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雄 刘竹生 杨 勇 姚世东 陈洪波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76 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轨迹优化与设计
郑 雄1刘竹生2杨 勇1姚世东1陈洪波1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76 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巡航飞行器正向着快速响应、高超声速巡航和强突防的方向发展,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 RBCC)推进系统是此类飞行器的潜在动力。本文以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其飞行任务剖面进行规划与分析,并针对其轨迹优化设计问题,采取分段求解的思路:分别建立飞行器爬升段和巡航段轨迹设计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对爬升段轨迹进行优化设计,而对于巡航段轨迹,则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两段轨迹求解过程中均考虑飞行动压、过载的约束以及控制变量的取值范围限制。仿真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轨迹满足飞行任务剖面需求及动压、过载等约束,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
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粒子群优化算法;轨迹优化
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 RBCC)发动机将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有机结合在一个流道中,能充分发挥火箭发动机大推重比和冲压发动机高比冲的优点,是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及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最理想的动力装置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RBCC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升段轨迹设计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1],而对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轨迹设计研究较少。王厚庆等人[2]通过求解纵向平面内的质点运动方程,对RBCC巡航飞行器的爬升段飞行轨迹和有效载荷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没有采用优化方法,无法获得性能最优的飞行轨迹。吕翔等人[3]给出了基于马赫数-动压参考曲线的RBCC巡航飞行器爬升段轨迹设计方法,同样没有采用优化方法,未求得最优解。李响等人[4]利用遗传算法对RBCC高超声速导弹的爬升和巡航段航程进行优化设计,但在轨迹优化设计的过程中未考虑动压、过载等约束,所得结果可能出现不可行点。
本文以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飞行任务剖面进行规划与分析;然后建立用于飞行器轨迹设计的数学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爬升段轨迹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飞行器巡航段轨迹。旨在为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轨迹优化设计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根据RBCC发动机多模态、高比冲的优势以及目前其引射模态推力不够的现状,本文设计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任务剖面如图1所示。组合体飞行器由载机水平投放,5s后,固体火箭助推器点火,飞行器加速爬升至18km高空,马赫数达到4.5。此时固体火箭助推器耗尽关机,巡航飞行器与助推器分离,RBCC发动机启动。经过亚燃冲压模态和超燃冲压模态,巡航飞行器爬升到高度28.5km,马赫数达到6.5,飞行器转入等高等速巡航段。当临近目标上空时,飞行器下压俯冲,对目标进行攻顶打击。
图1 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任务剖面
根据以上任务剖面,可将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飞行轨迹分为助推段、爬升段、巡航段和俯冲段。为简化设计,暂不考虑助推段和俯冲段,只研究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爬升段和巡航段。
2.1 飞行轨迹计算模型
将飞行器视为可控质点,在不考虑风及假设地球为平面大地且忽略自转的情况下,飞行器在纵向平面内的运动方程如下:
(1)
(2)
式中,g0为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取9.8066m/s2;R0为地球半径,取6356.766km。
在巡航段,飞行器处于等高等速平飞状态,其轨迹倾角θ=0°,受力关系需满足:
(3)
2.2 气动力模型
飞行器所受的升力和阻力分别由式(4)和(5)确定:
(4)
(5)
式中,CL,CD分别为飞行器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ρ为大气密度,S为飞行器参考面积。本文气动外形采用X-43A的乘波体外形,文献[5]以表格形式给出了X-43A的气动性能结果。
