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伶当年聆听名人演讲

2016-08-09 03:26孔海珠
世纪 2016年4期
关键词:苏州人苏州

孔海珠

于伶当年聆听名人演讲

孔海珠

演讲这个形式,自“五四运动”起非常兴旺,提倡言论自由,推崇科学与民主,是很好的宣传手段。鉴于演讲的重要作用,尤其对青年学子的影响力,从某个角度说,比书本上的传播更来得直接和通晓。苏州中学能请动一批著名人士赴校演讲,在当时也是不多见的。

1926年夏,于伶(原名任锡圭,字禹成)选择了公费的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该校次年更名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师范科是该校的一部分。于伶在校学习三年期间,受到名人演讲的教育、启蒙和熏陶不言而喻。

查阅《苏州明报》,据记载,这段时间来苏州演讲的名人很多,如1925年4月应苏州青年会与基督教教育会的邀请,黄炎培来苏州演讲。1926年10月2日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张君劢来苏州演讲。11月22日,苏州学联延请肖楚女来苏,假青年会演讲关税自主问题,听众除学生外,还有许多市民。会后,苏州学联为要求关税自主,除通电北京段祺瑞政府外,在学联会刊,特出“关税自主专刊”。 1927年5月17日应苏州青年会的邀请,胡适在青年会作《科学人生观》的演讲,苏州中学校长汪典存等致词欢迎。等等。

百年名校开放办学

苏州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由前省立一师二中及工业高中改组而成,其附属学校,则有乡村师范科,及实验小学,学生自幼稚园以至高级中学,有一千二百数十余人,教职员一百二十余人,规模之宏大,实为当时全省各中校之冠。学校的管理也是一流的。

先说,苏州中学对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很细致的条例,并有量化的指标,要求同学们做到并遵守。这可以从该校创办的首任校长汪典存(字祖懋)发布的布告中了解到,刊在《苏中校刊》第一期( 1928年3月1日出版,这是份珍贵的档案史料)。

据《苏中校刊》上《发刊词》介绍,《校长布告》:

课程代表生活需要。析其性质可归纳为四类:公民的,职业的,健身的,修养的。普通教育,体育与音乐为课程之两大宗,所以使国民体魄与内心修养,抵于中和之境,而无偏枯之弊。吾国古时,六艺并重。知仁勇美,兼而有之……遂致健身与修养两学程之分量,在全课程中不过占十分之一二。蔡孑民先生把“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定为教育宗旨之一端。倡导艺术教育,苦心孤诣……今学校改革,关于艺术一项,凡一二年级学生,必须选修是项课程,至少一学分。庶几情操得以熏陶,而沉闷可以疏散,于道德学问皆有裨益。希各领会此意。

园艺一门,注重实习,可与自然界相接触……期能选修为是。英文课本所教尤少……请各教师编定精密之教程, 学生先行预习……庶可启其自动,而进益自速。

关于规定高中学生须修习一百五十学分,考试其能及格,方得毕业。汪校长计算优秀学生合之每星期上课,连自修须在六十小时以上。每日平均在十小时以上,已充乎其极,不能更多,多则不能融化且于健康有碍。……至选修时诸生尤宜向首席教师及教务处请求指导,是为至要。

此布

校长 汪祖懋 一月五日

在当时有规有矩有条理的科学指导下,培养的学生质量很高,叶圣陶、顾颉刚等前辈都毕业于该校,在于伶就读期间,在中央大学省立苏州中学同学录(民国十七年十月)上查到在此校毕业,后成为著名校友的同学还有:

匡世(即匡亚明)、李忠霖、任禹成、曹宗尧、刘秉彝、段立培(力培)等。

学校开放办学,请不少社会名流来校演讲,也是其中的特色亮点。据《苏中校刊》记载,开学首度,他们邀请了著名的胡适先生,他演讲题目:《我们的生路》。还有欧阳予倩、张君劢、陈去病、钱大钧、钱穆、顾颉刚等,前后被邀请到苏州中学演讲。

初中学习阶段,凡名人来校演讲,于伶经常是坐在第一排做记录的,进入高中师范阶段,同样如此,他的笔记经常刊载在《苏中校刊》上,如今查到的有:

