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权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顺学而导,引领学生深刻品悟文本的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实现语用。
一、 品读词语,涵泳语言,走进文本
【片段一】
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了二泉边,他听到了什么呢?读一读。
生:(齐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为什么阿炳没有看到二泉的美景,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的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
生:我找到了“双目失明”。(生闭眼,感受黑暗的可怕)
师:(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所以听着听着,渐渐的……(齐读)
师:你还找到什么关键词句?
生:我找到“卖艺度日”。(情境创设,想象阿炳卖艺的景象)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
生:(齐)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如何让学生感受阿炳内心的苦涩与酸楚?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学是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1. 找出阿炳听到了什么,初步了解。2.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关键词中去了解阿炳的生活现状。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的生活,让他心中充满了悲痛。3. 想象画面,亲身感受。学生闭上眼,直接感受双目失明的痛苦,想象阿炳那令人心痛的卖艺场面,在此过程中,学生渐渐地走进了阿炳的内心,感受人物的情感,围绕这句话,在一咏三叹中升华了课文的情感。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穿梭在文字中,徜徉在语句中,有启发,有引导,有探讨,学生会在层层对话中直面文本,追问人物,升华情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字最深处,最终走进文本,与人物共鸣。
二、 揣摩用意,受到教育,走进编者
【片段二】
师:同学们,现在,你觉得小骆驼还难过吗?
生:她为自己感到自豪了。
师:哪儿值得她自豪呢?
生:她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都有很大作用,值得她自豪。
师:骆驼有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有爱我的爸爸、妈妈。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在妈妈过生日时,亲手给她做了生日贺卡。
片段中,教师对于编者的用意把握准确,在学生认识骆驼自豪的原因后,及时引导学生谈谈自豪的事情,让学生从文本联系到自己,实现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学生也许不知道编者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但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他们已经完全明白了编者的最初用意。
三、 自主阅读,尊重个性,走近作者
【片段三】
师:你说不喜欢林冲,因为他太谦虚、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好汉。对此,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我看过《水浒传》一书。林冲最喜欢说的就是“不敢不敢”,他的确太懦弱了。
师:既然林冲多次说到“不敢不敢”,咱们看看林冲为什么说不敢?读读课文,找出来。
生:洪教头要与林冲比武,林冲说不敢。
师:林冲是不敢比武,还是不想比武呢?(生沉默后,一生发言)
生:我认为他是不想比武,因为他现在是犯人,他不想惹事,要忍。
师:很有想法。这是一种忍让,需要很高的修养。换做鲁智深能做到吗?
生:不能。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施耐庵笔下的林冲还有哪些言行,反映出他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生默读课文,画出语句)
生:洪教头刚来,林冲让座。
师:这个,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礼让。
生:林冲比武时,对洪教头说请教了。
师:这是什么让?
生:谦让。
生:比武时,林冲只扫了洪教头的小腿,而不是胸或者头。我认为这是宽让。
师:林冲身上所拥有的这些品质,洪教头有吗?现在,你还认为洪教头是好汉,林冲不爽快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该加以鼓励。这是新《课标》对于个性化阅读提出的教学建议。
林冲是不是好汉?施耐庵的心中,他是忠义仁的化身,是真正的男子汉。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以此观点操控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是从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当学生认为林冲不是好汉时,教者并没有直接抛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借助对话教学,适时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笔下的人物,读出个人的见解,在对话中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施耐庵笔下的林冲,是个真正的好汉的原因,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在作者、人物和自己之间,形成了一个三点连环式的阅读过程,真正地走近了作者,与作者感同身受。
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对话教学会让学生在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揣摩表达中,与文本、编者和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交流,相信对话教学必将会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高邮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