2.3 推力模型
SCCREAM(SimulatedCombinedCycleRocketEngineAnalysisModule)是国际上使用较广的RBCC发动机性能计算平台,本文采用文献[6]中由SCCREAM计算得到的RBCC发动机比冲性能,该发动机以液氢、液氧为燃料。根据发动机比冲和推进剂质量秒流量即可求出推力,计算公式如下:
(6)
2.4 大气模型
本文采用USSA-1976标准大气模型,具体计算公式参见文献[7]。
2.5 约束模型
2.5.1 动压约束
动压一方面为飞行器提供升力和阻力,另一方面还为姿态控制提供操纵力矩,但是如果动压过大,飞行器的机械结构将受到影响,还会导致舵机因铰链力矩太大而不能有效工作,影响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因此必须对动压进行限制,如下式:
(7)
其中,Pdmax为最大允许动压。
2.5.2 过载约束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结构强度是一定的,为保证其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结构的安全,需要对飞行器的过载进行限制,如下式所示:
(8)
其中,nx和ny分别为飞行器切向过载和法向过载,nmax为最大允许过载。
2.5.3 末端状态约束
根据飞行任务剖面,要求爬升段的末端状态达到期望的等高等速平飞状态,因此其末端约束如下:
(9)
其中,下标“f”表示爬升段末端,上标“*”表示期望。
2.5.4 控制量约束
为满足RBCC发动机的吸气条件,飞行器攻角必须满足一定的边界约束条件。此外,为保证燃烧过程充分、稳定,发动机推进剂质量秒流量也有一定的范围。因此控制量约束如下所示:
(10)
3.1 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8-9]
设PSO算法中有N个粒子,每个粒子k(k=1,2,…,N)表示优化问题解空间中的一个备选解,所有粒子都有自己的位置x(k)=[x1(k),x2(k),…,xn(k)]T(n为待优化变量的个数),速度v(k)=[v1(k),v2(k),…,vn(k)]T,以及1个由目标函数J决定的适应度,比较各粒子目标函数的值可判断粒子的优劣。根据每个优化变量的取值范围xi∈[ai,bi](其中,i=1,2,…,n),对粒子位置和速度的限制为:
(11)
(12)
式中,ω为惯性权重系数,c1为粒子跟踪自身历史最优值的权重系数,c2为粒子跟踪群体最优值的权重系数,r1,r2为[0,1]内的随机数。
3.2 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
应用PSO优化算法对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爬升段轨迹进行优化时,需要完成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目标函数的确定
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射程主要与可用燃料有关,在爬升段节省燃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选择燃料最省作为轨迹优化的性能指标,也即要求爬升段末端飞行器质量最大,目标函数取为J=max(mf)。
(2)控制变量的参数化
(3)约束的处理
对于等式约束式(9),可采用在目标函数上添加惩罚项来解决,此方法为罚函数法,具体公式如下:
(13)
式中,J′为新的目标函数,ζ1,ζ2,ζ3为惩罚因子,其取值依赖于经验。
若任一粒子k违背了不等式(7)或(8),则令其J′(k)=-∞,v(k)=0,如此相当于减小了控制变量的搜索空间,以满足飞行器轨迹的不等式约束。
综上,可得PSO优化算法应用于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爬升段轨迹优化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巡航飞行器爬升段轨迹优化设计流程
4.1 仿真条件
基于上文规划的飞行任务剖面,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爬升段始于高度18km,4.5Ma,并于高度28.5km,6.5Ma处转入等高等速巡航状态。巡航飞行器初始质量为1500kg,初始轨迹倾角为5°,射程2000km。飞行过程中,攻角取值范围为-4°~8°,推进剂质量秒流量取值范围为0.1~1kg/s,全程要求动压不大于110kpa,切向过载和法向过载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RBCC发动机在6Ma时由亚燃冲压模态转入超燃冲压模态。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为:N=100,NIT=120,ω=0.729,c1=c2=2。
4.2 仿真结果
图3给出了巡航飞行器在爬升段的飞行性能。其中,图(a)是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及轨迹倾角变化曲线,固体火箭助推器分离后,飞行器继续爬升到巡航高度28.5km,同时轨迹倾角先减小、后增大、最后逐渐减小为-0.000075°;图(b)为飞行器飞行动压及马赫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随着飞行器的爬高动压逐渐减小,在75s以后,由于飞行轨迹趋于水平,高度增加缓慢,而速度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故动压稍有增大,整个爬升段,动压都不大于110kpa,爬升段末端马赫数为6.485;图(c)为飞行速度及飞行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爬升段末端飞行速度为1950m/s,飞行器质量为1444kg;图(d)为攻角和推进剂质量秒流量曲线,由图可知,爬升段控制变量曲线在约束范围内,且变化平缓、光滑,便于飞行器控制;图(e)为飞行器法向过载和切向过载的变化曲线,其全程绝对值均不大于2,图中切向过载于61s处发生突变,这是因为RBCC发动机由亚燃冲压模态转为超燃冲压模态比冲大幅减小导致,此时,因为攻角较小,所以对法向过载的影响有限;图(f)为PSO优化算法中目标函数值随迭代次数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粒子群在经过40次迭代后即可找到次优解,因此在迭代次数和解的优劣之间存在一个折衷,本文为寻得最优解,在迭代次数的选择上较保守。