玄学的人生观 张君劢演讲 任禹成笔记苏中校刊第十一期 1928年10月16日

国庆日钱大钧师长演讲词 曹宗尧、任禹成笔记苏中校刊第十一期 1928年10月16日

军事训练 王一煊讲,任禹成、龚寿鹤笔记苏中校刊第十七、十八期合刊 1929年3-4月对于苏州男女中学史学同志的几点希望 顾颉刚讲任禹成笔记

苏中校刊第二十一、二十二期合刊 1929年6—7月

名人演讲月月精彩

当胡适演讲《我们的生路》时,于伶虽然不是记录员,然而,他听得很真切。胡适说“生路”时说到学习、模仿,他说:

“模仿人家有两个好处:一,模仿是创造者唯一的出路,如学习画图和音乐必如此。二,天下唯有不长进的国家,不肯学人家,不敢学人家,不能学人家,如我们学印度,翻译他们四千多种书,即所谓肯学,敢学,能学,中国二千年中的思想,因此也受到种种影响,反转来印度学我们,学到怎样地步,唐太宗叫人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了出来,现成送给印度,他们还不要!还有造纸的法子,在后汉时已发明了,后传于阿拉伯人,再传于基督教徒,使全世界都发生了一种影响,但印度呢,还是用贝叶写的居多,直到基督教入侵以后,方想着用了,还有发明印刷,也是中国最早,在西历870年,中欧埃及等已影响到,然而对于印度没有发生一些什么影响,所以只有不长进的民族和国家,不肯去学人家,不识人家的高在何处!长在何处!然而要学人家还得明了自己……模仿实在不是坏的。”接着,胡适介绍了他一贯的主要思想:

“十年前讨论我们的生路有两位先生,一位是塞先生Science,一位是德先生Democracy,以为唯有这两条路才是我们生活的出路,民国九年,梁漱溟所做的哲学书里,他也同样得到这个结果。这实在是不错的。”……胡适还介绍科学、民主的含义。“科学要求知,民主政治。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用我们的头脑,想法去免除人家的痛苦,提高人类的位置,这实在是真正的道德。”

最后胡适总结:“模仿人家,不要害怕,我们要尽量提倡物质文明和民治精神,要提高人的位置,除去人的痛苦。因为世界上唯有伟大的民族,才肯学习人家,敢学人家,唯有不长进的民族,才不肯学人家,不能学人家,不敢学人家!”

由任禹成(于伶)笔记,张君劢演讲《玄学的人生观》共分三个部分:一,汪校长介绍词;二,张先生讲词;有趣的是第三部分——笔记者的“附言”。即于伶自己的话。于伶说:“记者介绍与本篇有深切关系的两部书:1,《人生观之论战》1923年2月14日张先生在清华学校讲演“人生观”,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空前的玄学科学之人生观的论战!国内知名人士,加入战线者二十人,是役的成绩留给我们的有《人生观之论战》三集,内含两交战敌方及局外中立者的论文三十三篇。2,《心与物》本书为哲学界中最新进者英国乔特(C.E.N.Joad1891—)原著,本二元论,详论现时流行的心物问题上的学说。唯心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宇宙观,机械主义宇宙观的破坏,唯心主义,新定命主义,生活力论等。——篇首有张东荪先生的序文,张先生自己撰有长二万余言的表明自己立脚的长序,序中于书中精义,详加开发。对于乔特的立论,多所批评。”

另一篇演讲是:《国庆日钱大钧师长演讲词》由曹宗尧、任禹成笔记。钱大钧师长的演讲是有鼓动性的,他说到年青人的“立志”。钱说:“这个立志,并不是旧思想中的立志,只求虚荣利禄;我们的立志,应当谋大众的幸福才是!”针对苏州的现实,他说:“苏州的风气,实在是堕落得太不堪了!要想把这个坏的社会来改造一下,那非要凭着诸位立大志的青年去建设不可,所以我今天把总理讲词内的一段来同诸位讲:……孙总理说革命思想是从欧美传到中国来的……欧美的革命思想,是在求‘自由’、‘平等’。我们中国的所以革命,当然也在求‘自由’、‘平等’。不过这个自由平等,是大团体的自由平等啊!要求大团体的自由平等,必须党员先牺牲各个人的自由平等才是。中国人只知道享受各个人的平等自由,不顾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中国的革命,屡次失败,中国革命的发生,是为接受西洋平等自由的新思想;中国革命的失败,也是失败在个人的平等自由上的!……我今天讲的意思。青年男女生活在学校团体里,希望诸位把自己的自由平等,都拿出来交给学校师长……”接着他剖析苏州的“腐败”,他说:“苏州的社会民众,是怎样的?人人只知道有个人的自由!苏州社会的情形呢?我们都知道腐败极了!就是以苏州的社会生活来讲:苏州社会生活很呆板的。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很迟,起来了就出去喝茶!赌博!花天酒地!所以苏州的社会,个人是很自由平等的,至于团体的平等自由,都无过问了。因此弄得苏州的社会,几十年来,完全没有振作的气慨!进步的现象!”

