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各种老龄化政策;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提倡孝道文化,强化子女孝道意识。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原因;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1;C91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2
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闲散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的也越来越多,随着农村外出务工队伍的壮大,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了出来。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期,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800万的留守老人,并且数字还有持续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将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长期内存在,必须引起国家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一、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1.生活照料不足,生活负担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子女常年在外,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人身上。由于农村留守老人年龄偏大,随着自身生理机能的减弱,其自理能力也逐渐减弱,需要得到家人的及时关心和照料,但是,由于家中劳力外出打工,使得老人的这种需求不但难以得到满足,相反的还增加了照顾子孙及经营田地的任务 ,另一方面,农村的基层帮扶措施还不完善,无法对留守老人给予一定的关怀和照顾。对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照明设备的简单维修等都成了一个难题。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这种现状更表现的突出,没有人陪同去医院,没有人在身边照料,他们此时会感觉无限的寂寞和无聊,心情可能会跌到低谷,甚至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2.娱乐生活单调,情感生活缺失
留守老人需要一定的精神慰藉,这对老人的健康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子女的外出打工,且与父母长期的难以见面、沟通,使得老人的这一愿望难以实现。由于老人缺乏一定的精神慰藉及沟通交流,他们会经常地感到孤独、空虚、失落。经常承受着心灵上的煎熬。留守老人更需要一定的娱乐生活来打发无聊的时光,但是由于农村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很多老人闲暇之余只有通过聊天、打牌或者赶集等方式来充实自己。有些老人因为贫穷、节俭,甚至连电视也不舍得看,因此,一些留守老人的情感生活极度缺乏。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
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使得留守老人不但要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还要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农村留守老人知识水平有限,教育方法不当,无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可是又担心孩子成绩差会受到埋怨,因此心理负担重;另外,一些孩子因缺乏管教,会经常到网吧上网,且容易结交一些不良分子,使得一些老人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一些意外。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4.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卫生医疗保障不足
农村留守老人年龄比较大,身体机能逐渐减弱,再加之平时没有时间保养,使得一些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佳,经常会出现一些比如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健康状况较差。虽然国家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看病给与一定的报销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看病压力,但是由于一些药物不予报销,医疗设施不完善,使得一些经济拮据的老人还存在“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象。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问题的原因
1.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呈现增长的趋势。统计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达到1.34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1.1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5%。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其中农村老年人占71.6%。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尤为突出。
2.城市化和工业化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为外出务工劳务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造成了农村的空巢化和农村社会的空穴化农村养老的对象与载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开始发生分离,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而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就日益凸显。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非农岗位,这些能带来一定收入的工作岗位,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这些农村务工不仅增加了自己的人均收入,而且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补充劳动力。然而,农村人口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又延伸了农村留守老人这一新的弱势群体。
3.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
自古以来,我们秉承“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行””的传统理念。一直以来,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农村的年轻劳力为养家糊口,要远离父母到城市打工。由于远离父母,不能及时的在父母身边尽孝,使得一些老人因为没有子女在身边而出现意外的事情,比如出现脑血管病、心脏病等突然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等。可见,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减弱,一些留守老人的照料更多的是依靠自己或者配偶。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非常重视,但是,相对而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不完善。目前实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于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实际情况,还比较滞后,农民仅仅依靠每年交纳的一百元甚至几百元的养老费来养老,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外,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弱化,依靠土地的收入来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农产品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仍然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所以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已不再成为永久的保障。
5.孝文化观念淡化
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庾道愍万里寻母”、 “郯子扮鹿求鹿乳”、“ 黄香温席”等孝顺的例子比比皆是,“百善孝为先”、 “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等关于孝的言论充分表明,我国一直秉承“孝”文化观念。在当今大的时代背景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孝文化观念逐渐弱化,这也是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解决途径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因地制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生存、生活条件,预防留守老人生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引导和帮助农民寻找合适的特色产业。同时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商人来乡投资,以便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有利于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
2.完善各种老龄化政策
第一,要通过宣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改变农村中普遍认为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第二,加快完善农村敬老院设施建设。建立设施齐全,服务到位的农村敬老院,对于一些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子女赡养的老人,可以安排入住敬老院,让他们安享晚年。第三,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医术精湛、乐于奉献的农村医疗服务专业技术人才。
3.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得到提高,但是精神生活依旧匮乏,因此,要改变老人的寂寞和无聊的精神状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氛围和生活的幸福。首先,政府要经常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比如 “文艺下乡演出”、“ 见效卓著的广场舞”等,使老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其次,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通过社区建立的便民机构,来帮助、协调、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开展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让老人感受到大家的温暖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缓解老人的那种孤独与寂寞。
4.提倡孝道文化,强化子女孝道意识
目前,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仍然为我们所倡导,要通过电视、宣传画面等方式加强孝道教育,让农村年轻人重温孝道理念,加强孝道文化教育。并通过对尽孝道的年轻人给与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的的方式加大宣传。鼓励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不但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还有在精神上给与一定的关怀和照顾。给老人一定的精神慰藉,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参考文献:
[1]陈敏.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3).
[2]孙慧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探析——基于豫东农村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银平均.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11(2).
作者简介:张修现(1974-),男,河南滑县人,讲师,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思想政治、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