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不足及对策

2016-08-09 06:16:15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训教师

张 莹(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4)



★教育教学★

浅谈高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不足及对策

张莹(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高等教育的竞争,主要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而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要力量。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就需要高素质教师,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要从教师队伍的入口抓起。因此,重视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是高校的重要工作,这对提高教师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新进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安排等几个方面揭示岗前培训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对策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肩负着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其价值取向、修养、学识无不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态度、风格、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最终亦影响了学校能否达到理想和既定的目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入口抓起,从新进教师抓起。本文选取2015年成都市高校新进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安排等几个维度对教师需求进行调查,揭示成都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总体情况和特征,分析不同的学员对培训需求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为提高岗前培训质量提供依据,从而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调查问卷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工作于2015年9月—12月进行,对象是成都市各大高校2015年的新进青年教师,调查院校有985、211高校,也有普通本科院校以及独立院校。总共发放问卷324份,回收问卷324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发放问卷的调查对象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参加调查的教师的专业包涵了理工、文史哲、医学等几个门类,并兼顾了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及不同类别的高校。

(二)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兼有访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培训愿望(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建议等等。主要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对新进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

(一)青年教师有急切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

从调查数据可知,高校青年教师对未来个人发展基本都定位于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并希望科研与教学并重。受调查教师在高校的工作时间基本都是1-3年。教学方面,在进高校之前没有担任过完整的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教师占66.67%;科研方面,在进高校之前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的教师占81.48%,而79.63%的教师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教学与科研并重。因此,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认为应加强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的教师占总数的比例最大,有85.19%;其次是认为应加强科研能力培训的教师,占总数的77.78%。(见下面图表)大部分教师认为,同时提高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才是一个优秀高校教师应有的素质。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进教师在进入高校工作之前大部分都独立主持或参与过一定的科研项目,有相关科研经历。而担任过完整课程教学工作的却很少,很多教师并没有相关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然而,此次调查中大部分教师都表示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纯教学型为发展方向的教师只有1人,占总数的3.7%。因此,在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无疑是重中之重。

表1 您在高校的工作时间有多久?

表2 在正式进入高校工作之前是否承担过至少一门完整课程的教学工作?

表3 在高校工作之前是否有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的经历?

表4 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定位是怎样的?

表5 如果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最希望有哪些内容?

(二)对教学技能力多样化的需求

从接受调查的教师情况来看,在所有将自己未来发展定位在教学与科研并重型的新进教师中,选择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教师人数最多,达到252人,他们都选择把教学方式方法技能的培训作为提高教学能力最主要的部分;同时选择将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能力作为培训内容的教师人数居第二,有222人;其次是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的内容,居第三,共162人。选择另外两项技能的教师人数也较多,后三项选择人数基本持平,也体现出教师对不同教学技能与方法的需求。

(三)对培训模式多样化的需求

对培训模式需求的不一致性。希望采取的培训方式按重要程度排序调查结果为:赞同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主模式的有240人,占74.07%,居第一位;之后依次是赞同以教师和学员交流为主的研讨模式的有150人,占46.3%;希望采取以任务促学员寻求解决途径的任务驱动式模式的有138人,占42.59%;想以观摩体验式进行培训的有132人,占40.4%;传统的以培训者为主的讲座模式排在最后一位,只有84人,占25.93%。此调查结果反映了学员对岗前培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不认同,对培训模式多样化的需求。

表6 希望的培训模式是什么?

(四)对培训时间安排多样化的需求

教师们对岗前培训的时间安排也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希望采取的培训时间安排调查结果为:希望把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的人数最多,有114人,占总人数的35.19%;其次是希望将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的和周六周日的,人数分别是84人和72人,各占总人数的25.93%和22.22%;赞同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五晚上的有54人,占总数的16.67%。

在参加培训遇到的困难类型调查中,按照困难程度排序的结果是:认为工作任务重的最多,有258人,占79.63%;认为与教学工作冲突的有156人,占48.15%;认为家庭事务繁重的有90人,占27.7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岗前培训的时间安排与教师平时繁重的工作任务产生了冲突,这也是为什么多数老师赞同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的重要原因。

表7 认为集中培训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最好?

表8 参加培训有没有什么困难?