最后他说:“各位大都是苏州的青年,后起的英秀!将来对苏州社会,定有极大的贡献。所以我很希望诸位,都要明了牺牲个人的自由平等,为民众求平等自由,改造苏州的社会,达到整个苏州的平等自由。……兄弟是苏州人,当然很希望苏州变成一个有振作精神的都市;除去从前的种种万恶风气,堕落习惯,成功一个有进取的苏州社会!……”

这一番生动的演讲,使同学们感到“改造苏州”的必要,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

苏州中学差不多每月有一次名人演讲。

顾颉刚的史学研究说

1929年6月顾颉刚来到苏州中学,他演讲的题目是《对于苏州男女中学的史学同志的几个希望》,由任禹成(于伶)笔记。在笔记者的附言中,于伶感动地说:“我们应该怎样地感谢顾先生呵!当他极诚挚极沉痛地和我们讲了这一大番我们难得听到的话以后,又将笔记稿子要去了,修改了好几处,增加了千多字,遥远地自北平挂号寄来。并且嘱我转语苏州男女中学的史学同志们:关于研究方面的如何认清范围,提出问题,收集材料,着手调查等问题,他深愿详细地和我们讨论。他的通讯处是北平景山东街十七号朴社转收。禹成谨志 六月五日”

这里,这位笔记者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了三个信息:一,这里发表的稿子是由演讲者本人过目修订的,是认真而郑重的。二,着重地提出顾颉刚先生对从事史学研究的方法,有一个“如何认清范围,提出问题,收集材料,着手调查等问题”。三,公布了顾先生在北平的通讯地址。这样,不仅于伶本人可以向先生去讨教,其他读者都可以写信给先生去讨论学问。这样的“附言”内容,笔记者的磊落和无私品格都表现了出来。

那么,顾颉刚先生对于史学研究发表了什么意见?这是一份极好的史学教材,也是对苏州地方志深有研究体会的史料,特摘要如下:

首先,他谈对历史方面的认识:过去以为研究历史,读过去的历史书,如《二十四史》《九通》就完了,没有考虑近年来发现的新材料。历史学的基础是要建筑在事实上,而不能光建筑在书本上。顾先生举出新出土的殷墟文字、石器、陶器、人骨等,刻在上面的文字等等,使真实的历史向上伸展数千年。前代人们在书本上传下来的事实,只能说是第二等的材料,因为一件事实,经过几次记载已不及它原来那么自然真确了。

其次,开拓历史新领土于自己民族间,如民间的风俗文艺的搜集,注意于民间文化等。可以说,以前书籍中所保存的都是士大夫及帝王的文化,现在我们向民间去搜集,凡民间口头流传,习俗遵行的,都要花气力集成,系统地来研究。历史的范围也就大了。

对这里的学生,喜欢研究的,最好一,研究近代史,二,研究苏州史。若能于各种报章杂志上,见闻所及的认定范围,搜集起来,寻出目前生活状态的解释,也是极关重要极有趣味的一件事。例如人人在喊打倒帝国主义,和取消不平等条约两句口号,要是不明白近代的史实,空喊口号,取易避难,没有功效。研究近代史,不独须注意中国现有的材料,现今国内的问题即是世界的问题,所以应同时搜集外人的史料。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事实,本国都烧毁了,倒是外人比我国自己记得清楚些。

