonymy and Metaphor in Grammar[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9.

[18]Pena Cervel,M.&F.J.Ruiz de Mendorza.The Metonymic and Metaphoric Grounding of Two Image-Schema Transformations[A].In K.U. Panther,L.L.Thornburg&A.Barcelona (eds.),Metonymy and Metaphor in Grammar[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9.

[19]衣春波,许鑫.自由贸易区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探讨——基于CitespaceⅡ的计量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3).

[20]吴进善,国家社科基金外国语言学课题立项情况历时统计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2).

责任编辑:思动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8—0097—05

[收稿日期]2015-10-15

[作者简介]庄少霜(1988-),女,武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8.023

Emerging Trend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1996-2015)——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CiteSpaceⅡ

ZHUANG Shao-shuang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the software CiteSpaceⅡto analyze the western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lated literatures during 1996 to 2015,which can be located at the Web of Science. By mapping the research trends and focuses evolution within the 20 years,the hot topics are vividly visualized. With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co-citation map,the research result demonstrates the status quo and frontier issu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tudies,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domestic researchers.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CiteSpaceⅡ;knowledge mapping;visualized analysis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