图4给出了巡航飞行器爬升段和巡航段的仿真结果。可知,飞行器能顺利由爬升段转入巡航段,全程飞行耗时1041s,射程2000km,推进剂消耗量为282kg,占巡航飞行器总质量的18.8%,这为飞行器的结构质量和有效载荷质量留下很大的空间,推进剂质量秒流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6571kg/s,0.2322kg/s,调节比为2.8299。整个飞行过程中,动压、过载及控制量取值均在要求范围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巡航段采用数值方法求解攻角和推进剂质量秒流量,受精度限制,飞行过程中法向过载和切向过载分别不严格等于1和0,这从图4 (e)可以看出,小量的积分将导致速度缓慢增加,以及轨迹倾角在0°附近波动,从而引起飞行高度的波动,最大波动幅度为330m,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分会逐渐消除误差,因此,轨迹倾角、飞行高度的波动越来越小,马赫数也趋于稳定。
图3 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爬升段飞行性能
针对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轨迹优化设计问题,基于规划的飞行任务剖面,采取分段求解的思路,即应用PSO算法对爬升段轨迹进行优化设计,
而对于巡航段轨迹,则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两段轨迹求解过程均考虑飞行动压、过载的约束以及控制变量的取值范围限制。数值仿真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可为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任务规划及轨迹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图4 RBCC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爬升段、巡航段飞行性能
[1]KoderaM,OgawaH,TomiokaS,etal.Mult-ObjectiveDesignandTrajectoryOptimizationofSpaceTransportSystemswithRBCCPropulsionviaEvolutionaryAlgorithmsandPseudospectralMethods[R].AIAA2014-0629, 2014.
[2] 王厚庆, 何国强, 刘佩进, 吕翔. 以RBCC为动力的巡航飞行器轨迹与质量分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4(6): 774-777.(WangHouqing,HeGuoqiang,LiuPeijin,LvXiang.AnalysisofTrajectoryandMassforRBCC-PoweredCruiseVehicle[J].Journalof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 2006, 24(6): 774-777.)
[3] 吕翔, 何国强, 刘佩进.RBCC飞行器爬升段轨迹设计方法[J]. 航空学报, 2010, 31(7): 1331-1337.(LvXiang,HeGuoqiang,LiuPeijin.AscentTrajectoryDesignMethodforRBCC-poweredVehicle[J].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 2010, 31(7): 1331-1337.)[4] 李响, 柳长安, 王泽江, 张后军. 对某吸气式高超声速导弹的航程优化与分析[J]. 兵工学报, 2012, 33(3): 290-294.(Li Xiang, Liu Changan, Wang Zejiang, Zhang Houjun.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Maximizing Cruise Range of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Missile[J]. Acta Armamentarii, 2012, 33(3): 290-294.)
[5] Brock M A. Performance Study of Two-stage-to-orbit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Propulsion Alternatives[D]. Ohio: 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4.
[6] Olds J R, Ledsinger L, Bradford J, et al. Stargazer: A TSTO Bantam-X Vehicle Concept Utilizing Rocket-Based Combined Cycle Propulsion[J]. AIAA Paper, 1999: 99-4888.
[7] 杨炳尉. 标准大气参数的公式表达[J]. 宇航学报, 1983, 4(1): 83-86.(Yang Bingwei. Formulization of Standard Atmospheric Parameters[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1983, 4(1): 83-86.)