第三,苏州人研究苏州的历史,过去的志书——府志、县志等,已有很多记载,不过前人的目光只注意士大夫阶级,汇集了几个大家的谱牒做成,对于民众方面的记叙太少。现在我们须从社会生活调查下手来研究苏州的历史。苏州本来是文化的中心,从吴越起,文化已经很发达,唐以后尤甚。这与两点有关:一经济背景,因为运河的经过交通上方便,成了一大都市。二生活较他处为安适,所以有余闲创造文化。……苏州人不喜欢向外发展,许多优势被别处打倒,如绸缎,如刺绣,苏州好像一家破落大户,在一天天地消沉下去。(举例说明:出门经营带回财富的事不做;苏州人会写文章,科举发达,使苏州人做官,一个人做官可以拖带许多亲友,那时苏州人是有出路的……)苏州人身体不强,技能薄弱,也不能出门的原因,有人常托我介绍出路,可是除了做书记之外别无技能,外出也无望。而在苏州,外地人会馆很多,到外地,江苏会馆却找不到。

他痛心疾首地说,江南人本来很富有创造力,文学尤其发达。现在,在新文学家中,除叶圣陶外,竟找不出第二人来。大家有了很好的天资和特有的创造力,却不肯去努力发展,这不特对不住自己,而且也对不住创造文化的本邦古人。外面人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看苏州人在天堂中,难道有这样的病态可以算作天堂吗?现在别地方人在许多场合中看不见苏州人,只在妓院中看得见苏州人,他们就以为苏州是妓女的出产地。因为各地的妓女,不论她们的原籍在苏州杭州,总讲着苏白,好似苏州专门产着妓女般的。苏州话便是妓女话,所以使得我们在外面讲着苏州话,觉得竟是羞辱的一回事!现在的官僚和军人,有了钱往往专到苏州来讨小老婆。苏州的房子,也尽卖给许多阔人。所以天堂的苏州,不过成为外人的享乐地了!

顾颉刚很希望这里的男女中学里,有人组织起苏州人生活调查团。起始范围规模,不一定要大,只要各人能力所及,在一街一巷中切实调查,甚至于把一家调查清楚了也好。在调查中,可以找出它所以致此的病源来。……如调查得苏州究竟有多少产业?多少人口?失业的多少人?在外面的多少人?外面在本埠的又有多少?旧文化如何?调查清楚后,出一本苏州年鉴,使得苏州人看了触目惊心,觉悟到现在非得修养好身体和技能,出门奋斗立事业不可!

希望对于学习历史有兴趣的同学起来努力。凡是一种学问,不能专靠书本上有限的呆板的一点儿,非经过自己的一番分析、比较、综上所述合的工夫,不能算是自己的心得。不特历史学是如此,凡是各种学问,都是如此。

最后,演讲者希望性情近于历史的诸位,认清范围,来努力工作,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探求确切的知识,来做破除迷信的革命事业,尽量发挥苏州人的天才和特长。我相信苏州人的天资,是较人家聪明,只要看凡是苏州人游学他处的,成绩常较人家好就可知了。学以致用,本是前人常谈,但现在研究学问的目的,在求真,只问真不真,不问用不用。然而知识既真,拿来致用,也自然可靠。研究历史的人,固然目的不在致用,但是只要研究得好,它的无形的用处大着呢!

这篇刊载在《苏中校刊》第21、22合期,“讲演”栏目(1929年6-7月),这样高水平的讲演,除了作者本人是苏州人,对苏州的了解有切肤之痛,他是史学界的泰斗人物,才有抛地有声的见解,他对苏州学子未来的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于伶是幸运的。他在苏州中学求学,扩大了眼界,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水平。不仅如此,这个活跃的师范生,在校期间,他的体魄也强壮多了。

写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尚待查考上面这些演讲辞的作者,是否已然把这些演说内容收入其著作中,是否轶文、轶事?姑且留待有意者考索参考,作进一步的研究。

如今,21世纪的学界和市民们,愈来愈多地普遍接受讲演这个形式,各类讲座、演讲遍地开花。回顾八十八年前几位名人的精彩演讲,他们的言辞,他们的认真态度,他们的情真意切,他们给学子,包括听众,带来了新风,带来了学养,甚至是世界前沿的学术观点……我们不能不敬佩他们的才学,不能不听从他们的谆谆教导,他们的拳拳之忱可鉴。在这所学校学习,于伶是有幸的。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秦明章

猜你喜欢
苏州人苏州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二十四节气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园林之城——苏州
张建霖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