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年, 陈卫玲, 徐淑卿
临床总结
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释放在睑袋修复术中的应用
杨瑞年, 陈卫玲, 徐淑卿
眼轮匝肌瓣; 眶隔脂肪释放; 睑袋修复术; 效果评价; 外科手术
近年来,中老年人接受眼睑修复术者越来越多,而传统的眼睑修复术主要以切除眶隔脂肪为主,易造成如眶下凹陷、睑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1]。随着睑袋修复术的不断成熟,多数学者主张在睑袋修复术中保留眶隔脂肪,并认为其是维持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2-3]。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们在睑袋修复术中对传统的眶隔脂肪释放术进行了改良,尽量做到不去或少量去除眶隔脂肪,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眼轮匝肌瓣修复,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共208例患者。男性48例,女性160例;年龄25~5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睑袋突出以及皮肤松弛。其中,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略显松弛者53例,明显松弛致眶隔脂肪膨隆者72例,严重松弛致眶隔脂肪下移膨出者83例。
2.1 切口设计 取仰卧位,双眼上视,沿泪小点下方转向内侧1~2 mm处画线,经下睑缘1~2 mm处至外眦向其隐裂方向延伸4~8 mm,用碘酊固定设计线。
2.2 操作步骤 采用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溶液行局部浸润麻醉[4];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用眼科剪于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分离约5 mm,避免触及泪道;用双齿拉钩向上提起约1 mm厚眼轮匝肌,再用电刀沿眼轮匝肌深面以肌皮瓣形式剥离至眶骨缘,边剥离边电凝止血;打开眶隔,轻压眼球,使眶隔脂肪自然疝出,并将其填充于颧颊沟,然后将眶隔膜及脂肪垫完整还纳于眶下缘下方4~6 mm处,轻压眼球,观察还纳后情况;采用5-0可吸收线,将眼轮匝肌瓣缝合固定于外、中、内3侧眶骨膜,注意悬吊张力的控制(图1)。嘱患者双眼尽量上视,向上轻拉眼轮匝肌,使其略显松弛,减去多余部分,并将眼轮匝肌瓣向外上方提紧至切口缘,以6-0尼龙线缝合固定,用7-0尼龙线将切口缘眼轮匝肌瓣端缝合于外眦处眶外侧缘骨膜上。术后外涂眼膏,局部冷敷24~48 h,5~6 d拆线。
本组共208例患者。术后8例患者出现瘀斑,1周后消退;5例出现球结膜水肿,1个月内恢复;6例出现轻度睑球分离,2周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12个月,眼睑区皮肤平滑自然,无皱纹,未见下睑凹陷及外翻、鼻泪沟形成等,疗效满意(图2)。
睑袋的形成与家族遗传和正常老化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其主要是由于眶隔和眼轮匝肌松弛,导致对眶隔脂肪的支持力度下降,从而使眶隔脂肪疝出[5-6]。李任和金岚[7]采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对156例受术者进行睑袋修复,疗效满意。侯勇等[8]将眶隔脂肪释放下移外固定后,下睑曲线平滑、自然,睑袋消失。也有学者认为[9-11],眶隔脂肪作为眶内组织的一部分,若予以切除,容易引起下睑凹陷。由于眶内组织减少,也可能导致眶内出血、眼球移位、外眦角变钝,严重者会出现睑外翻等并发症。因此,保留眶隔脂肪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点之一。Rohrich等[12]在睑袋整复术中采用“五步法”,术中通过保留眶隔脂肪并将其进行重新分布,选择性地释放眼轮匝肌韧带和减少对多余皮肤的切除,睑袋修复后均符合美学参数,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眶隔脂肪释放术进行了改良。由于多数患者常伴有内侧皮肤松弛,为避免术后出现内眦部皮肤堆积感,在不损伤泪点和泪道的前提下,将内眦部切口设计超过泪小点至内眦;适量切除下睑松弛皮肤,并根据每例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我们在术前通过夹捏皮肤试验来确定每例患者的睑袋类型和皮肤松弛情况;术中嘱患者在张口状态下睁眼上视,并根据下睑睑球分离或外翻位置确定切除皮肤量;应注意保护睑缘眼轮匝肌的完整性,我们以下睑缘约3 mm处设计切口,避免眼轮匝肌因切除过多而出现睑外翻,术中对眶隔脂肪予以保留,通过适当地轻压眼球,使部分脂肪溢出眶外,再根据脂肪溢出的多少,将其平铺于颧面沟,铺展后使脂肪略过凹陷处,达到对眶隔脂肪的合理布置和增强眶隔张力的目的。经过改良后的手术方法,效果持久,无睑外翻、眶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
图1 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法 a.显露眶隔 b.释放眶隔脂肪 图2 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释放睑袋修复手术前后对比 a.术前 b.术后3个月
综上所述,将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释放法应用于睑袋整形术中,能显著提高并维持手术疗效,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 娟, 韩晓丽. 改良下睑整复术在治疗复发性老年性下睑内翻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3,13(4):822-823.
[2] Maffi TR, Chang S, Friedland JA. Traditional lower blepharoplasty: is additional support necessary? A 30-year review[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8(1):265-273.
[3] 李学雷, 刘海丽, 王春贵, 等. 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转移方法在下睑袋修复术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5,21(5):307-308.
[4] 吴明浩, 李 翔, 陈惠裕.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4,30(3):183-186.
[5] 郑 凯.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美容, 2014,(2):6-7.
[6] 郭伶俐, 邢 新, 李军辉, 等. 带蒂眶脂肪瓣在中老年人泪槽和睑颊沟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3,29(4):251-253.
[7] 李 任, 金 岚.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33(20):2198-2201.
[8] 侯 勇, 李茂玉, 刘 唯, 等. 眶隔脂肪下移经皮外固定在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9):1297-1299.
[9] 杨 薇, 胡 刚, 康 乐, 等. 完整还纳眶隔脂肪睑袋整复术97例临床体会[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2,23(1):47-48.
[10] 戴 霞, 陈 卓, 胡晓佳, 等. 经提/切眉切口祛除眶脂及部分轮匝肌下脂肪垫在肿泡眼整复术中的应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35(14):1535-1537.
[11] 张 兵, 王英霞. 利用眶下软组织提升修复下睑袋整复术后并发症的[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15):1588-1590.
[12] Rohrich RJ, Ghavami A, Mojallal A. The five-step lower blepharoplasty: blending the eyelid-cheek junction[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8(3):775-783.
650224 云南 昆明,昆明艺星医疗美容医院
杨瑞年(1981-),男,纳西族,云南昆明人,主治医师,博士.
10.3969/j.issn.1673-7040.2016.05.011
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