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元康(江苏 宜兴 214221)
浅谈紫砂“择善壶”的内容构成
査元康
(江苏 宜兴 214221)
摘 要:紫砂“择善壶”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结合主旨,将造型之美、装饰之美和人文之美融为一体,凸显出“善”的理念以及“择善”的观念,丰富了整壶的内容构成。
关键词:紫砂;择善壶;内容构成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陶瓷艺术的演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陶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一件件陶瓷制品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绚丽符号,承载着人们千古流传的记忆。在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宜兴紫砂陶从明代中期以来便闻名遐迩,经久不衰,其中尤以紫砂壶最为出类拔萃。它是一种工艺性极强的艺术品,具有材质特殊、造型多变、内涵丰富等特征,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粗陶器皿范畴的高雅工艺精品。自古以来就深受世人青睐,恰如明代文人李渔所言,“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紫砂壶除了是一种实用的茶器,也是传统手工艺制品的杰出代表。除此以外,紫砂壶更成为一种文化概念。只有宜兴出产的紫砂泥料所制作而成的茗壶才可称之为紫砂壶,其他地方即使有类似的泥矿,却不具备历史如此悠久、系统如此完善、工艺如此精湛的紫砂壶制作技艺。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和壶文化的双重结晶,包含着泥料、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长期的紫砂壶艺发展历程中,关于壶艺创作的传承和创新一直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一代代紫砂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通过泥料、形态变化等,在紫砂壶本身“做文章”,通过植入姊妹艺术的精髓及文化元素等,赋予紫砂壶独特的艺术魅力。紫砂“择善壶”(见图1)的设计与制作就十分讲究对于整体内容构成的呈现。具体而言,就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准平衡点,从细节特征出发,融入造型之美、装饰之美和人文之美,营造整把壶的艺术境界。本文则以此壶为例,谈一谈其具体的内容构成。
图1 择善壶Fig. 1 Teapot “A Choice of Good”
紫砂壶应中国人的饮茶习俗而生,与生俱来便具有中华茶文化的基因。但是,紫砂壶真正步入文人壶领域,并且形成独特的紫砂文化,则是从明清时期文人参与设计制作紫砂壶起。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杨彭年……无数壶人和茶人推动了紫砂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清中期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完成的“曼生壶”系列,更是将文人紫砂推向了巅峰,至今仍具影响力。对于当代的壶艺创作者而言,紫砂壶的文化蕴涵是衡量壶的整体价值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壶艺创作的主线是作品的人文主旨和思想内涵。
“择善壶”的创作就是先确立题材主旨,而后展开具体形象架构的。“择善”二字,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二字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于指导世人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等,都大有裨益,此壶亦将其确立为整件作品的思想核心与主旨线索,并通过艺术语言的形式表现出视觉美;人文题材与内涵成为壶艺内容的重要部分。
紫砂壶的造型形式是陶瓷艺术中最富有特色、最具个性的部分。紫砂壶的造型形式得益于材质的超强可塑性,也与巧夺天工的独特手艺不可分割。造型形式是人文内容最直观的转化和表现,光货圆器、方器、筋纹器、花器等各呈其态,变化万千,但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方”和“圆”,正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圆器作为最基本的紫砂壶器型,更是获得了广大爱壶者的青睐。
