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2016-08-11 08:2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称馆员

王 敏

(天津天狮学院图书馆,天津 301700)



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王敏

(天津天狮学院图书馆,天津301700)

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文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国内380名高校图书馆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显著低于国内成人常模,35.8%的人有心理问题症状,18.7%的人存在心理问题,1.8%的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精神病性四个心理问题症状表现突出;馆员的年龄、馆龄和职称对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影响差异。文章针对馆员心理健康现状给出了改善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灾难能比心理障碍给人带来更为深重的痛苦和压力。”大量研究表明,压力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因之一,尽管图书馆员是公认的压力最小的职业之一,但并不代表馆员就不存在心理问题。早在1999年,胡世元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青年馆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等因子上非常显著高于全国常模[1]。沙宇轩等的调查表明高校图书馆馆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郑俊生等认为:“馆员的这些心理问题给高校图书馆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和人际冲突增加,难于相互合作,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下降,工作效率和业绩下降,读者服务质量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上升等。”[3]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差异性表现,对改善馆员心理、促进图书馆发展和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有现实指导意义。

2 研究方法和对象

2.1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馆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定,增加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专业、学历、馆龄、部门、职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以进行差异性影响分析。对调查数据采用管理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2.2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借助国内各高校图书馆QQ群和图书馆行业交流群邀请高校图书馆馆员作答,最终得到有效答卷380份,具体信息见相关研究论文[4]。

3 结果分析

3.1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将样本的SCL-90得分中任意一因子分超过2分作为阳性筛选标准,结果人数为136人,阳性检出率为35.8%;将因子总均分≥2视为有心理问题,因子总均分≥3视为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被调查馆员中18.7%的人存在心理问题;1.8%的人达到中度及以上程度。从各因子阳性症状人数所占比例看,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问题症状集中表现在强迫症状(31.1%)、抑郁(24.2%)、人际关系敏感(24.7%)、偏执(19.7%)和敌对(19.2%)几个方面。

表1 馆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M±SD)

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SCL-90得分与国内常模[5]比较发现(见表1),馆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非常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01),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等症状表现(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01)。

3.2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分析

3.2.1性别、婚姻、专业、学历和岗位对馆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分析。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性别、婚姻、专业和学历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理总均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从描述性数据上看,男性馆员总均分(1.59)高于女性馆员(1.53);已婚馆员(1.56)高于未婚馆员(1.54);具有图情、信息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馆员(1.56)高于其他专业背景的馆员(1.55)。在具体因子上,男性馆员偏执症状(1.46)比女性馆员(1.60)显著(p<0.05);已婚馆员较未婚馆员表现出更明显的躯体化症状、敌对、偏执行为和抑郁情绪,而未婚馆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上表现更为突出;具有图情、信息管理及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描述性数据显示,本科学历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最高(1.54),专科学历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1.66),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居中(1.54)。柱形图(见图1)显示,参考咨询和管理部门的馆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低于全国常模平均值(1.55);采编和期刊岗位的馆员心理状况在图书馆中属于中等水平,略低于全国常模平均值;流通部馆员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高于全国常模平均值,数字技术和其他岗位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在图书馆中最差,高于全国常模平均值。

图1 不同岗位馆员心理柱形图

3.2.2不同年龄段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除躯体化外,不同年龄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其余8个因子和总均分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关系敏感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折线图(见图2)显示,50岁以下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善,50岁以上的馆员健康水平则随年龄的增加急剧恶化。

表2 不同年龄段馆员SCL-90因子得分比较(M±SD)

图2 不同年龄段馆员心理折线图

3.2.3不同馆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分析。检验结果发现(见表3),不同馆龄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躯体化症状上有明显显著性差异表现(p<0.01)。折线图(见图3)显示,2年及以下馆龄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最好,3~5年馆龄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最差;馆龄超过5年的馆员随着工龄的增加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改善;而20年以上馆龄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又开始恶化。

