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虹,田忠良
(黑龙江工程学院计财处,哈尔滨150050)
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研究
张钰虹,田忠良
(黑龙江工程学院计财处,哈尔滨150050)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进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在高校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中,财政专项经费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使高等教育转向内涵式方向发展。然而,专项经费支付浪费、绩效浮于形式等常见现象,已成为财政部门及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办法的制定和项目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本文根据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
高校的财政专项经费,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预算下达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均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用经费。用于完成某种特定的事项或工作,不能改变其用途,即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财政专项经费是与正常的生均拨款有很大区分,具有时效性强、政策性强等特点。这部分专项经费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并且要对其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高校财政专项经费主要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包括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中的材料科学与工作实验中心、光电信息应用技术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中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项目;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中的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省级专项高教强省中工程中心建设、特色研究平台、学位点建设、高校专业综合改革;省教科课题资助、大型修缮工程项目、科研专项等。
高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各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对各类专项经费的管理主要分为: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决算管理和绩效考评。在高校整体发展方针的指导下,由校内的教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制定财政专项经费的分配规划,与此同时,安排各个二级学院、部门进行专项经费项目上报材料的撰写。汇总到教务部门,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出财政专项经费项目申报书,并以此上报财政部门。教育部审核批复后,进行经费的下拨。(如图1所示)
通过对某高校的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模式及现状的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图1 某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图
图2 某高校财政专项构成比例
(一)申报评审不够专业,重立项轻论证,没有统筹规划
1.特别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争取。高校特别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立项申报。财政政策布置下来,高校马上组织财务、教务、科研、人事及校内各学院力量,成立专门的临时申报小组。
2.人事部门只负责师资队伍方面的专项经费的分配方案,教务部门只负责与教学经费有关的项目和分配经费工作,至于财政专项经费如何用、怎么用,校内各部门很容易把这个责任都推到财务部门,因为财务部门是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最后一个环节。
3.申报缺少有效论证。申请财政专项经费时,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财政部门“砍上几刀”。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个数尽可能多、金额也夸大。专项经费的真实需求内容缺少细致调研。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1.缺乏财政专项经费的制度建设,学校目的只是专项经费的批复,至于每个专项项目怎么执行,根本就没有指定的项目负责人,而是把所有的管理任务给抛给了财务部门,让财务部门来判断、决定经费如何使用,往往就是资金用款计划到位之后,再进行资金使用的具体安排,这使得专项经费的支付存在很大随机性。
2.专项经费的财务具体管理办法不够细致,校内其他部门因对财务规章制度不明确,而管理办法对财务报销的范围写得不明确,影响专项经费的正常支付,造成专项经费经办人对具体经费的使用办法和用途的理解不清晰。
3.涉及政府采购的业务,由于校内资产部门招投标时,会出现留标、废标的情况,由于财政专项经费支付业务大都集中在下半年,造成专项经费执行进度缓慢,每年都有大量的结转资金无法完成支付,导致财务部门年底工作压力大,不利于整体财政专项经费的科学细化管理。
(三)预算执行不规范
1.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出于平衡资金的目的,有些高校甚至混淆各种财政专项经费,造成专项经费项目之间开支界限不明确,经常有串项支付情况的发生,以此来用于弥补各部门业务经费的不足。
2.专项经费的预算制定没有详细列示资金开支范围,经常出现根据资金需要,来改变专项经费用途的现象,还有不按照经费预算执行。如用财政专项经费来购买办公家具等,严重破坏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损害了高校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专用性原则。专项经费项目预算编制没有精细化,这就加大了实际预算执行难度。
(四)评价体系过于简单,监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浮于形式