“择善壶”以“择善”为主题。就一把实物紫砂壶而言,抽象的“择善”如何通过具体造型形式表现出来,则需要更为严谨而合适的构思。具体而言,“择善壶”以圆器为主造型,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同时融入线条以优化整体形象,营造出柔和自然的视觉效果。壶体结构严谨,壶把、壶嘴和壶钮的比例适当,“虚”与“实”、“面”与“点”的关系统一协调。壶身大气端庄,壶腹饱满而富有张力,肩颈一体,曲线从壶口向下蔓延至壶腰,而后逐渐内收成底,显得十分稳重;弯嘴与圈把前呼后应,其线条简约而不失流畅,舒展自然而不失力度,与壶身对应;壶盖形似一只半圆碗倒扣于壶口内侧,严丝合缝,通转自如,彼此内外相切,妙趣横生;一颗佛珠状壶钮置于盖顶中央,精美小巧,与饱满的壶身上下统一,更显润泽可爱;整壶造型骨肉亭匀、隽永耐看,圆器“圆、稳、匀、正”的特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巧妙地诠释了“择善”的内涵。“圆”与“善”在本质上都体现着柔软的精神意境,因此,用圆器来构造此壶,是十分恰当的。与此同时,此壶的壶身底侧勾勒三圈流畅平行的圈线,犹如潾潾而动的水浪,增添了作品静中寓动的灵气,同时更起到画龙点睛之效,隐喻“上善若水”的哲学命题,是对“择善”的更为深入的解答和理解。
虽然不是所有的紫砂壶都会施以装饰,但丰富多样的装饰往往能够为一把壶锦上添花。紫砂装饰依紫砂陶艺而生,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自成一派,构成了紫砂文化中独有的组成部分。紫砂装饰的类型既包括壶作的自体装饰,更包括诸如陶刻、泥绘、金银丝镶嵌、绞泥等附加装饰。“择善壶”便充分发挥了陶刻的装饰功能,并使之成为整把壶不可或缺、独树一帜的内容构成元素。
紫砂陶刻装饰源于文人壶的发展需要,它集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诸种姊妹艺术于一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自古以来就颇受文人雅士的珍视与喜爱。它以刀刻为主要表现手法,刀法上讲究“刀刀见笔、笔笔见刀”,富有质感,符合整壶的设计理念,从而具有多样性“刀味”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一把壶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壶作本身,也体现在陶刻装饰的水平上。“择善壶”壶身正面刻有“择其善者”四字,字体古雅大气、遒劲有力,阴刻的线条上铺以绿色泥料,使之更显明亮突出,升华了作品的人文韵味,一种金石篆刻的气息呼之欲出;壶身反面(见图2)刻一枚圆形仿石印章,“择其善”三个阳刻反体字言简意赅,不仅直接诠释核心,且艺术风格鲜明,整个印章之于整把壶的造型布局合理恰当,点、线、面搭配均匀;印章下方刻一行字“择其善者而从之”,使之无论在文化承载还是装饰表现上均完整统一,绿色泥料勾勒,更显明亮隽永。壶身两面所作陶刻内容不仅在视觉上极具审美冲击力,更加对应“择善”这一主旨,将其内蕴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出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同时,其恰到好处的陶刻装饰也将金石篆刻和印章文化等传统精粹表现得更加耐人寻味。
图2Fig. 2
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曾在其《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指出:“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紫砂“择善壶”遵循“形神气态”的紫砂艺术审美规则,结合其人文主旨,使整把壶在具体内容上做到形神兼备、内外一体,不仅成为传统艺术形式的完整载体,也将贯穿作品始终的“善”的理念以及“择善”的观念凸显出来,形成作品最本质的个性所在,发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史俊棠, 盛畔松. 紫砂春秋[M]. 上海: 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1.
[2]萧建民. 陈曼生研究[M].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 2011.
通信联系人:查元康,男,高级工程美术师。
Received date:2016-03-20. Revised date: 2016-03-25.
Correspondent author:ZHA Yuankang, male, Senior crafts.
E-mail:569283018@qq.com
中图分类号:TQ17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16)03-0054-03
DOI:10.13958/j.cnki.ztcg.2016.03.013
收稿日期:2016-03-20。
修订日期:2016-03-25。
The Content of Zisha Pot “A Choice of Good”
ZHA Yuankang
(Yixing 214221, Jiangsu, China)
Abstract:The Zisha pot named “A Choice of Good” has found a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heme, it has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the beauty of shape, decoration and humanity into one. The emphasis on the ideas of “good” and “a Choice of Good”has also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the pot.
Key words:Zisha; a Choice of Goo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