表3 不同馆龄馆员SCL-90因子得分比较(M±SD)

图3 不同馆龄馆员心理健康折线图

3.2.4不同职称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均分和其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柱形图(见图4)显示,处于试用期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接近阳性筛选值;助理馆员、馆员及副研究馆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研究馆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有较低职称的馆员。

表4 不同职称馆员SCL-90因子得分比较(M±SD)

图4 不同职称馆员心理健康柱形图

4 讨论和建议

4.1关注馆员心理,促进图书馆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发展的支柱,馆员是图书馆功能实现的主体力量。馆员心理直接影响其工作表现,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甚至高校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成人平均水平,超过1/3的馆员表现出心理问题症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馆员心理健康的关注,采取适当措施改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图书馆的各种基本职能和长远发展。

4.2有的放矢,有效改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缺乏成就感的职业特征、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馆员自身的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馆员心理健康[6-7]。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工龄和职称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要改善馆员心理健康,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试用期馆员心理状况最差,但工龄在2年以内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最好,说明顺利渡过试用期及初级职称的获得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见,能否顺利晋升职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馆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工龄在3~5年的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最差,是因为这部分馆员基本都具备初级职称,在为获取中级职称而努力,可见中级职称对馆员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图书馆应该为馆员顺利晋升职称创造有利条件,在职称评审上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适时安排馆员进行学习、深造,以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对馆员心理健康水平在年龄上表现出的显著性差异,领导应该对年纪较大、工龄超过20年的馆员给予特别关心。身体的老化和长时间工作的倦怠会导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自我价值感丧失等不良后果,领导应加强和这部分馆员的交流,帮助他们在工作中重新进行价值定位,预防心理问题症状的产生。此外,对于刚入职的馆员也要加强引导,帮助其尽快认识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并在工作中找到自身价值,顺利渡过试用期并获取相应的职称。

此外,图书馆在人才引进和管理上,也要才尽其用。鉴于馆员在学历上表现出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图书馆的人才结构应以本科学历为起点和主力军,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可适量引进并安排在专业深度较强的岗位工作。在专业背景上,对具备和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相关度较高的图情、信息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应该安排在能发挥其专业技能的相关岗位,提升其自我价值感。在岗位安排上,在馆员入职前期可以采取轮岗制,以帮助其寻找与其能力、性格最为匹配的岗位,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另外,图书馆是一个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服务工作,在工作分配中可尽量让女性馆员避免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男性馆员有较高的偏执情绪,不适宜安排在服务性质岗位。

4.3加强人本管理,引入员工帮助计划EAP

对于改善馆员心理健康,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建议,例如:白雪松和龙心建议图书馆引入EAP,进行人性化管理,提高馆员工作效率[8]。程玉华等人从社会、管理方、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探讨[9]。调查结果也发现职称和学历影响着馆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可以应用到读者身上,也要应用到馆员自身,向企业管理学习,引入员工帮助计划,协助馆员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其适应图书馆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此外,图书馆还要培养馆员的奉献精神,让馆员在岗位上能一展所长,端正工作态度并保持工作积极性,真正地投身图书馆事业,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5 结语

图书馆员心理健康一直被图书馆界所关注,但多集中于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方面的理论层面探讨,深入研究和实证调查偏少,希望本调查结果能对高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只有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的馆员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知识服务,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胡世元.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9(2):29-30,41.

[2]沙宇轩,郑然.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1):86-88.

[3]郑俊生,韩起来.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晋图学刊,2008(4):13-16,53.

[4]王敏.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9):65-69.

[5]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49.

[6]龙心.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2):89-91.

[7]吕茹.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中国校医,2012(4):241-242.

[8]白雪松.图书馆员心理健康与员工帮助计划[J].林业科技情报,2010(2):126-128.

[9]程玉华,夏明.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7):331-334.

(编校:崔萌)

2016-02-06

王敏(1984—),天津天狮学院图书馆馆员。

G25

A

1003-1588(2016)03-0030-03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职称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