[8] Eberhart R C, Kennedy J. A New Optimizer Using Particle Swarm theory[C].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machine and Human Science, 1995, 1: 39-43.
[9] Shi Y, Eberhart R C. 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1998: 69-73.
[10] 龚春林, 韩璐, 谷良贤. 适应于RBCC运载器的轨迹优化建模研究[J]. 宇航学报, 2013, 34(12): 1592-1598.(Gong Chunlin, Han Lu, Gu Liangxian. Research on Modeling of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RBCC-Powered RLV[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3, 34(12): 1592-1598.)
征稿简则
1.文稿应具备创新性和科学性,务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2.稿件的篇幅(含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6000字以内,撰写论文所涉及的基金资助项目、获奖课题内容请予注明。
3.文章中必须有中英文的题名、作者姓名、单位(对外名称)、邮编、摘要、主题词,还应有中图分类号和参考文献。其中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不超过12个实词。主题词3条~8条,注意使用规范词。
4.摘要采用报道性文摘,应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着重反映新内容。中英文摘要均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要素,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应按照英文文法书写,在确保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必采用句子到句子的翻译模式。
5.计量单位应使用国家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并且一律用符号表示。
6.稿件中的插图、表格要少而精。构图要合理,应附有图表序号及中文的图题、表题及图表注释。
7.参考文献采用中英双语著录,应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且应是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书刊文章,编号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1)专著: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用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者,年份.
(5)会议论文:作者.题名[C].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6)技术标准: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7)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开日期.
(8)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外文文献请注意作者的名字均为姓在前名在后,名要缩写。
例:Zhou K M, Doyle J C, Glover K. Robust and Optimal Control[M].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6.
8.来稿须经过保密审查,勿投寄涉密稿件。稿件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发表时可按作者意愿署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作者简介及第一作者照片,文稿一经刊载即酌致稿酬,并赠送期刊2份。未被录用的稿件恕不退稿。
9.请勿一稿多投,凡在6个月内未见编辑部稿件处理的通知,请与编辑部联系。已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和报告,本刊不再刊登。
10.投稿方式:网上投稿,网址为http://htkz.cn;请同时邮寄保密审查结论至编辑部。来稿须保证内容真实、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无涉密内容,作者署名无争议,未一稿多投。稿件请用WORD格式。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for RBCC Hypersonic Cruise Vehicle
Zheng Xiong1, Liu Zhusheng2, Yang Yong1, Yao Shidong1, Chen Hongbo1
1.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R&D Center, Beijing 100076, China 2.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Beijing 100076, China
Cruisevehicleisheadingtothedevelopmentofrapidresponse,hypersoniccruiseandstrongpenetrationandrocketbasedcombinedcyclepropulsionsystemisthepotentialpowerofsuchkindofaircraft. RBCChypersoniccruisevehicle,planningandanalyzingitsmissionprofilearefocusedinthispaper.Regardingthetrajectoryoptimization,sub-solvingideaisadopted:establishingmathematicalmodelsofaircraftclimbandcruiseperiodsseparately;Applying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algorithmtotrajectoryoptimizationoftheclimbbasedonmodelsabove;Usingnumericalmethodsduringthecruise.Duringthetwotrajectorydesignprocesses,constraintsofflightdynamicpressure,overloadandcontrolvariablesareconsidered.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missionprofilerequirementsanddynamicpressure,overloadandotherconstraintsarefulfilledintheobtainedtrajectoryandtheeffectivenessofthemethodisverified.
RBCC;Hypersoniccruisevehicle;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algorithm;Trajectoryoptimization
2016-02-03
郑 雄(1989-),男,湖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设计;刘竹生(1939-),男,黑龙江人,院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箭与导弹总体设计;杨 勇(1968-),男,四川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设计;姚世东(1962-),男,北京人,硕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机构总体设计;陈洪波(1978-),男,天津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设计。
V421.1
A
1006-3242(2016)05-0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