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荣
[摘 要] 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语文教学中,常常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割开来,出现了文本教学就是课本教学,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教学,两者毫无相关的现象。教师对文本的讲解仅限于知识的讲解,不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能利用文本教学来指导作文,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笔者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把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阐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 作文 用文本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阅读与习作脱钩。简单地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课文教学,作文教学就是作文教学。由此造成学生在阅读课上只关注文本知识,到了写作时无从下手的局面。而《新课程语文标准》要求“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使阅读教学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如何让阅读教学为写作服务呢?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 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师在文本教学过程中要挖掘这些美文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把这些文本特点传输给学生。将课本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学生的作文构思。说白了就是要立足文本,以教材为出发点,用文本知识激活写作思维,写出成功之作。
一、巧用课题,提高学生拟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题目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重视对文章题目的推敲锤炼。因此在文本教学中,遇到好的有特色的题目时,除了分析特色外,还要教会学生拟该类型题目的方法。
1.巧用修辞拟题。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题目中,不仅能使文题生动形象,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笔者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首先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理解题目两层含义的基础上,明确这里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然后让学生也试着用双关的修辞,来拟一个题目。比如有个学生拟了《那扇门》,一层含义是指自己家里的那扇门,第二层含义是指他透过那扇门,打开了他心中的那扇门——对奶奶的误解。此外还可以运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拟题。
2.巧借文句拟题。一篇好的文章中,总有几句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或优美生动,或含义深刻,或气势磅礴。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让学生找去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大部分的同学都选了最后一句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问:为什么印象最为深刻?学生集体回答:因为这句话很有气势。然后我让学生以此句为题,写一篇作文。一位学生以参加区里演讲为内容,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为题,获得了全区征文比赛的一等奖。
在教师经常性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就会从阅读教学中学会各种拟题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提高拟题能力。
二、巧学开头和结尾,提高学生作文布局能力
(一)布“虎头”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求精工。
1. 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这种开头,或揭示全文内容,或交代写作目的,能一下子把人引入文章的中心问题或主旨上去。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
2. 写景抒情,渲染气氛
用描写景物来开头,既能渲染气氛,又能烘托主题,并引出所要记叙的人和事。例如“……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孙犁《芦花荡》)
3.运用疑问,设置悬念
在开头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却不作答,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冰心《观舞记》)
(二)展“龙尾”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1. 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方向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宗璞《紫藤萝瀑布》)与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前后呼应,给读者以整体之感。
2. 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结尾)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教材中的类似这样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领悟其特点后作用后,接着让学生当堂写,做到学以致用,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
三、巧借材料,提升文章语言魅力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
(一)通过背诵,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段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优美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春》,无论是春草图、春花图还是春雨图都文笔优美隽永。教师在教文本的同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整篇文章,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二)通过品读,摘录优美的词、句、段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品读文章精彩词句段中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备好一本摘录本,把课文中的精彩词句段摘录下来。如在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先让学生品析“……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等句子,然后把这些句子和品析理解一起记录在摘抄本上,做积累。在写作中,将文本中的材料提取你认为有用的某部分放到你的文章中来。有时候,你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在积累的材料中提取好几样材料重新组合起来,写出你的文章。endprint
四、巧学写作技巧,提升文章鉴赏力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几乎每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具有很强的典范性。但我们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文本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言语的品味,文本思想的深度解读,而对于文本中灵巧的构思,精妙的写作手法却往往忽略了,因此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有意加强这方面的了解,立足课文内容,捕捉文章中写法知识的精妙点,以此来指引我们的写作。
(一)学写人
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接触到的大多是通过一件事情,对主人公做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然后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时让学生比较这篇写人的文章跟同学们以前学习的写人的文章有何不同,得出本文是通过“我”与老师之间多件事情来表现老师对我的爱和我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从而让学生学会写人物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多件事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表现文章主旨的写作方法。
(二)学叙事
碰到叙事的文章,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件事情完整的叙事下来。我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问学生: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有大部分的同学为难了,看看时间顺序好像又有许多“我”以前的经历,按空间顺序好像更加不像。只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知道是运用了插叙来写的。先让学生通过与顺叙的文章做比对后,体会插叙能使文势起波澜,避免平铺直叙的作用后,我让学生课后写一篇插叙的文章。
(三)学描写
在教学《口技》时,问:文章用了很多的内容描写听众的反应和简单的道具,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也是为了表现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这样学生懂得了“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的写作知识:以景衬人,以物衬人。课后我马上写了题为《他很聪明》的一段话,要求用侧面描写。这样理解强化学生掌握侧面描写,并运用到写作中。
总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确定每篇课文让学生借鉴的写作技巧,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贯穿,并明确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应用。充分利用好作文课和随笔的训练作用,让学生及时借鉴、模仿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练习,从而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峰.紧扣文本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J].文学教育, 2012(12)
[2]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濮兵.凭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J].苏州教育学院报,199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