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强
[摘 要] 新课程目标体系对“过程与方法”提出“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问题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问题教学法具有启发性,这是指在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物理教学阐述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物理教学 应用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一种实践模式。如何构建一种自主、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使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在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中,敞开心扉、展开思维的翅膀去遐想、去分析、去探究,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学习。对此,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一种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问题情景的创设,正是由于问题的设置,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和创造性,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努力克服所有困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建积极的问题情景,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这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努力克服。问题教学法的几个基本特征是民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改变了传统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教学法要求师与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谐发展。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事先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割成几个模块,针对每一个模块的内容设置多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讨论,再经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辩论、补充与修正,老师适时点拨、总结与升华,使全体学生在解决一个个任问题的同时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分为: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分割模块,设置问题;组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学生的交流与展示;作业布置等几个步骤。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策划问题情境,寓教学目标和研究问题于引人入胜的情境之中,使问题更直观、更形象。上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演示实验的方法引入新课。当教师只拿出导线、条形磁体、线圈、开关、电流表,教师问:“利用这些器材,能否产生电流?”学生一看没有电池都回答不能。“真的不能吗?让我们试一试”。然后教师操作,电流表的指针动了!学生顿感迷惑不解,急切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再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次科学界的著名会议上,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湖水中一只漂浮小船里有一块石头,将小船里这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湖中水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科学家们的答案各不一样,请学生给科学家当裁判,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纷纷寻找方法和答案。
二、分割模块,设置问题
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导航标。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我检测,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问题设置的好坏决定课堂的高效优质。
1.问题设置的原则
(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衔接,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激活、丰富和提升。
(2)问题的设置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3)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本。
(4)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2.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教学过程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遵循着“经验回忆”“观察并思考”和“推理”三个教学心理层次。问题设置的层次化正是在这一动机指导下提出的。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成功感,从而使他们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学习“压强”的内容时,可以设计系列问题:
(1)压力作用可以使受力物体形变,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观察实验和我们的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两个因素有关,我们怎样研究这两个因素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呢?
(3)(实验后)研究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4)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均不相同时,我们怎么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5)“各自不同的受力面积中都取一块相同的面积来比较压力大小”这个相同面积取多少更方便呢?endprint
(6)(学生答出取单位面积后)如果知道2米2面积上受200牛顿压力,另一种情况是0.1米2面积上20牛顿压力,我们怎么能知道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是多大呢?
(7)“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的大小叫作压强”若受力面积用S表示,压力用F表示,压强用P表示,三个量的关系是什么?
让后进生做(1),让中等生做(2) (3),让优等生做(4) (5) (6) (7)。此种设计不仅使问题层层深入,便于理解,还使各层次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总之,问题的设置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和难点。要想设置好问题,教师本身要熟悉《课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问题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认识问题的起点出发,按照学生认知的规律和过程,逐步引导学生上升到问题的终点。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把设置好的问题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把预习的成果和疑问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或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展示成果。组织好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课堂就会变成茶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参与者,参与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习小组一般以前后两桌4人为宜,尽量使小组间的实力无明显差异,使组与组构成平等竞争。
2、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交流、安排展示的主讲人等学习活动。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可采取组长轮流担任制。
3、组内通常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是汇报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的成果。是决定问题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点拨、引导,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完善。
1、建立平等的小组竞争机制避免出现个别小组唱主角的局面。展示时,小组代表发言说得不正确、不全面的先由本小组同学补充,然后其它小组补充、纠正。教师要做好确认和矫正。对讲得好的予以表扬;不正确的要注意纠正,不完整、不深入地要给予点拨;对学生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难点、疑点,要适度讲解,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达到准确。
2、组织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质疑和争辩,尤其对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体会和琢磨学生的想法,适时、适度的调控、点拨;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
3、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对知识的归纳、整合、总结和升华,并通过板书或多媒体明确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使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得到落实。
五、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的效果,也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按《课标》要求,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在作业的布置中,要进行分层。作业做到定性定量、区分对待。将其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使优等生有练习的机会,中等生和学困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
1、作业量分层:对于学困生,要设计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题,针对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提供适量的拓展性训练题,在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同时,又能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2、作业难度分层:精心设置作业的难易度,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均都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独立完成所处水平的基础作业。
3、作业的批改:对待学困生,必须做到全批全改,有选择性对其性格特征进行激励性地评语;同时与他们谈谈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协助他们理清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更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问题教学法能够较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较大限度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展示中发展。学生超乎寻常的表现会给教师以启迪,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快乐。
参考文献
[1] 杨文娟.浅议在数学课中应用问题教学法[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27):686.
[2] 张延光,刘金叶. 问题教学法初论[J]. 卫生职业探讨,2005,(4):74.
[3] 张明,魏嘉. 应用问题教学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27-29.
[4] 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P16-1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