三、岗前培训与教师需求之间的差距

(一)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

受传统学科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在进行教师岗前培训时,以理论讲授为主,以教材为主,忽略了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对于教材里涉及的需要实践的环节一带而过,导致学习了许多理论,还是不知道怎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1]培训内容也是“一刀切”安排,无论是师范类的还是非师范类的,都是统一的模式,没有作区分,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内容师范类的教师已经培训过,亦或有些没有安排的内容是非师范类教师所没培训过的情况,最后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岗前培训要兼顾理论与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安排。

(二)培训没有体现互动性,不能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动性

教学是围绕教学目的,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活动[2]。教学不是教师机械地教,也不是学生机械地学,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交流和探讨。传统培训中教师一般都采用传递、灌输等方式进行,试图把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要求等内容展示给学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参加培训的学员了解相关内容。然而,有研究表明,只有学员主动参与了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率的,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采用引导、启发等方式与学员进行交流、互动、探讨,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岗前培训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

(三)培训模式单一化,不能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

目前,岗前培训的基本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培训,无论学员的听课效果如何,老师都是一味地讲,只管完成培训任务,并没有顾及到授课效果。近年来,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他们无论是在学科基础知识方面还是在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方面,亦或是思维活跃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无疑都是很突出的。如果面对层次不断提高的学员,我们的培训模式依然不求改进,照搬传统模式,那么培训结果可想而知了。高层次的学员也需要与之配套的高水平培训,以教授讲授为主的单一培训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岗前培训模式需要进行改进。

四、基于教师需求的岗前培训改善对策

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岗前培训可以从增加培训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模式、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一个新进教师初步完成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转变,由受教育者向教育工作者的转变。只要随着新进教师层次的改变而不断探索并进行改革,岗前培训模式就会得到完善。

(一)丰富培训形式,创造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可以改变培训模式,以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展开培训,让学员参与其中进行讨论,教师和学员相互交流,以任务督促学员进行自主学习,观摩体验学习等。力求创新多样性的培训形式,努力满足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

1.集中授课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良好的效果,培训会对《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集中授课。而观念只有通过传达,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才能产生,这就要求授课专家要将课程内容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加入实际的案例,与学员用对话、讨论的形式进行授课培训,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述。一些具体内容则发挥高学历青年教师自学能力较强的优势,组织学员进行分组自主学习研讨,每一专题的自主学习内容安排课上讨论,让学员发表自己对该专题内容的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培训的效果更好。

2.观摩名师示范课

培养优秀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刚进高校的新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不足的。他们对教师以及教学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表面了解。入职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进入一线课堂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现代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新进教师对教学的固有印象(即教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在新教师中逐步树立现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了解并接触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3]。在校内定期开设名师示范课,促使新进教师在对示范课进行反复观摩与分析中不断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与积累,受名师的影响,进新教师在思想上会潜移默化,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最终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发展。

(二)科学安排培训时间

一般的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都是安排在9-10月份,11月份进行考试,而大多数新教师刚进校就担当起较重的教学任务,要进行备课、上课。有的参与各种行政工作或各类学校大型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有的教师还同时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这就造成了新进教师在日常工作与岗前培训的时间上冲突,使得很多新进青年教师把岗前培训看成是一种负担,他们只能疲于应付,最后使得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势必会影响培训效果。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处理,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因为寒暑假老师们空闲时间多,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然后在开学以后进行考试,这样就不会导致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发生冲突,效果也会更好。或者在新进教师刚进校后,暂时不安排教学以及行政工作,空出三个月时间让老师们集中参加岗前培训,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建立合理的新进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指标是教师个人发展方向的指挥棒。评价指标指向哪里,教师就往那个方向努力。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导致高校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往科研里钻,拿课题、发论文成为他们的头等大事,而教学则被冷落一旁。建议在新教师的前二至三年培养期内,学校能适当降低科研任务,将评价和考核重心放在教学方面,引导新教师重视提升教学能力。不能让新教师一进学校就形成“唯科研是王道,教学可以应付”的观念,从而在制度层面上重视教学业绩,营造教师以教学为本、以培养人才为荣的育人氛围,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性投入”。[4]

总而言之,岗前培训是确保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重要一课[5],也是新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起点。只有通过合理安排、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才能使岗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使岗前培训真正发挥其作用。

【责任编辑:吴妮徽】

参考文献

[1]陈久青,王安华,赵雪梅.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新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3.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1.

[3]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2):37-41.

[4]朱新武.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6).

[5]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第一条)[Z].1997-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2-92-5

收稿日期:2015-1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四川大学文科类学院新进教学科研岗人员入职培训工作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kzx-gl2015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莹(1979—),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科研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培训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