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8-05 12:02杨崧冯文参梁伟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杨崧?冯文参?梁伟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AP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耳针针灸+清胰汤煎服+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P<0.05);治疗组主要指标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3、5天, 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水平均比入院前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P临床疗效确切, 可供临床参考与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13

Clinical effect b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YANG Song, FENG Wen-can, LIANG Wei-bing. Guangdong Kaip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aiping 529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P).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drug therapy alon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auricular needle + Qingyi decoction + retention enema by Dachengqi decoction.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7.5% than 85.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its recovery time of main index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3 and 5 d of hospitalization, both group had lower blood amylase, urine amylase, blood lipase,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levels than those before admission (P<0.05). Conclusio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provide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AP,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Acute pancreatitis; Clinical effect

AP是一种常见外科急腹症, 其发病机制与胰酶的激活、炎症介质活化、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近年来AP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而该疾病的病死率仍较高, 总体病死率为5%~10%[1]。中药制剂能够降低血管通透性, 进一步抑制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活化, 可达到治疗效果, 加速患者康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AP进行治疗,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AP患者, 纳入标准:临床上确诊为AP患者, 年龄18~80岁,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临床上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 即可诊断为AP。①急性、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 常向背部放射;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3倍正常上限;③增强CT/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腹部超声呈AP影像学改变。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80岁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慢性疾病患者;合并尿毒症、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不接受中医中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0例。治疗组中男32例, 女8例, 年龄19~80岁, 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1例, 年龄19~76岁, 平均年龄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禁食、制酸、胃肠减压、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醋酸奥曲肽微泵静脉滴注(生理盐水47 ml+醋酸奥曲肽0.3 mg, 5 ml/h, 微泵持续静脉滴注, 持续到患者血淀粉酶降至正常值)基础上, 联合:①大承气汤:厚朴30 g、枳实30 g、芒硝30 g(另溶)、大黄30 g(后下)辨证加减, 每剂加水500 ml浓煎至200 ml, 温度37~41℃, 分别于入院后第1、2、3天经肛门插管作结肠高位保留灌肠, 注入200 ml。②入院后第2天予中药清胰汤:柴胡15 g、黄芩12 g、胡黄连8 g、白芍12 g、木香10 g、延胡索12 g、大黄10 g、芒硝10 g水煎服, 1剂/d, 分两次服用, 以及耳针针刺, 选用穴位为:胆区、交感、神门、胰、内分泌穴, 患者入院后针刺20 min/次, 2次/d, 连续1周。对照组在常规禁食、制酸、胃肠减压、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醋酸奥曲肽微泵静脉滴注(生理盐水47 ml+醋酸奥曲肽0.3 mg, 5 ml/h, 微泵持续静脉滴注, 持续到患者血淀粉酶降至正常值)。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主观指标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及发热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记录与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天的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水平。

1. 3. 2 疗效判定标准[2] 治愈:不良症状均完全消失, 腹部CT检查结果为胰腺发生形态学变化, 各淀粉酶等均正常;好转:不良症状有明显的好转, 腹部CT检查结果为水肿情况明显的缓解, 各淀粉酶有显著性降低;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P<0.05)。

2. 2 两组主要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主要指标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3 两组入院前与入院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水平比较 入院后第3、5天, 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水平均比入院前降低(P<0.05)。见表3。

3 讨论

A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 常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的改变。按中医理论, AP由湿热蕴结肝胆, 脾胃实热, 腑气不通而形成的,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 通则不痛”的理论, 治疗中主要采取通腑泻实, 疏肝理气的方法[3]。解毒通瘀为AP的治疗根本, 化瘀应贯彻AP治疗之始终, 通法是中医对AP发病机制的认识。大承气汤用以治疗痞、满、燥、实四证。方以大黄为君药, 取其苦寒泄热、祛瘀通便之效, 荡涤肠胃内积滞的邪热, 生大黄、芒硝相须为用, 峻下热结之力甚强, 白芍、延胡索能行气止痛, 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功能。《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终于耳者”。耳针针灸根据人体经络腧穴的性能及耳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 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 达到调和气血、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功效。清胰汤则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作用。研究表明:该方能够有效抑制胰蛋白酶活力、减轻炎症反应[4]。同时, 有研究表明在术中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时, 主要使用成分为白芍、柴胡、胡黄连、木香、黄芩、芒硝等的中药方剂, 能加快术后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5]。

由于每一个患者的体质与年龄不一定都相同, 在整个AP治疗过程中, 除了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外, 结合中医联合疗法, 能进一步促进病情的好转[6]。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AP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由于中药可促进患者胃肠的蠕动, 进一步加快胃肠的排空速度, 能缓解腹胀症状等。

总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AP的临床疗效, 可供临床参考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 上海).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 29(9):530-535.

[2] 王可, 周仲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5):45-46.

[3] 刘真, 阮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3(1):44-46.

[4] 蔡玲, 李钢, 赵金峰, 等.清胰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影响.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6(6):35-38.

[5] 章建新, 张国雷.中药联合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6):1201-1202.

[6] 李昌启, 黄耀凤.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5例疗效观察.中外医疗, 2010, 29(23):45.

[收稿日期:2016-01-29]

猜你喜欢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