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核心区城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2016-08-09 03:28课题组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浙江宁波315010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

课题组(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浙江 宁波 315010)



长三角核心区城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浙江 宁波 315010)

摘要:对长三角核心区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根据2015年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有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系统分析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并就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核心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一、引言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2015年,我国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0.6%,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同期提高15.4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最高水平,日益成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居民消费作为最终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因此,在当前以促进消费增长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深入研究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特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根据国家发改委2010年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核心区包括上海及江苏沿江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8市和浙江环杭州湾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台州、舟山7市,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2015年,长三角核心区以占全国1.1%的土地创造了16.7%的经济总量。此外,长三角核心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6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均值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4万元和1.11万元,是全国城市群中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因此,对长三角核心区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根据2015年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有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系统分析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并就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聚类分析的理论简介

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又称群分析。它是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依据某种准则对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与其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更强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的目的是使类内对象的相似性最大化,以及类间对象的差异化最大化。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系统聚类(又称为层次聚类)和非系统聚类(又称为非层次聚类)两种。

为了度量样本或变量的相似性,常用相似系数、距离等指标来刻画。在指标分类(R型分类)时常以相似系数刻画相似性,相似系数越接近于1 或-1,变量性质越接近;在样本分类(Q型分类)时常以距离描述相似性,变量距离越近,则相似性越高。本文在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时采用最常用的距离——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表示第K个样本和第L个样本在第j个指标上的取值,也就是两个样本间的相似度。开始时,每个样本自成一类,然后将各类中最相似的两类合并为新类,再计算新类与其余各类之间的相似程度。再将其中最相似的两类合并,并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最后所有样本合并为一类。

三、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城乡居民消费聚类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指标主要是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并根据我国通用的划分方法,将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为8项:①食品烟酒支出,包括粮食、副食品、烟、酒、糖及其他食品。②衣着支出,包括服装、衣料及衣料加工费、鞋、袜、帽等。③居住支出,包括住房、水、电、燃料等。④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家庭日用品,家庭服务等。⑤交通通信支出,包括家庭交通工具及维修、交通费、通讯工具、邮电费。⑥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包括各类教育费、文化娱乐费、书报费等。⑦医疗保健支出,包括医疗器具、医药费、保健用品等。⑧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包括个人用品、理发、美容用品、旅游、服务及其他用品。

考虑到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根据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详见附表1、附表2),运用SPSS软件对16个城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分别进行聚类分析。

(一)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城镇居民消费聚类分析

将16个地区分成5类,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详见以下图表:

图1 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1 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类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第一类城市食品烟酒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等6个类别的消费水平均居于五类城市前列,尤其是居住类支出,超过万元,达10624元,远高于其他类别城市。第二类城市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达4184.67元,位居五类城市前列,但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相对偏低。第三类城市衣着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消费支出位居五类城市前列,分别达2689元、1091.5元,其他类别的消费支出基本位居五类城市中流。第四类城市绝大多数项目的消费支出都低于五类城市平均水平,整体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第五类城市消费水平最低,八大类消费支出均低于其他类别城市,尤其是居住类、交通通信类消费差距较大。整体结构特征分析如下:

1.各城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从图1、表1可以看出,综合分类情况来看,经济发达程度相近的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相似度也较高,如上海与杭州,南京、宁波与苏州。同时,分类情况的顺序,也基本反映了城市间的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且不同消费层次的城市数量近似纺锤形,即较高消费层次和较低消费城市的数量都较少。

2.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地理位置之间关联性并不强。从五类城市的位置看,第一类(上海、杭州)、第二类(南京、宁波、苏州)以及第三类(无锡、舟山)城市地理间并不相连,均相隔数个城市。第四类(常州、镇江、南通、湖州、嘉兴、绍兴、台州)中的各城市则分别位于苏中、苏南、浙北、浙东等地,也没有体现地理上的紧密关联性。

3.发达城市城镇居民居住类支出较高。以第一类城市上海、杭州为例,从表2的均值比较可以看出,第一类城市城镇居民居住类消费均值为10624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0%。而16城市城镇居民居住类支出均值为6447.13元,平均占比为23.4%,远低于第一类城市。从具体城市消费结构看,2015年,上海市、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类消费支出别为12137元、9111元,占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2.9%、26.9%。两地不但绝对支出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比重也远高于其他城市。这与上海、杭州经济较发达、城市房价较高存在紧密关系。

4.经济较落后城市城镇居民居住类和交通通信类支出差距较大。在第五类城市中,8大项消费支出均值都远低于其他类别的城市,尤其是在居住类和交通通信类支出方面,差距较大。具体来看,第五类城市的居住类支出均值为4288元,仅相当于16城市均值的66.5%;交通通信类支出均值为2465元,仅相当于16城市均值的59.3%。从具体城市来看,2015年,扬州、泰州两地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分别为19780元、21008元,整体消费水平在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中也相对较低,仅分别相当于16城市均值的71.8%、76.2%。从居住类和交通通信类支出来看,扬州市城镇居民居住类、交通通信类支出分别为3877元、2156元,相当于16城市均值的60.1%、51.9%;泰州市城镇居民居住类、交通通信类支出分别为4699元、2774元,相当于16城市均值的72.9%、66.8%。