1.申请财政专项经费非常积极,但专项经费到位后却不大重视落实,财政专项经费按制度要求在两年内完成支付计划,由于各种人为因素没有按期执行。
2.高校的专项经费下达后,没有一个切实的绩效考评方法,来考评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也没有监管机构监管经费使用情况和绩效,没有有效的奖惩办法,极大影响了部门管理的积极性。
3.在日常管理中,财政专项经费档案有缺失的情况,从项目立项、拨款、支付、绩效评价,没有完备的存档,无专人管理,相关经办材料如没有完整备案,日后财政专项经费检查工作会出现没有依据的情况。
(一)成立专项管理机构,内设专家组
1.在学校内的高教发展中心,成立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机构,主管整个项目的申报、项目的评审、项目的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考核。该管理机构由校级领导主管,专项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顾问,可以由财务部门派专人担任,并参与整个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科研、教务、人事、审计、各学院等相关部门成立专家组,建立会签制度,开展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
2.建立项目库管理系统,利用校内网络成立统一财政专项经费管理平台,形成科学完善的专项管理体系。项目库的建设应以高校中长期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为中心,提高专项经费项目管理质量及资金使用效益,编制财政专项经费的中长期规划。
3.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局域网,定期做一些关于财政专项经费知识的解答,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在高校内形成“人人了解,人人有责”的氛围。
(二)优化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机制
财政专项经费通过国库支付系统批复后,专项经费管理机构应联合专家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管理办法细则,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应包括专项经费的支出明细范围、分配办法、管理职责、支出审批程序、各类费用支出的审批权限的确定,工作进度以及需实现的目标和效果等。
(三)预算管理精细化
首先,落实《预算法》的硬化预算约束。财政专项经费项目预算安排编制时,为日后核算支付做好前期准备,要有明细到经济分类的预算金额。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执行。财务部门可以按照各个专项的项目,制作财政专项经费专用经费卡,卡内存有具体的项目名称和对应的金额,由各部门报账人员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定期与财务部门对帐,实现项目执行效果,避免财政专项经费零余额帐户出现结余及年终突击花钱的局面。
(四)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度
各部门选派专人管理财政专项经费,每个项目不仅有制度,还得落实到人头管理上,每个项目设立绩效目标,每季度向专项管理机构上报财政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绩效,具体说明专项经费的批复情况、实际用途、资金结余或超支数额、配套和自筹资金的来源与到位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把财政专项经费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科学合理花好财政专项经费的每一分钱。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应归属于重大项目管理,结合高校人员定岗评级制度,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五)优化绩效考核
结合本校实际运用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等绩效评价指标,以经费预算、预定目标等数据,作为专项项目绩效评价标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比较法等绩效评价方法,并努力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同时,严肃处理专项经费执行中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对财政专项经费进行预决算分析,即实际发生的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对比,不仅仅要分析支出情况,还要考核工作内容的进度情况。
(六)优化档案管理
应该对各类财政专项经费的材料,具体包括申报的资料、文件、管理的办法及细则、预算执行报告和分析报告等存档管理,以便于日后备查和利用。要对高校校级专项经费预算的申报资料、批复资料、调整材料等,都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保管好纸质档案,大量的电子档案也需要专人保管。
(七)掌握好专项资金的结余、结转情况
财政专项经费使用时,不能虚报计划数,尤其是政府采购业务,虚增采购计划,就会造成实际中标有结余金额,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对于结余资金数,财政年末就会回收,并统一安排。建议在项目间的经费额度作好调剂处理。结转的财政专项经费,要对产生结转的原因进行分析上报,确实因特殊原因,财政部门经审批允许通过国库批复,审批过程漫长而复杂。所以,尽量对当年的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合规的利用,不要产生结转资金,否则,加大工作量的同时,也对下一年的支付进度有一定影响。针对财政存量资金,要加大执行力度,科学合理的用好财政专项经费。
参考文献:
[1]龙英,韩光宇.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1).
[2]陈慧仪.加强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9).
[3]沈军.高等学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5(10).
[责任编辑:高治平]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092-02
收稿日期:2016-04-2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课题
作者简介:张钰虹(1975-),女,黑龙江鸡东人,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