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的表现及成因

2016-08-06 10:05郑玉玲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差异性

郑玉玲

摘 要:关爱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干好这项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想使这样的学生转化成优生,一定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关爱生;差异性

“玉在山而草木润,心有佛而颊生光。”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用心浇灌,幼苗成长令人感到欣慰,也会幸福萌满,而有时一腔热血心,心系孩子也会无奈挫败,这就是最让教师头疼的事,每一个班级总会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我称之为关爱生。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学困生表现及成因的几点认识。

一、何为学困生

人的智力决定了人的个体差异性。在同一个课堂里,接受着相同教师、相同课标的教育,却往往出现学生成绩靠前、靠后的现象,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所谓学困生,即平常所说的“差生”,在这里我称之为关爱生,是除智力本身有缺陷以外,没有发挥好自身智力因素的那部分学生,那么,这些学生表现如何呢?

1.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那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对学习的认真态度、上课专心听讲,动脑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细心踏实,善于提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行为等。对于关爱生来说,这些好习惯他们是欠缺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走神,甚至抱有应付心理,不会做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这样他们怎么会学好呢?

2.思维记忆迟缓,学习态度消极

一个人的思维记忆有差异性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可否认。有的人记忆力敏捷持久,记得快还不容易忘记;有的人记得散、慢又忘得快。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属于后一种类型。这类学生往往是用很长时间来背下了一些内容,但是到检查、默写的时候,脑子里却空空如也,或者只有一些零星的记忆碎片,背诵默写常常丢三落四,错误百出,这样的学生又往往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样成绩自然是不如别人了。

3.生活信心不足,常常害怕失败

学习越是差的学生往往容易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他们会因此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放弃了努力。自暴自弃进而逃避学习,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感到渺茫。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自然是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而且越来越差。

二、成为学困生的原因

1.自身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一部分学生往往是自己不想学、不好好学,学习无进取心,自甘落后;再加之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常常被其他诱因所左右,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被困难吓倒,分不清是非等等。老师再怎么努力、家长再怎么督促也无济于事。这样自己连学习目的都不明确,主观能动性也就无从谈起。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自身智力发展低下,他们记忆缓慢,理解困难,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不知如何学,苦于学习的方法不当、思考的方向单一,对学习总是不得其门,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因而成了学困生。

2.家庭原因

在一个人的成长当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不开的,而家庭教育更是主要的,弄不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有些学生成为学困生不是因为自己笨,面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正确的引导教育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怀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一种思想品德和科学知识的引导需要在家庭更进一步的拓展和实践,但事实上,孩子在校外却不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家长的自私偏袒让孩子心灵上受到和学校教育不相符的影响,这就是对孩子生活的一种不关心。最可怕的是这些家长还不知道自己的这些负面影响对孩子的心里引导是不当的,还只是一味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更有甚者把孩子当作掌中宝过分地娇惯,孩子在外面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挫折,这就会铸就孩子性格的狭隘,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心思自然就不会用到学习上,怎么不会成为学困生呢?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家庭有缺陷,父亲或母亲亡故,或父母长期分居,家长无法悉心照顾孩子;或者是家长工作太忙,没时间去管教,把孩子的学习、教育搁在一边,让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不平衡,孩子有的就在学习、生活上走向下坡路。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学困生,他们的思想品德、纪律表现、学习成绩等都比多数学生落后一些,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对他们更多地付出一些心血,更多地付出一些关爱,我相信只要我们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一定会使这些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葛发珍.给予学生多一些关爱:小学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J].中国文房四宝,2014.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差异性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承继传统,完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