5.宁波市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位居中上。从聚类分析结果看,宁波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南京、苏州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属于同一类,并与苏州市最为接近。从绝对值来看,2015年宁波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29645元,低于上海(36946元)、杭州(33818元)、苏州(31136元)、舟山(30128元)等四市,在长三角16城市中位居第5,排序较靠前。从各城市8大项消费支出对比情况看,受汽车消费拉动,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5289元)相对较高,在16个城市中位居第3;但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在16个城市中位居第10。

(二)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农村居民消费聚类分析

将16个地区分成5类,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详见以下图表:

图2 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3 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类

表4 不同类别地区农村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均值比较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第一类地区医疗保健类支出相对较高,达1464元,比各地区平均水平高36.5%,位居各类别地区前列,但生活用品及服务类(723元)、教育文化娱乐类(893元)、其他用品和服务类(348元)等三个类别的消费均低于其他类别地区。第二类别地区绝大多数项目的消费支出水平都较低,其中食品烟酒类(3878.6元)、衣着类(784.6元)、居住类(2660.2)、医疗保健类(809.8元)等四项的消费支出,都低于其他类别地区,仅相当于各地平均水平的8成左右。第三类地区教育文化娱乐类(1647.71元)、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3186元)相对较高,位居各类别地区前列,尤其是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远高于其他类别城市,比各地区平均水平高29.2%。第四类地区衣着类支出(1267元)位居各类别前列,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支出也相对较高,但居住类支出相对偏低。第五类多数类别的消费支出较高,其中食品烟酒类、居住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等三个类别消费支出,位居各类别地区前列,尤其是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支出达688元,比各地区平均水平高59.1%。整体结构特征分析如下:

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从图2、表3可以看出,除单一城市外,各类别城市地理上均连成一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如南京、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等市,跨长江相连;苏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台州等市,基本上环太湖和杭州湾相连;无锡、常州两地相连。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社会风俗、传统习惯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2.各地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关联不大。第四类中的无锡和常州,2015年两地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别为16469元、14764元,差距较大,但消费结构相似。而常州(14764元)与镇江(14217元)消费水平相近,但消费结构不同,分属第四类和第二类。

3.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个性鲜明。第一类中的上海市和第五类中的舟山市单独成类,反映出两地独特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以舟山市为例,2015年舟山市农村居民消费中的交通通信类支出1294元,远低于1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2466.31元);占全部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7.3%,在16个城市中最低。而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6112元,比其他城市都高。这与舟山市群岛环境导致的交通相对不便存在密切关联。

4.宁波市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位居前列。从聚类分析情况看,宁波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等地属于同一类,与紧邻的绍兴、台州最为接近,并且对比第二类和第三类这两类城市相对集中的类别看,宁波市属处的第三类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普遍高于第二类。从整个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来看,宁波市2015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7800元,仅低于杭州市(19334元),位居第二,排名靠前。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从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来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和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存在密切关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则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关联,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性,与各地总体消费水平的关联度不大。从城市间的消费结构对比来看,除舟山由于海岛环境外,部分地区如上海、杭州等地,城乡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较高,占整个居民消费的比重较大。

2.从宁波市来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南京、苏州等城市相似度较高,整体消费水平在长三角16城市中排在第二梯队;与上海、杭州等第一类的地区相比,在医疗保健类消费上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则与周边城市,如嘉兴、绍兴、台州等城市相似,整体消费水平在长三角16城市中排在第一梯队;从八大类消费来看,食品烟酒类消费占比较大,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二)政策建议

1.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决定消费,居民消费根本上取决于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从聚类分析结果看,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扩大居民消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最为根本的举措就是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一是要稳定就业,不断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二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综合运用税收、转移支付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收入;三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规范有序引导居民参与金融性资产投资,切实提高居民投资性收益。

2.加快消费品“供给侧”改革。尽管长三角核心区各地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但参考恩格尔系数,各地城镇居民消费层次已基本进入“最富裕”阶段(恩格尔系数低于30%);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普遍进入“富裕”阶段(恩格尔系数30%-40%),部分地区已进入“最富裕”阶段。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未来消费的增长点必然也会相对集中在发展型、享受型特征明显的消费项目。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无论是发达城市、还是经济相对落后城市,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均大多有消费项目相对落后的“短板”。因此,在此背景下,针对各地消费“短板”,加快消费品“供给侧”改革,按照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将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需求。

3.重视经济发达城市居住类支出的“挤出效应”。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拉动居民消费、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应重视经济发达城市居住类支出潜在的消费“挤出效应”。以2015年度上海、杭州城镇居民消费为例,居住类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高达32.9%、26.9%,位居前两位,而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占比为11.0%、9.3%,相对其他城市偏低。因此,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消费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国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冯一平.《2015年长三角核心区经济发展报告》.无锡市统计局内网;

[3]国家发改委.《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国家发改委网站;

[4]张凤.《多元统计分析及SPSS实现》.《全国统计系统专业知识提高培训班培训讲义(二)》;

[5]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课题组组长:董礼华

课题组成员:姜洪天郭黎祥刘灯姜波

执笔:姜波

(责任编辑:牛域宁)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
基于谱聚类算法的音频聚类研究
基于Weka的江苏13个地级市温度聚类分析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阶段特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无须人工干预的中文碎纸片自动拼接
浅析聚类分析在郫县烟草卷烟营销方面的应用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